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附2008-2009学年度高三综合测试(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连同答卷共10页,满分150分,其中第7-10页为答卷,考毕与电脑卡一起交给监考老师。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电脑卡上,并在答卷中写明班级、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潮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①有利于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②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③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经济形式和生产方式④有利于封建政权的长治久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①白瓷②青瓷③珐琅彩④彩瓷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4.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汽船④在非洲用火枪、玻璃制品与当地酋长交换黑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三次英荷战争②《航海条例》③七年战争④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⑤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A.⑤②⑥④①③C.⑤④②⑥③①B.④②⑤①③⑥D.④⑤⑥②①③27.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是A.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控制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不平等交换C.由扫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D.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转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8.中国近代史上,造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B.外国商品的冲击C.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D.洋务运动的冲击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B.民国刚建立时C.大约1915年以后D.新中国初期10.下列措施中,属于罗斯福新政时实施的是A.加强对公用事业、交通、通讯等行业的管制B.实行金本位制,稳定美元C.建立联邦储备委员会,加强对证券业管理D.政府规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与销售价格11.罗斯福新政实施最深远的影响是A.使美国经济实现复苏和发展B.缓解和社会的各种矛盾C.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D.稳定了美国社会12.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13.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本质是A.为工业化创造条件B.调整生产关系C.加快社会主义农业建设D.发展生产力14.勃列日涅夫对原有的管理经济方式的改革措施是A.将中央的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精简机构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价值规律调动企业积极性C.撤销拖拉机站,将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D.允许私人租赁和承包企业、集体农庄1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化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6.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形成了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等文明形态,三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A.社会形态的差异B.经济发展道路的差别3C.工业化道路的不同D.农业政策的差异17.右图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一度全国到处都有的生产场景,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核心问题是A.不符合中国国情B.不能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D.破坏了生态环境18.下列事件曾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①鸦片战争②辛亥革命③新中国成立④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有这样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种婚礼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B.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20.下列报刊在历史上创办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民报》《时务报》《万国公报》《新青年》B.《时务报》《昭文新报》《新青年》《民报》C.《昭文新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D.《万国公报》《中央日报》《民报》《时务报》2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2.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A.清末新政期间B.北洋政府统治期间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2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说明A.欧洲经济开始复苏B.英镑不再对世界经济发挥作用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D.国际社会经济合作局面形成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①稳定国际汇兑②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③通过提供长期臣额贷款来消除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④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425.下列有关欧盟发展因素的对应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A.1957年——签约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和统一农业政策。B.1958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C.1992年——正式成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D.《罗马条约》——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一致二、非选择题.(第26题9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9分,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共75分。请在答卷方框内作答。)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唐六典》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出现的时间。(1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朝代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知识,这一时期的商业管理还有哪些特点?(4分)(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证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4分)5(2)材料二中所说的“文明”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在15到19世纪是怎样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的?(6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当时中国有哪些影响?(2分)2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品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的制造,运费即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1-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得摘抄原文)(4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怎样的一种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4)材料四中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5)从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的不同发展状况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6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份的比重:材料二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份的比重:请回答:(1)材料一中现象的成因。(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指出变化的原因。(8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于经济全球化,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是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是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核武器、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于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材料三有一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全球市场化的变革”指的是什么?(2分)(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3)请结合上面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评价材料三的观点。(8分)31.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俄和苏联的经济政策曾经出现过哪几次重大转变?这些转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12分)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每题3分,共75分)1-5DDCDD6-10DDBCA11-15CABBD16-20ACDCC21-25CACAA二、非选择题参考答案26题:(1)原始社会末期。(1分)(2)唐朝;商业活动的时间有所增加,但是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2分)有严格的地点限制,设专人管理(2分)(3)变化: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取消,繁荣程度提高。(2分)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2分)27题:(1)生产力: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坊);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关系: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4分)(2)“文明”指资本主义(1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5分)(3)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3分)28题:(1)特点:发展迅速而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