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诗词曲学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诗词复习资料《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全从这三字来生出。B.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岸上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在这里,情与物化,花我为一。D.第四句“碾成尘”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宁愿被“碾成尘”,也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品德。9.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北陂杏花的品格。下列诗句的写法和所咏花的品格与此相似的一句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答案略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①陂(bē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1)诗的首句怎样写出杏花的可爱?(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1)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2分)(点出“绕”字,1分;分析到“侧面表现杏花的可爱”,1分;大意对即可)(2)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4分)(点出悲壮的情感和坚持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2分;能作简要分析,2分;大意对即可)4.(1)(2分)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或赋予)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认为好,其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如果认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4分)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2分)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2分)(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②。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⑴简析“悲壮”:⑵评赏“艺术”:16.⑴末二句写花落。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是悲壮。⑵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心志。《登池上楼》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①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封空林。②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③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④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⑤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⑥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⑦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⑧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命。⑨【作者】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他出身于东普大族,是谢玄的孙子,袭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刘宋代晋,降公爵为候。宋少帝时,出为永嘉大守,不久辞官,东归会稽。文帝时,为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获罪被诛。性喜山水,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注释】①这四句借鸿、虬起兴(因为正在向高处和深处眺望),说自己不能象鸿雁高飞、虬龙深隐那样得所,而是进退失据,俯仰有愧。虬:两角小龙。薄:通“泊”,犹止。薄霄:停留在天空。云浮:浮在云上。怍:惭愧。渊沉:潜沉在深渊。②这四句说自己做官时不能进德修业,于时无益,想退隐又不能力耕自给,为了得些俸禄反而穷居海边(指永嘉)。这是不甘外放的牢骚话,同时也反映进退两难的心情。进德:提高德行修养,《易经•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力不任:指体力不能胜任。徇:从,求。痾:病。③这两句说卧床日久连季节的变换也不明白了,现在才来看看外景。昧:不明。褰开:指揭开帘幔,打开窗户。④这两句说下听水声,上望山形。聆:听。岖嵚(音区歆):险峻。⑤初罩、新阳:指舂光。绪风、故阴:指寒冬。革:除。绪风:馀风。指寒气。故阴:旧冬。⑥“同柳”句说藏在园柳中的啼唤的鸟类也变换了,指春天的鸣禽如黄莺之类,不足冬季所有。⑦这两句说想起《诗经》和《楚辞》中的句子,发生感慨。《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祁祁:多貌。萋萋:盛貌。这里只取这几句里“归”字的意思。作者怀念会稽的故居,动了归心,因而联想古人的诗句。⑧这两句怀念远方的故人。离群索居:离开朋友,独处无偶。易永久:言容易觉得时日长久。处心:安心。⑨无闷:遁世无闷,见《易经•乾•文言》。这两句说高蹈避世而无忧烦,不但古人有这种风操,在今人中也能找到。操(去声):操守,操行。徵:求。诗意归结到向往隐遁。恩归也是为了想隐居。【品评】这首诗写在诗人任永嘉太守之时。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贵集团排挤的结果,所以这首诗的情绪比较低沉,萦绕着进退维谷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怅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在已是初春时节了。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处所见的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这里写景,有声有色,远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它的妙处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梅花落》鲍照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在东晋末至刘宋时期的诗人群中,鲍照可算得是佼佼者。鲍照的诗,以乐府见长,五言诗也不少,但成就不及乐府诗。他的诗多有讽谕慷慨之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和不平,这可能是和他出身家世贫塞、仕途遭遇坎坷有关。这首诗是托物言志的,写的是梅花,说的是人。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梅花向来被认为是高洁、馨香的品格的象征,是凌霜傲雪的气骨的写照,但鲍照却另是一种寓意,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开头两句就点出诗人与众不同的构思:庭中杂树很多,为什么偏偏要为梅花而咨嗟呢?诗人自己设问说:“问君何独然?”读者也期待他作出解答。“念其霜中能作花”以下各句,全部是诗人的议论,但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说理寓于具体形象的描述之中。“念其”、“念尔”是两个层次的递进,首先是颂扬梅树的正面品格,在风霜雨露之中,众芳芜秽,独有梅花盛开,果实累累,故人们赞美“十月先开岭上梅”的高超风韵。“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在春天,又“摇荡春风媚春日”,都赞誉梅树有经风雨,抗霜雪而顽强生长的活力。但是,这些描写只不过都是铺垫。全诗的主题是“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两句。前面“念其”句是第一个转折,这里“念尔”句是第二个转折,这一转折才点出了诗人的本意。尽管梅树有上述种种优秀品格,但可惜傲雪凌霜的梅花,也不能长久开放,最终仍逃不脱“零落逐寒风”的命运。这就是诗人“为梅咨嗟”的原因,因为它“徒有霜华无霜质”,所以,虽然能抗傲一时,但难善始善终,最后还是“零落”了!花开花谢,属自然现象,梅花自然也不可能常开。鲍照只不过是藉物拟人,借题发挥,用以讽刺那些曾想修持节操而又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常因真言谠谏而遭横祸,所以,许多人往往不能保持晚节而同流合污。在晋代,这种情况是不少见的,根据鲍照的为人和性格,可知他对这种不能保持节操的人是很看不起的,在蔑视的同时又带有几分惋惜。这首诗以梅花作比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节操,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也不是表面的伪饰,而是要名副其实,恪守终身。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哲理诗,它讲的是人生哲理,但是,这种哲理是以比喻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诗人塑造了梅花的形象,我们从梅花形象的艺术感受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也可以说是理在趣中。简述《梅花落》(鲍照)这首诗的思想内容。鲍照的《梅花落》歌颂了不畏霜露的坚贞品格。作者在此托物明志,表明了自己不愿顺随俗流和坚定不拔的志趣(结合诗句分析)。《梅花落》(鲍照):表现坚贞的品格;对比手法。《晚登三山还望京邑》①谢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②白日丽飞甍,冬差皆可见。③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④杂美满芳甸。⑤去矣方滞淫,⑥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⑦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⑧【作者】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大康)人。曾任宣城火守,尚书吏部郎,世称“谢宣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遭始安王箫遥光诬陷,下狱死。其诗学谢灵运,风格清新秀逸,为当时人所爱重。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有《甜宣城集》五卷传世。【注释】①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山周回四里,上有三峰,南北接。京邑:指金陵,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②涘:岸。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京县:指洛阳。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以上二句以古人的望京比自己的望京,以霸陵、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金陵。③这两句写夕阳明丽。三山在建业之西,东望正见夕阳所照之处。④覆:言其多。⑤芳甸:长满芳草的郊野。⑥“去矣”以下写怀归之情。滞淫:淹留。⑦佳期:指还乡之期。何许:犹“何所”。⑧鬒:黑发。【品评】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诗歌围绕着“望”字着墨,章法严谨。诗歌对仗精工,讲求声津,与唐代律诗相近,所以后人说他“诗变有唐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表现出黄昏时分晚霞与大江互相映衬的优美意境和宁静澄澈的境界。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