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历史德育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度历史德育教案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2.能力培养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3.德育目标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之际,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②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③通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三、课前准备利用电脑制作动态鸦片战争示意图,虎门硝烟电影录像片段、鸦片战争相关历史图片。学生: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或“导学式”教学法,课前可将预习提纲和课上重点讨论的问题印发给学生,适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2.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从起始年级抓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2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4.在教学媒体手段上,本节教学设计适时播放影视录像片段、鸦片战争演示战争进程示意图、介绍相应历史资料,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适度增加信息量。四、课堂过程(多媒体课件画外音导入)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在那时,千年的中华帝国,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被一场外来的血与火打败了,中华民族开始沦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中英两国远隔万里,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叶发生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200多年前的一个小故事。(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原因,略)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那么,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生: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师:(屏幕呈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在世界的扩张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幅地图,你们能不能从这幅地图中找出可以证明英国十九世纪中期会对中国使用武力的证据?生:美洲基本上是独立国家,尤其是美国把美洲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允许欧洲列强染指美洲,因此,英国很难进入;在亚洲,这时英国占领新加坡、马六甲缅甸部分、印度大部分、阿富汗部分;非洲的沿海地区也有一些被侵占。因此,英国如果要进一步侵略的话,只剩下三个地区: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一个是非洲内陆地区;一个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就是说,英国接着会在这三个地区扩张。师:分析得非常好!实际上,由于对非洲大陆内部的不了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时英国还不能进入非洲内陆;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而且人口稀少,市场也不可能庞大。所以,英国下一步扩张的方向必然是东亚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能置身事外吗?能够避免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吗?不能。师:1792年马戛尔尼乘兴而来,1793年他带着遗憾和失望回国,临行前记下了对中国的最后印象:(听录音:中华帝国是一艘破旧的摇摇晃晃的巨大战船,一批有能耐的警醒的值班军官有幸在过去150年间使其设法浮于水面,并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外表吓住邻居。但是任何时候只要一位无能的人碰巧的掌握了船上的指挥权,那么这艘船的风纪和安全就会荡然无存。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它可能会象一艘失事的船一样漂浮一阵子,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在岸边撞成碎片。但它永远不可能在旧的底板上重建起来。)师:当时的中国情况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和马戛尔尼所说的那样?(屏幕呈现反映中英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观念、社会性质对比的表格,教师把学生分析材料的结果随机填入表格之中)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的一些情况吗?生: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开始衰落了。当时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敝;吏治十分腐败;国库亏空。师:很好!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等其他方面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接着分析材料三:3学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国书,1793年)师: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中国人思想观念是怎样的?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师:很好。那么,你认为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师:基于上面内容的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生:英国侵略中国是必然的,并且从双方综合国力的比较看,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师:很好!十九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之战必然爆发,并且也正是中英两国这种社会状况的差异构成了中国战败的必然性。马戛尔尼对中国社会的描述无疑是对的。但是,大清帝国这一艘破旧的战船它并没有马上沉没,而是在这之后摇摇晃晃了一个多世纪后才宣告寿终正寝。屈辱和苦难伴随着清政府,也伴随着中国。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鸦片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鸦片问题(屏幕呈现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量变化示意图)。师: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呈现出什么态势?生:迅猛增长。师:是什么驱使着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而且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进行武装走私?生:巨额的利润。师:对。问题是,对于万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没有加以制止,而是采取了鼓励政策。这又是为什么呢?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师:这就怪了。英国是工业国,我国是农业国。为什么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还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多媒体显示《天仙配》画面和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师: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个唱段。从这四句唱词中你能看到什么?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状况。生:说明当时中国很穷,老百姓没钱买东西;而且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愿望。师:你们觉得当时中国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和中英贸易状况有没有关系?为什么?生: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生:连想都没想到去买。生:中国人穷,买不起。师: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英国的商品,主要是棉布等工业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而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却在英国人中很受欢迎。这样,就形成了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反而处于出超地位的状况。为了扭转这种贸易状,英国人找到了鸦片。(屏幕呈现介绍鸦片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传阅罂粟果实标本;师生探讨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屏幕呈现鸦片输入相关的图片、文字及数据)师: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灾难,请大家描述一下鸦片的大量输入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生:鸦片的输入会引起银荒兵弱,使国家的财政陷入困境,军队丧失战斗力,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生:吸食鸦片会使人丧使劳动能力,甚至威胁到生命。生:吸食鸦片会使家庭日益贫困,一些人为了为有足够的钱去买鸦片,不惜去偷、抢、做4坏事。生:在封建社会,一些人为了为有足够的钱去买鸦片,不惜出卖自己的妻子、儿女,搞的许多家庭妻离人散。师:应该说,鸦片的危害,当时的大多数人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吸食鸦片的人却越来越多?生:(没有人吱声)师:许多人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吸食鸦片的行为?生:应该说由于吸食鸦片容易上瘾,人对它有依赖性,个人很难摆脱它。师:对,大家讲的很好,正是由于鸦片有巨大的危害性,人对它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清政府最终决定禁烟,并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屏幕呈现虎门销烟视频画面,并讲述禁烟运动简况,略)。师: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侵略气焰,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英国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年6月,英国政府悍然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屏幕呈现讲述战争过程的多媒体地图并讲解,此略)六、鸦片战争的过程(投影板书要点)爆发(1840年6月)──扩大(1841年)──结束(1842年8月)(投影板书)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清军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为国捐躯。师:中英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握有正义、抵抗侵略者失败,野蛮侵略、残暴劫掠者获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呢?(启发引导学生对比战前中英双方发展状况,围绕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思考、讨论,穿插林则徐的命运,得出相应原因和历史教训。在学生思考、讨论作答后,教师进行归纳、补充、概括,并投影板书)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等。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师:(课堂总结,略)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中我们应该得出哪些认识呢?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后的作业留给大家。最后我们以林则徐的话来激励自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七、点评: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主题探究课,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一新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应用。陈老师在本案中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核心,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和学案的导学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历史思维能力,养成一定的历史感,并在此基础上感知历史课所独特的实证精神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毫无疑问,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简单的应试教育,这一点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老师们的共识。问题在于,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能够既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又能照顾到现实的考试制度因素,这对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还在于,惟其如此,方能在新课程理论与日常教学行为之间架设一条便捷的通道。陈老师在本案中做到了这一点。他从学科角度出发,在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真思维和实证精神,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厚度、穿透力、洞察力和人文魅力。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