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2、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讲授学时:8学时学时分配:节次节名学时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2第二节毛泽东思想2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教学手段与方法:理论讲解、PPT、视频材料教学过程:课程导入:1.为什么学?2.学什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马克思主义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从贬义上使用“马克2思主义”。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为了肯定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提法。“列宁主义”开始是由孟什维克首领马尔托夫在1903年开始使用。1924年1月列宁病危,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决议中提出:“在我们所有组织中成立列宁主义研究小组”。1月21日列宁病故,俄共布中央在发表的《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书》中正式提出“列宁主义”。列宁谢世后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2)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3)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提出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第一、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等在1927年以前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其中,李大钊讲得最早。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李大钊;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不能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陈独秀。第二、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开始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第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3了进一步的阐述。2)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革命的角度看:“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每次均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是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左”倾路线:指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至九二八年四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用命令主义的方法企图靠少数人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地方起义),一九三O年六月至九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组织城市暴动和红军进攻大城市的冒险计划)和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4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丧失了100%,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9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1933年9月末旬,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了一名军事顾问,他是德国人,时年34岁,原名奥托·布劳恩,来到中国后改名李德,意即“德国人李。”李德轻而易举地爬上了中共中央的权力顶峰,成了红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他的一整套极其冒险的军事路线殃及党和红军:1934年11月25日红军抢渡湘江。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战役成为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从建设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建设58年的经验教训值得反思。1957—1960年:大跃进;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58年的“反右补课”);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3年至1966年:四清运动(“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和清财物”;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1966—1976:文化大革命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4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c.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总之,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然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解一:关于“基本原理”和“普遍真理”这里用“基本原理”,是重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那些称得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东西”;防止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所有的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也都认为是“普遍真理”。理解二:关于“实际”和“实践”“‘实际’这一个概念,按照中国文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真实的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5略问题》一文关于“实际”概念的注释。)“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广泛、更一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的含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内容。理解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A.在《论新阶段》中:毛泽东强调“根据中国的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B.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C.在《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1943年5月)中:毛泽东强调“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三结合)D.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1942年3月30日)中:毛泽东强调“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两个目标:“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开始的,又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而发展的。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80多年历程中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6第二次飞跃:发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