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一、相互联系的水体•2.水体类型:海洋水、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3.陆地水体类型:包括、、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它们供应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4.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运动更新角度看,具有的关系。陆地水海洋水地下水河流水水源相互补给•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并不都是相互的,有些是单向的,如内流河对内流湖的补给、“地上河”的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冰雪融水对河流水或地下水的补给等。•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循环,F、D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循环。•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B.,C.,D.,E.,F.,G.,H.海陆间海上内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地下径流下渗•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2)缓解。•(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塑造着地表形态•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是()•A.①——冰川融水补给B.②——湖泊水补给•C.③——雨水补给D.④——积雪融水补给•(2)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A.水位季节变化大B.泥沙含量大•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试解】(1)________,(2)________。•【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春季来源于冬季的冰雪融水、夏秋季节来源于降水补给。同时图中显示河流的源头是湖泊,故也有湖泊水补给,一般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并且地下水补给较稳定。故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地下水、积雪融水、降水、湖泊水补给。第(2)题,淮河冬春季节既无湖泊水补给也无积雪融水补给,故水位季节变化大于东北的河流;同时东北的河流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而淮河只有夏汛;东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河流含沙量小;由图知,该河冬季未断流。•【答案】(1)C(2)C•分析河流补给状况时应注意的问题:•(1)多数河流有多种补给形式,如松花江夏秋时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春季时又有积雪融水补给,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2)河流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1)~(2)题。某地水循环示意图•(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试解】(1)________,(2)________。•【解析】本组题目解答的关键是依据水循环环节的前后联系解答。第(1)题,据图可知,上部代表上空,下部表示陆地。箭头①方向朝下,表示降水,箭头②为水平方向,是地表径流,箭头③表示地表水体的蒸发,④表示跨流域调水。第(2)题,排水时不仅要防止当地(即排出区)的水污染问题,还要防止污染排入区。•【答案】(1)B(2)D•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应充分了解并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水资源的循环周期,会出现枯水现象。因此水资源的利用应以不超过其更新速度、不受污染为前提。•(3)沼泽大面积排干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4)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部分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1.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图中M表示()•A.形成地下水B.形成生物水•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解析】本题考查水体的主要构成及循环状况。图中M水量占总水量的50%。结合降水的转化主要是蒸发、地面径流、地下径流,故应是形成地下水。•【答案】A•下图为某水汽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图回答2~3题。•2.该水库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解析】该水库全年都有水流入且流入水量在夏季最丰富,故它不可能位于西北内陆,而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水库7—8月份的流入水量较小,可能是受副高的影响,降水量较小;故该地可能位于江淮地区。•【答案】B•3.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5月B.6月•C.9月D.10月•【解析】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由图可知,10月之前的几个月,基本都是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故10月份蓄水水位达最大值;之后,流出水量大于流入水量,蓄水水位下降。•【答案】D•4.(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解析】冬季时我国降水量少,河流水源补给主要靠地下水。地下水是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答案】B•(原创题)2009年8月7日特大台风“莫拉克”袭击了台湾、福建等地,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据此完成5~6题。•5.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型()•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不能确定•6.“莫拉克”登陆属于水循环哪一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解析】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的判断。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其充足水汽来源于海上水汽蒸发,未登陆的台风,特大暴雨仍降落回洋面,属于海上内循环。“莫拉克”将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答案】5.A6.B•7.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是________,冬季是________。•(2)A湖泊的水位情况是________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________米。•(3)A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其主要环节有哪些?•(4)B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和盐碱化。该地的盐碱化在什么季节最严重?为什么?•【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A为塔里木盆地中的内陆湖,其夏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由右图知,冬季B地潜水位高于A湖水位,所以冬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潜水。第(2)题,由右图可直接读出,A湖水位在7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800米。第(3)题,内陆湖主要参与陆地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第(4)题,内陆区的绿洲会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出现荒漠化;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盐分会随水分的上升而上移,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化。•【答案】(1)冰川融水潜水(地下水)•(2)7800•(3)陆地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4)荒漠化夏季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地下潜水水位较高,盐碱物质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碱在地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