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5章 意识和注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意识的一般概念意识的几种状态注意的一般概念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概念聚精会神、心猿意马、昏昏沉沉、梦游仙境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东西,如知觉到的物体、思维的内容等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在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意识意识是一种觉知,是对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觉知,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如从无意识到潜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构成一个连续体。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如边交谈,边骑自行车对刺激的无意识:“双耳分听实验”盲视:大脑纹状皮层受损病人,对处于盲视野中的不同刺激的区分超过几率水平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人的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人体的生物节律: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如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等。通常人的各种生物节律都是1天为一个周期;梦的周期大约为90分钟。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视交叉上核,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视交叉上核受损,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会消失。第二节意识的几种状态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与幻觉一、睡眠与梦研究睡眠(生理指标):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脑电波: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δ波,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出现。θ波,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α波,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β波,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睡眠周期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身体状态: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状态:很难被唤醒,持续约20分钟。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δ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状态: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数发生在这个阶段。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前四个睡眠阶段,即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一个周期是90分钟。REM睡眠持续10分钟。整夜睡眠中,会经历4-6次这种100分钟的周期。深度睡眠(阶段3和阶段4)的时间随周期循环逐渐减少,而REM睡眠时间增加。最后一个周期REM也许会花1个小时的时间。NREM占整个睡眠时间的75%-80%,REM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25%。人一生中睡眠模式会发生变化新生儿,每天睡眠16个小时,一半的时间是REM睡眠。成年人每天睡7-8个小时,20%的时间是REM睡眠。到50岁时,也许只睡6个小时,只有20分钟是REM睡眠。睡眠的功能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解释。睡眠可以使动物避免消耗能量,和在一天中不适应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受到伤害。NREM睡眠的主要功能可能是保存和恢复能量。如合成神经递质以补充日间活动的消耗。REM睡眠:剥夺一夜的REM睡眠会在第二夜有比平时更多的REM睡眠。REM睡眠可能在储存记忆并将最近的经验整合到先前的记忆中起作用。睡眠障碍失眠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日间嗜睡梦游与梦话夜惊与梦魇梦REM睡眠阶段会报告更多的梦,高达82%,带有较多情感色彩;NREM阶段也会有梦发生,约54%,梦的内容更像日间思维,较少情绪色彩和感觉表象。几乎所有人都做梦;梦的持续时间和你感觉的时间一致。身外之事可以成为梦的一部分。梦的解释:人会什么会做梦?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过程的最可靠的途径。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这些冲动和愿望在清醒状态下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受到压抑和控制,而在睡眠状态下,意识的警惕性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如显性梦境和潜性梦境,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激活—整合模型:从脑干发出的神经信号,激活大脑的额叶和联合区域,会激活做梦者过去的经验和记忆。这些电信号的发放每90分钟自动发生,并保持30分钟左右的激活。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梦就是认知系统对这些随机神经活动进行解释整合并赋予一定意义的过程。认知的观点梦担任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梦的功能就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成为可用的知识。奇异梦境(Hobson等人):不协调性、不连续性、认知的不确定性;梦境转换存在一些规则,可能反映了脑的高级皮层试图从混乱的神经激活中建立认知秩序。二、催眠催眠:一些人对暗示有特殊的反应能力,并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变化为特征的一种觉知状态。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在催眠师的指示下进行,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催眠时,脑电记录与清醒状态时一样。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主动性反应降低注意层面趋于窄化旧记忆还原知觉扭曲与幻觉暗示接受性提高催眠中角色扮演催眠中经验失忆影响催眠感受性的因素受试者对催眠一事的态度和对催眠师的信赖感受试者个人的性格与身心条件具有以下特征的人容易接受催眠常做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的场景中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有经验分离的经历,体验过记忆和自我的各部分的分离催眠诱导催眠时一般让被催眠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将外界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催眠师引导被催眠者将注意集中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同时,催眠师用平和的语言引导和暗示被催眠者的感受和体验,使他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并相信催眠师的描述。催眠诱导语,是催眠师在诱导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时,对受试者所讲的一些暗示性的话。催眠诱导语基本上必须符合三个原则:一、语音平抑;二、语意单调;三、语句重复。例子:“让你的身体放松,你开始感到镇静。抛开一切烦恼,就像空中的云,消散、消散。没有烦恼、没有干扰。当你进入催眠状态时,你会感到越来越放松,可以体会到你想体会的感觉……放松你的右脚趾,让你的脚越来越放松,你可以感到平静、安逸。你会感到小腿有舒适的感觉,小腿会有舒适温暖(凉爽)的感觉,这种感觉扩展到大腿,你完全放松了。这种舒适温暖的感觉又扩展到骨盆,使你感到完全放松了,你感到完全放松了。这种舒适温暖的感觉又延伸到双臂,双手和手指,你的双臂、双手和手指完全放松了,你感到完全放松了。”催眠理论:为什么人能被催眠?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被催眠者扮演着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他要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由于角色的要求,进入催眠状态后,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催眠中受试者的行为并非是伪装的。意识分离理论(Hilgard,1979):两层意识,第一层意识执行功能,;第二层意识是监督功能,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感觉产生的。由于受到催眠暗示的影响,第二层意识被第一层掩盖,使受试者不能由口语进行报告。实验证据:催眠师先给予受试者催眠暗示,声称催眠后他的左手将失去一切痛觉。一旦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后,将其左手置于冰水中。通常手在冰水中放数秒钟后,会引起刺痛。如催眠师要求受试者口头回答是否疼痛,他会回答不痛。但如果要他右手扶在按钮上,并说明如感到左手冰水刺痛时,即行按下。结果发现:即使受试者口头报告不痛,可是他的右手总是将按钮按下。催眠疗法的主要适应症:(1)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2)心身疾病,如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3)性功能障碍。(4)儿童行为障碍,如咬指甲、拔头发、遗尿、口吃等儿童不良行为。(5)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神经痛、失眠等。(6)其它适应症,如戒酒、戒烟、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减轻癌和关节炎疼痛。三、白日梦和幻想白日梦和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通常表现为漫无目的的遐想。白日梦程度严重,就成了幻想。白日梦和幻想的内容:成功和失败;攻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等。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基于记忆和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幻觉幻觉:一些情况下,个体意识会发生扭曲,即看到或听到了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没有物理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知觉。幻觉通常是由高度的唤醒、强烈需要的状态或无法抑制的有威胁的念头共同作用的产物。大脑经受一些不寻常的刺激时(如高烧、癫痫发作、偏头疼等),或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病人,对个体心理事件的反应好像它们是外部的感觉刺激,产生幻觉。一些迷幻药物也会引起幻觉。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征指向性(选特性):心理活动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集中性:心理活动在被选择的对象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心理活动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了注意的方向和强度的特征。人们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的指向范围就缩小,所以集中性与指向性密不可分。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开端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听)老师的话”詹姆士,《心理学原理》:“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若干种似乎同时可能的对象或连续不断的思维中的一种的占有。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焦、集中。它意指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地处理其他事物。”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对象能够得到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同时作用的其它对象没有被意识到或意识的比较模糊。外部注意:知觉注意内部注意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分配和转移注意的外部表现行为表现:感官朝向某个对象,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还可能出现某些表情动作,如拖住下颌,目光呆滞在某处等。无关运动的停止。生理变化:呼吸发生变化,吸气变短,呼气变长,甚至出现“屏息”状态;心跳加速,肢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扩张等。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行为并不总是一致。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例如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窗外的歌声随意注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