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言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政治思想的构成要素: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分析,对政治问题的价值选择。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构成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西欧北美的政治思想发展史。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2、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3、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2.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3.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4.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5.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一章古典希腊城邦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特点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希腊人将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区分开来,将从直接经验而来的技术上升为抽象的科学。希腊城邦制度是产生政治思想的基础。二、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城邦形成的三条道路和三种类型。城邦制度的外部特征:小国寡民的规模和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城邦制度的内在特征:城邦是公民的自治组织。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2三、政治思想特点(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以协调公民内部关系为主题。(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第二节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早期自然哲学家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和政治活动。早期自然哲学家对西方政治观念形成的贡献: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二、智者的活动和影响智者的产生和派别。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智者的基本政治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国家产生于人的约定;法律是人约定,自然高于法律。智者对政治思想的重要贡献。由自然转向人,从一个新的起点研究政治现象;开阔了人的视野,影响和促进了城邦的政治生活。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政治人格及影响。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知识即美德;应由掌握知识的人管理图家。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第三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柏拉图(公元前427一347年)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主要政治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国家理念论是柏拉图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国家的理念。人类天赋才能的单一性和社会需要的多面性导致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产生于社会分工和互助的需要。人的不同天性产生不同的美德,形成不同的等级。正义是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理想的国家是实现正义的国家。3三、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挽救城邦制度危机的根本措施。现实制度的弊端。政治败坏的根源在于人的品性的堕落。哲学家执政是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治国需要知识,知识即美德。哲学家集知识、美德和权力于一身。哲学家的选拨和培养。消灭私有财产和家庭的思想。强制性公民教育思想四、《法律篇》的“二等好的理想国”从理想国向二等好的国家转变。私有财产和家庭。法治与民主。第四节亚里士多德一、生平和著作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322年)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政治学创始人,主要政治学著作有《雅典政制》、《政治学》。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从现实出发的归纳方法。城邦的起源。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家庭到村社、城邦的进化过程。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是公民共同体。城邦的目的是至善。三、政体的分类和变革政体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是最高统治机构的组织。包括议事、行政、审判三种要素。政体划分的两个标准:政体的宗旨是为统治者谋利益还是为全体谋利益;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政体可分为正常政体和非正常政体两类;正常政体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非正常政体有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四、理想的城邦制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批判:对公有制的批判,对公妻制的批判。理想国家要实现正义,正义是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适当综合。理想政体的原则是中庸。城邦是公民的自治团体。理想的城邦要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民主制和寡头制相混合的共和政体。民主制的优越性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人必须服从法律,法治优于人治。4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后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世界帝国的建立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城邦的解体和帝国的建立城邦的解体及其原因。世界帝国的建立。二、军事帝国的政治状况及其政治思想的影响帝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变化。政治思想趋向沉寂,伦理思想繁荣。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思想的出现。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一、犬儒学派犬儒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对文明制度的批判和反习俗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的政治主张。二、斯多噶学派斯多葛派的产生发展。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自然法是宇宙的理性。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人类一体、人类一家的世界主义观念。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一、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历史》。主要思想:政治思考的动因,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政治制度。六种政体的区分。政治的蜕变规律。理想政体是混合政体,它是三种正宗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优良因素的混合。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西塞罗(公元前106一前42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共和国》、《法律5篇》。主要思想:共和思想,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最理想的政体是混和政体思想,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是一切人类法律的准则。人人平等思想。第四节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一、早期基督教及其神学思想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发展。早期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圣经》的产生。《圣经》的上帝创世说和基督救世说。基督教关于顺从、禁欲、博爱、平等的伦理思想。二、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政治的疏远态度。双重的政治忠诚。关于上帝选民的新观念:信徒的精神自由和在上帝面前的平等。三、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奥古斯丁(354--430年),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威。主要著作:《上帝之城》。主要思想:对罗马灾难原因的解释,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由人的两种爱而造成两座城,即上帝之城与世上之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关系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中世纪纪政治经济关系的特点采邑制和等级制。契约关系和微弱的君权。政权与教权的并列和相互制约。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神学是统治一切的意识形态,政治学沦为神学的分枝。政治学理论不发达,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政权与教权关系问题占有突出位置。第二节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一、中世纪的政教关系6天主教会的势力和组织。基督教的政治观念对政教关系的影响。国家与教会关系的演变。二元化权力体系及人的双重角色。二、维护教权的理论教权至上论。尼古拉一世的“君士坦丁赠礼”。格里高利七世维护教权的活动和理论。英诺森三世的活动和思想,卜尼法斯八世的教权派理论。三、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大代表。主要政治学著作收集在《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中。其政治思想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过改造后融入基督教神学,其方法有将信仰和理性、经验调合起来的特征。国家产生于社会需要,君主制是最合乎自然的政体,其形式应为混合政体。教会与国家各有各的领域,但教皇是基督教社会最高权威。四、马西略的思想帕多亚的马西略(约1270—1342年),中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政治著作有《和平的保卫者》。其政治思想的宗旨是排除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教会是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分裂和战争的根源。必须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预和教会的司法特权;取消教会特权的措施。第四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民族国家崛起及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其特点封建主义的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个人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出现。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及意义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及特征。近代政治思想是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研究。近代初期政治思想家主张民族统一,支持专制王权。7三、西方政治思想的重大变革开始以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把政治学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以对国家权力的考察为政治学研究的焦点,研究其起源、性质、职能、目的等。近代政治学的创立。第二节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一、文艺复兴运动概况意大利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二、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是人文学科,也指提倡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抽象的人性论。按自然生活的伦理观。第三节马基雅弗利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马基雅弗利(1469--1527年),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二、研究政治问题的新方法抛弃神学教条,从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从人的本性、历史经验和政治现实中总结出政治的规律。把政治与伦理区分开来,把国家视为纯粹的权力组织。关注国家的管理、统治的艺术问题。三、马基雅弗利主义共和国的理想和专制主义的现实选择。人的本性自私卑鄙,君主统治国家须考虑人的本性。君主要建立强大国家,巩固政权,须将权力与权术相结合。君主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国家的强大安全,为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政治面前无道德。第四节新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一、新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运动的进程和影响。8二、路德的政治思想路德(1483—1546年),德国宗教改革领袖,新教思想家。主要著作:《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由》,《论世俗权力》。《圣经》最高权威论,因信称义思想,平信徒皆为祭司。世俗国家权力的性质。基督徒的服从义务与自由。三、加尔文的政治思想加尔文(1509—1564年),宗教改革领袖之一,新教思想家。主要著作:《基督教要义》。预定论,教会民主的主张,教会与国家的合作,基督徒服从世俗政府的义务和反抗暴君的权利。第五节布丹的政治思想一、生平著作让•布丹(1530一1596年),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主要政治学著作有《国家论六卷》。二、国家理论由家庭、村落到国家,家庭与国家的不同,公民与国家。三、主权理论主权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主权的真正标志是立法权。主权具有永久性和绝对性,至上性、不受限制和不可分割性。主权者受自然法、神法的限制,不得侵犯私有财产。四、政体理论按主权者的人数区分三种国家类型,按行使权力的方式区分三种政府形式。君主专制是最好的政体形式。地理环境与政体选择。第六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一、一、反暴君派的产生法国专制王权的成长,胡格诺派与王权的矛盾。反暴君派的主要代表:浩特曼,莫耐(布鲁9塔),鲍埃西等。二、二、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法兰西斯科•浩特曼(1524—1590年),法国著名法学家,反暴君派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法兰克—高卢》。法国自古以来王权就是受限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等级代表君主制主张。莫耐(1549——1623年),法国反暴君派代表,主要著作:《论反抗暴君的自由》。政府的目的。双重契约论。人民是国家主人,国王是人民代理人。人民反抗暴君的权利。三、三、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艾提安•德•拉•鲍埃西:《1530—1563年》,法国反暴君派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自愿的奴隶制》。人类的自然自由与平等,暴君制的产生。君主制是反社会的制度。反抗暴君的权利。第五章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第一节17世纪英国政治状况及政治思想的一般特点一、英国的政治传统和英国革命英国的宪政传统,英国革命及特点二、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以新教思想为思想背景,以自然法契约论为理论基础。以人权学说为基石。三、革命中的各派政治学说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