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执信中学2013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执信中学2013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度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2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6.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7.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A.什伍制B.连坐制C.分异令D.塞私门之请8.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9.“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早期统治者对汉民实行()A.文化灭绝B.暴虐统治和残酷掠夺C.军事镇压D.严刑酷罚10.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1.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1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均田制和三长制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4.北魏孝文帝主动实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16.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3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17.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克里米亚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十月革命18.19世纪中期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A.克里米亚战争B.农奴骚动C.新思潮的涌动D.民粹派运动19.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C.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D.封建农奴制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20.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A.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B.“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C.农民不得不重新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D.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21.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归村社管理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22.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①使俄国的专制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②消除了俄国的社会矛盾③使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开始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④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3.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24.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5.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426.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27.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A.日本实行征兵制B.日本实行募兵制C.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28.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消除封建割据C.完善国家管理职能D.确定土地私有29.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30.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31.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32.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A.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B.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C.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D.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33.《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A.魏源B.李鸿章C.郑观应D.康有为534.下列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3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3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37.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D.设邮政局38.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B.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39.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4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4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