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单元导读:我们在本单元要学习的是人类从产生到公元1500年这一期间,不同的区域文明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过程。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从人类产生之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同区域的人类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各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活着为了什么?我们走向何方?这些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类起源是一个人类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的问题。人由类人猿进化而来,这一观点是至今为止人类在认识自身起源问题上所达成的最新共识。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被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祖先最早的代表,所以,人类出现的时间一般定为二三百万年前。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知手段的提高,有关人类起源的诸多疑团会逐渐揭开。人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群形成的不同的可遗传体制特征。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一般来说,各人种的体质形态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例如,居住在炎热的非洲沙漠的尼格罗人的肢体细长;而在严寒的北极生活的因纽特人(以前一般称为“爱斯基摩人”)则肢体粗短。这与身体热量的保持和散发有关。赤道附近尼格罗人的皮肤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他们卷曲的头发也可起隔热的作用。蒙古人的倾斜的凤眼和内眦褶,还有宽的和富含脂肪的面颊、较平的鼻部和额部,可能与亚洲中部寒冷的多风沙气候有关。所以,不同人种的智力差异不大,种族优越感和种族歧视是毫无道理的。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氏族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氏族社会作为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作用:第一,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这就比血族群婚前进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紧密和持久的结合,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人类之间的凝聚力的加强,推动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产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一方面,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的复杂性造就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人类文明兴起的过程中,地理环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力,但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人并非消极地依赖环境而是能动地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使生产力获得解放,通过创造性实践,不断积累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最终得以摆脱蒙昧,步入文明时代。古代诸文明间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交流,使自身的文明发展获得动力,但这种交流总体而言是边缘性的、局部的和浅层次的,不能改变各文明体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文明在产生的时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加上古代中国,这些文明分别产生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与长江流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以后,文明率先在农业生产效率极高、人口稠密的大河流域产生,可能是出于修建和管理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的需要,而且,这些古代东方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所以,经济上的大河农业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教科书中所选择的金字塔、《汉穆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都能体现这些特征。地中海文明,严格的说应该是地中海北岸文明。它们的特点是背靠陆地,面向海洋。海上贸易、海外殖民在这些文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农业文明相比较,他们更为外向,更为开放。这种类型的文明典型的就是古代希腊和罗马,它们是现代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受自然环境影响,古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遍乡村地区而形成的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前5世纪到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希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被称为古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在希腊诸多城邦中,雅典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百多年来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期间,经历了“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到前5世纪出现全盛,开创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制度体现着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权利。体现雅典人这种公民主权观念的,便是民众大会权力至上的制度。其次,同公民主权密切相联系的是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事实上,这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大家认为平民政体具有两个特别的观念:其一为‘主权属于多数’,另一为‘个人自由’”。再次,雅典的官吏制度是具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最后,在雅典国家有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保证公民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在雅典,所有的官吏在任职前要接受资格审查。“贝壳放逐法”更是雅典人监督官吏的有效手段之一。古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开创了人类史上民主政治之先河,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历史原型。近代以后的民主制度中的诸多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起源于现在意大利的罗马共和国,其兴衰是罗马历史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上承“王政时代”,下启罗马帝国,是古代西方历史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布匿战争则是导致罗马共和国由兴盛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时,最为关键的一次战争,也就是在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罗马基本上完成了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从此成为西方世界的统治者。但是布匿战争给罗马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它导致罗马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兵制度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下了隐患。文明形成之时,国家最初的形式一般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继之是地域性的王国,然后是大一统的帝国。这是世界早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罗马共和国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罗马帝国,而罗马帝国的兴衰将古代西方的历史又带入了中世纪。以上是上古时期的主要区域文明,而进入中古时期,仍是区域文明各展风采的时代。在亚洲,比较典型的就是东亚的日本(当然,还有中国)和西亚的阿拉伯等。日本的大化改新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日本向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大化改新就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了文明。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源起、由来,对于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时候,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旗帜”的作用,最初的阿拉伯帝国也因此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伊斯兰教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文明。而在欧洲,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征服,西欧进入中世纪,确立封建制度。东欧的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强盛的帝国,但最终也落入了盛极而衰的历史窠臼。西欧封建制度可以说是中古西欧历史中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君封臣制。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是构筑西欧封建制度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事例。封君封臣制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封君封臣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为当时的法律所保护,而且还受到当时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中世纪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对中古西欧历史的影响是极大的。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在整个中古时期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对西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重大,以后西欧历史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无不与宗教有关。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同时,由于它们大多位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所以自从城市产生的时候起,西欧的城市人民就展开了反抗封建主的干涉、剥削、统治和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琅城起义就是中古时期法国的一座城市为争取城市的自治而同封建主展开的斗争。在经济方面,城市中集中了手工业和商业,形成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例如,城市与当时的封建庄园争夺劳动人口,一个农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就会受到城市法律的保护。中古西欧的一句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在中古西欧兴起的这些城市里面萌芽、发展、壮大的。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在经济方面,几百年来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它的货币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通用经济媒介;在文化方面,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卓越地理位置,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示出繁荣灿烂之势。然而,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和做法持续了若干个世纪。在以后的岁月里,面对同宗的基督教(代表了一种新文明)西欧十字军的进攻时,拜占庭帝国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打击之下,同样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在到处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人类的形成人类起源:从猿到人南方古猿——人类的始祖(500万—100万年前)晚期智人——现代意义的人类(三四万年前)人种产生:环境影响三大人种黄种(蒙古利亚人种)黑种(尼格罗人种)白种(欧罗巴人种)母系氏族:采集、狩猎妇女居于支配地位社会组织:从母系到父系父系氏族:农业出现男子居于支配地位(1万年前)古代埃及:尼罗河大河流域:文明曙光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古代西亚:两河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与佛教(前6世纪)西方文明的摇篮地中海文明:西方文明的发端文明特征:城邦政治,海外贸易与殖民雅典:全希腊的学校民主政治的表现: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陪审制度;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等民主政治的历程:从梭伦改革到伯里克利时代共和国时代地理环境:多山靠海,海岸曲折,多良港。罗马:追求“伟大”帝国时代开疆拓土(布匿战争)屋大维(前27年)“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大化改新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先进管理体制,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阿拉伯:大漠中的帝国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阿拉伯帝国(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395年)(476年)古老帝国的悲剧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所灭(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深刻的启示帝国衰落原因查士丁尼的西征,使国库空虚,国力衰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思进取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地理位置优越,亚欧非三界交界帝国繁荣的原因商业贸易发达继承发扬古希腊罗马文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创立: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核心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