(19五74)西峡县城区二小教师(三疑三探)学科教学经验体会(一)(名校课模讲座五之7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峡县城区二小教师“三疑三探”学科教学经验体会(一)(名校课模讲座五之74)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时间:2015年5月17日(编号:zhongwei196207blog—19—05—74)编者按:本人对“名校课模讲座”分为十个系列:一河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二山东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三山西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四江苏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五河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六是辽宁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七是江西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八是安徽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九是广东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十是湖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注:“名校课模讲座”是“课堂改革讲座”的续讲座)河南省名校优秀课堂教学模式例示:(1)沁阳市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2)濮阳市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南阳市南召县现代中学“五步三查七遍学”课堂教学模式;(4)郑州市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高效教学模式;(5)洛阳市孟津县平乐一中“433”课堂教学模式;(6)南阳市西峡县区域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7)鹤壁市推行“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8)安阳市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9)(商丘市)永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四环节节循环”课堂教学模式;(10)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小学“成长为本,问题导引”课堂教学模式;……。南阳市西峡县课堂教学模式编写(阅读)导引:(1)西峡县区域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52至56);(2)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57至59);(3)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60至65);(4)西峡县五里桥中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66至67);(5)西峡县城区第二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68至78);(6)西峡县教研室助推引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7)西峡县部分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8)全国各地对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借鉴推广;(9)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提要:《(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城区二小教师“三疑三探”学科教学经验体会(名校课模讲座系列五之专题74至76》分为六个版块(共三十二篇):一是“三疑三探”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体会(13篇);二是“三疑三探”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体会(12篇);三是“三疑三探”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体会(1篇);四是“三疑三探”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体会(2篇);五是“三疑三探”小学音乐教学经验体会(2篇);六是“三疑三探”小学美术教学经验体会(2篇)。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三疑三探”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体会(13篇)本版块选编了13篇文章:(一)“质疑再探”策略探究(语文);(二)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语文);(三)(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语文);(四)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语文);(五)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六)谈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语文);(七)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八)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初探;(九)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如何通过课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十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十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十三)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版块1--1:“质疑再探”策略探究(语文)作者:西峡县城区二小王金英来源:西峡县城区二小网站日期:2008年10月28日2“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主要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两年来,本人积极投身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当中,深切体会到“质疑再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贵有疑”“不疑则惘”,而“质疑再探”的根本目的就是再次让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和求异创新精神。实验初期,每当进入“质疑再探”环节,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班内鸦雀无声,偶尔有同学举手,也只是提一些肤浅的、没有价值的问题,如: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甚至是“设疑自探”中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更谈不上问题具有挑战性。难道学生真的什么都明白了吗?真的没有问题可问吗?我绞尽脑汁寻找答案,又与其他老师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没有掌握质疑的方法,使“再探”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又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作点滴探讨。一、创设宽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外国教育家马中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激活学生的质疑兴趣,我利用班队活动课,把一些有关科学家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最终让学生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象科学家们一样,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由大家共同解决,只要把疑难问题解决了,就说明你对某一个知识学懂了。另外我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清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问,即使他们质疑的问题幼稚可笑,不在点子上,我也会保护他们这种热情,并加以鼓励表扬,因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是从低质量问题开始的。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发问的习惯。二、教给质疑方法,提升问题价值1、审视文本,放胆质疑即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梳理在设疑自探、解疑合探环节中已解决的问题,从而在头脑中产生新的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2、示范引领,点拨诱导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从课题上质疑,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从矛盾之处质疑,从标点符号上质疑,从写作手法上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掌握了这些质疑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学完《猴王出世》一文后,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不用《石猴出世》做题目呢?文中三次用到“瞑目蹲身”有什么作用?学完《匆匆》一文,学生问到:“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勇于向课本及权威挑战,甚至是荒谬和错误的想法。如学了《凡卡》一文,有同学忽然站起来说:“老师,不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吗?老板怎么可以如此体罚只有九岁的凡卡呢?他应该去法院告这个老板!”“对,对!”讲台下很多同学都为这一“发现”而兴奋不已地附合道,“把这个没有人性的老板告到法庭上去,让他出出丑!”……3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从学生提出的这些标新立异的问题中不难看出,我们的教学已达到了“须教其有疑”的目的。三、共同交流探究,巩固升华知识为了达到“须教其无疑”的目的,在学生质疑后,我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让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组织学生共同交流探究,发表种种不同的见解。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再探,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骗’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思维的火花,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展开讨论:生:我觉得用“借箭”是可以的。船受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他人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正是这样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感谢的。生: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不是感谢,而是嘲讽,意思是说“曹操,这下你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箭。”生:我觉得课题中用“借箭”意思深远。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的,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归还给曹操。生:我认为“骗”字含贬义,若用“骗”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发展了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再探,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四、课前充分预设,正确对待生成实践中,我很注意在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估计和预测,胸有成竹,以便课上胸有成竹、应对自如。例如,学了《凡卡》一文,有同学指出:“主人公凡卡只有九岁,家里穷,又没有读过书,却能给爷爷写那么长的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真实吗?”听了这样的问题,我既为这位同学活跃的思维而叹服,又为自己有备而来感到庆幸,因为课前我确实也想过这个问题,并查找了资料。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各种猜测,但学生仍不能确定是否真实的情况下,我告诉学生:《凡卡》原文在“祖父把砍倒的树拖回老爷的家里,大家就动手装点它”这一句后面,还有这样一段话:“忙得最起劲的是凡卡喜爱的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当凡卡的母亲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就常常给凡卡糖果吃,闲着没事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舞。可是等凡卡的母亲一死,孤儿凡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同祖父住在一起。后来又从厨房给送到莫斯科的鞋匠的铺子里来了……”《凡卡》在选入课本时编者删去了上面这段话。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凡卡的母亲活着的时候曾是小姐的女仆,小姐喜欢凡卡,凡卡从小姐那里学到念书、写字的本领。由此可见,凡卡能给爷爷写这么长的信是可信的,作为小说,作者这样写也是真实的。听了我的介绍,学生茅塞顿开,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不约而同地说:“原来这样!”一个个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曾遇到过没有预设而出现的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学习阅读短文《奇怪的大石头》后,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因此亚洲也不可能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还真没考虑过,但我4没有不懂装懂,搪塞应付,而是坦诚告诉学生,并建议我们师生课后通过查找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开展“问题解决”汇报会,让学生来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经过、体会、方法以及解决的结果。总而言之,引导学生质疑再探,要立足于课堂,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良好习惯持之以恒。质疑再探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生机,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能使学生达到创新意识的形成。版块1--2: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语文)作者:张旭东来源:西峡县城区二小网站日期:2008年10月28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总是从有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新的问题而告终。所以,质疑是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思维习惯,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着力培养的。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凡事都要问为什么。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有着高年级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年级的学生敢问。但是,也正因为是中年级,中年级学生的思想自由,思维开放度大,而知识面又不够开阔的,所以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是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很多时候是瞎问,所以作为中年级的教师,在学生敢问又瞎问的时候,如何进行细致的引导,让学生会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在典型处,教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