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1952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一化三改造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阶段特征1978-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1978“徘徊”时期1949—1956过渡时期一、过渡时期(1949——1956)(一)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掌命脉)◆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赢信任)◆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恢复经济)◆开展土地改革、劳动互助合作。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1、背景:2、措施:3、意义:(一)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①巩固新生政权②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二)一五计划1、指导思想:2、任务:3、特点:①工业化:②三大改造:(内容、成就、影响?)(原因、方式、实质、意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4、实施:◆内容:4、实施①工业化:A、历史:B、现实:C、外部:增强国防的需要;有利于推动轻工业、农业发展。受苏联影响。(内容、成就、影响?)重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经济建设成就中国试制新型喷气式飞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川藏、青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夏铁路克拉玛依油田◆内容:◆成就:◆布局:◆影响:4、实施①工业化:(内容、成就、影响?)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促进城市化发展;东北:民用工业;中西部:国防工业经济均衡;国防考虑弊端?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缓慢.4、实施②三大改造:◆方式:(原因、方式、实质、意义?)a、农业、手工业:b、工商业: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赎买政策)创举。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自愿、引导原则)。◆原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从方向和路线上来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毕竟是符合客观需要的,完成这些改造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但三大改造也存在着“四过”,即“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的缺点。——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百年老字号在改造中公私合营◆存在问题:全部取消私有制经济,脱离生产力实际;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使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对工商业者使用不当,造成管理人才浪费。4、实施②三大改造:(方式、实质、意义?)◆方式:◆实质:◆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由私到公,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单一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问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过渡时期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社会主义改造前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成分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存在着经济剥削和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大改造(53-56)前后的对比:公有制经济其它经济成分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1、中共八大(1956年)①背景:②内容:③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方针:人们需要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分析正确,是一次成功探索,但未能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①内容:②原因:③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激进、错误)◆“左倾”错误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缺经验;◆中苏“论战”格局下压力所迫。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3、“大跃进”(1958年)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农业(以粮为纲)高速度,高指标。①内容:②特征:③影响:④教训: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发展缓慢,粮食紧缺,资源浪费,浮夸风盛行,生态环境遭破坏等。(涉及生产力方面)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城镇职工大规模增加;农村劳动力减少。全民大炼钢铁留下荒山秃岭结果: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浮夸的高产荒芜的土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1958年《人民日报》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地的产量是由人的胆量决定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农业跃进“一大二公”(涉及变革生产关系)①原因:②特征:③影响:④教训: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下降。4、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思想影响,认为这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最好形式;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热闹的公社食堂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5、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5年)①背景:②内容:③结果: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59—1961)。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人民公社的规模、公有化程度;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削减重工业的比重,加大对农业投入;调整经济建设指标城市精简职工,农业得以恢复。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6、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胜利油田东营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轻巧识记——社会主义曲折探索10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一条主线阶级斗争问题和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问题两个探索问题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结合国情不照搬五个教训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重视规模和速度四项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三、十年内乱时期:文革(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1、“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①直接损失5000亿元;②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③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2、总体损失原因3、局部回升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1973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4、实质:纠正文革“左”倾错误“文革’经济劫难图示(1966-1976)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曲折(失误):发展(成就):知识小结: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周恩来着手恢复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结论:建国初发展与曲折、成与败交织一起。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52566066717375根据图说出经济发展状况及相应原因?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6.(2013·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答案:D抓关键关键信息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5年广东文综)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D(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2008年广东卷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中心论”)。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2008年广东卷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主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历史实际发展水平,超越国情。2008年广东卷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①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③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近代以来各阶层的土地政策太平天国:资产阶级孙中山:中共: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