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宁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在全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党课讲稿王剑侯(2009年3月23日)同志们: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之中,这是我县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贯穿于今年全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上段时间,县委接连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培训会议、中心组专题理论学习会、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有关领导纷纷带头到企业、到基层、到项目建设现场开展专题调研,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的各项活动安排也都在进行之中,全县学习实践活动总体上开局良好、进展有序。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和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按照“有比较完美的实施方案、有比较优美的自选动作、有比较精美的工作亮点”的要求,切实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三个阶段的各项活动安排,深入实施“保增”、“攻坚”、“亲民”、“平安”、“肃风”等五大行动,把开展活动和推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务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我县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今天,根据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我在这里给大家上一堂党课。通过上段时间的专题学习和调研,谈一下对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体会,以及我县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些思考。下面,我主要分七个层面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发展和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知”与“行”的问题。“知”与“行”,首先要解决的是“知”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当其冲的是要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发展和发展观的基本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按照这个原理,发展观是发展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发展的实践。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研究和分析发展观,必须首先搞清发展的含义。(一)发展的基本含义(在上这堂课之前,我特意地翻阅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词典》里对“发展”是这样描述的:)“发展”一词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兼有组织、规模扩大之义。(对于发展的认识,社会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认知和研究重点。)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泛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它标志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蕴含着经济发展和社3会进步的一般规律。狭义的发展是指一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讲,发展是事物状态的变化过程,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旧的矛盾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矛盾。不断循环往复,事物才会向前发展。因此,发展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变化和解决的过程。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人们通常将人均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其实,发展和GDP的增长之间并不能划上一个对称的等号。对于GDP的增长,我们是要高度重视,这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GDP增长,就会陷入片面的“经济增长论”,这并不符代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经济结构的变动看,发展主要是指在生产和就业方面,农业部门份额减少,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的现象和过程。从社会结构的变动看,发展是在GDP增长的基础上,贫困、不平等和失业不断减少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看发展,就会对发展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就会形成不同的发展观。(二)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概括地说,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一般地说,发展观有以下三个方面的4含义:一是对发展的认识。人们在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同时也开始了对发展实践的认识活动。随着发展的深入,人们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和结构等问题产生了自觉的认识,最终形成了发展观念。二是发展的实现。人们基于对发展的认识,提出发展的目标和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回答和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三是发展的评价。人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发展成果的享受者,因而在人们头脑中会产生对于发展成果判断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发展观。(对于“发展和发展观”,只要把握上述所讲的发展的“三个维度”和发展观的“三层含义”,我想,大家都应该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并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知了。)二、当代发展观的共同特征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的世界,发展观已经不仅仅是对以往发展成果的简单总结,更是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问题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观上,越来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一)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一些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象,其结果是造成发展的停滞。(环顾世界,有许多国家的发展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迅速走向衰落,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如巴西转瞬即逝的繁荣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彗星”;伊朗经济的迅速衰退被称做“一个经济神话的破灭”;一度曾经举世瞩目的巴基斯坦最终陷入了“不幸的结局”等等。因为这些国家片面地追求一时的经5济快速增长,但人民生活依然困苦,导致经济增长后续乏力,这些都是前车之鉴。)这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发展观上,更多地强调实现人的利益,增加人的选择机会和选择自由,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人和自然关系的恶化,社会和谐与否、生态环境优劣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还在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还提出了这样的理论:“要环保更要温饱,要健康更要小康,哪怕被毒死也不能被饿死。”等到几年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现在的决策,可能就会追悔莫及。)在发展观上,人们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追求社会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三)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单纯掠夺自然的增长方式已经威胁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未来影响的发展,都是不科学、不理性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生存,需要以资源环境为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是属于某一代人的,而是属于不断繁衍生息的全人类的,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都不应该对未来人类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构成危害。(这里,有个“宇宙飞船经济学”理论,是由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他把地球比作是一个宇宙飞船,空间有限,能量和资源也有限,要使地球这座“飞6船”在“宇宙”中生存得更长久,就必须注重自然物质的循环利用,使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得到合理和长久的利用。这个比喻很有道理,也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因此,适度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选择,即人口适度增长、生产应适度扩张。(四)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不可能脱离世界孤立地发展。只有全面对外开放,通过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把本国的发展融入到世界的发展之中,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的长处,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发展。(刚才所讲的是当代发展观的“四大共同特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来的,是更加符合我国发展实践、更为科学的一种发展观,但同时也离不开当代发展观的范畴,也具备了当代发展观的“四大共同特征”,了解掌握当代发展观的共同特征,对于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积极的意义。)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致过程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其内容和表述也越来越完整和深刻。大致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主要经历了以下主要时段。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期间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争创新优势。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7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交出优异的答卷。”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他强调指出:“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在200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定位等进行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阐述。后来,胡锦涛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内容和要求等,多次作出阐述和指示,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8(综上所述,我们要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一个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既是对过去发展实践的认真总结,更是对未来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只有抓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9必须始终牢记,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一要义是发展,是要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求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里有两个明显转变,过去我们追求“又快又好”,现在则强调“又好又快”;过去我们提出“转变增长方式”,现在则提倡“转变发展方式”,这表明我们对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