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教学案为载体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高中数学讲座10)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时间:2014年10月21日(编号:zhongwei196207blog—22—10)编者按:本人对(钟炜的博客)“(第22类)高中数学讲座”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以教学案为载体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第22类高中数学讲座之专题10》分为两个版块(五篇):一是高中数学教学案的高质编写与有效使用(3篇):(一)对“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思考;(二)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方法与使用策略;(三)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二是“高中数学教学案编写设计及使用评价”课题材料(2篇):(一)《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二)《高中数学教学案设计使用及评价(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高中数学教学案的高质编写与有效使用(2篇)编辑: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日期:2014年10月21日本版块选编了3篇文章:(一)对“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思考;(二)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方法与使用策略;(三)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版块1—1:对“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思考作者:付国玺来源:中学数学网日期:2008年10月24日内容简介:在我校实施“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教师在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认识。本文主要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从“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主张,希望“教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本学年我校全面实施“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改革。所谓“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三模块、六环节”的教学模式是此教学改革的核心工作,“三模块”为“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六个环节是“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补差、堂清巩固”。此模式旨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以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主,对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问的研讨为辅,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取消了教案,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教学案”,“教学案”的制定和使用,可以正确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教学案”的基本概念我们所说的“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根据这个定义,“教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教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展示、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2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二、“教学案”的设计教师对教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教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教学案的使用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终极目标。2.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教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四、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3、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教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4、教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教学案的要求,使教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教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五、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1、以教案定学案.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2、教学案就是练习题.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3、教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成绩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版块1--2: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方法与使用策略作者:李广玉来源: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日期:2010年12月16日一、编写高中数学教学案应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生成”,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理念的嬗变与超越,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有秩序中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那么教师在备课时要想科学地把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握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回活动的走向。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能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宽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设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41.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2.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了立锥之地。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许多优秀教师都倡导和实行粗线条的板块或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3.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的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还是性质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