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辅导第六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诗词拔萃第二十三课毛泽东词二首Ⅰ学法导引《毛泽东词二首》包括《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两首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学习这两首词,首先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大声朗读,感知诗词内容;然后合作探究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点和精练优美的语言特色;其次要认真研读名句,分析一些用得十分准确而有极强表现力的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在诵读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把握诗词主旨,在欣赏、品味中提高诗词鉴赏能力。Ⅱ要点精讲字词积累1.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2.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的意思。3.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注意“采”勿写为“彩”。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注意“骄”勿写为“娇”。5.数(shǔ)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6.烂漫:色彩鲜明而美丽。这里形容盛开的样子。7.驿(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8.寂寞(jìmò):孤单冷清。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2.背景介绍①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沁园春·雪》就是这时候写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求诗),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领会词所表现的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②《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3.题解①“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等。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②“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词的前两句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Ⅲ课文整合课文结构21.《沁园春·雪》共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2.《卜算子·咏梅》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下阕:写梅花的品格。教材赏析沁园春·雪毛泽东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思考1.诵读《沁园春·雪》,将词中的韵脚,写在下面,并注上拼音。2.词中加点的“望”字是领字,它领起哪几句?词的下阕中还有这样一个领字,请指出。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从写实转入想像,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人的想像之景。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然后查阅有关资料,对其做出客观评价。5.这首词语言准确精练,特别是副词运用极有特色,如上阕中“惟余莽莽”的“惟”,有力地强调了长城内外唯一剩下的是一片白色,天地无际,客观地写出了大雪覆盖之广;“顿失滔滔”的“顿”字,强调了滚滚滔滔的水流一下子冰冻起来,表现了寒威之烈、变化之速。试从词的下阕中再举一例来加以说明。解析1.飘(piāo)滔(tāo)高(gāo)娆(ráo)娇(jiāo)腰(yāo)骚(sāo)雕(diāo)朝(zhāo)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下阕领字:惜。3.天朗气清,红日当空,阳光映雪,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真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使人油然生出热爱祖国的情感。点拨想像合理,语言生动形象,写景真实合理即可。4.答案示例: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但他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刑罚残酷,奢侈腐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最后怨声载道,以至于强大的秦王朝仅持续了200年就灭亡了!点拨注意从历史功绩和局限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人物可以任选一个。5.“略输文采”的“略”,“稍逊风骚”的“稍”,都有很强的分寸感,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这些人物的不足。Ⅳ课外类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思考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在整首词中起什么作用?2.“鬓微霜”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何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词中作者曾两次以古人自比,找出来并说明作者以古人自比的用意。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两阕的意思。解析1.豪放。“狂”字所包含的情感贯穿整首诗的始终,使词充满了昂扬的斗志。点拨解释诗词中词语的含义,必须结合语境,否则容易出现偏差。2.两鬓已增少年白发。比喻。开朗豪放。3.一处是“亲射虎,看孙郎”,以孙权自比,表示也要亲自射虎。另一处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镇守边关的事交给他。点拨答题时把握住诗词的特点:诗言志,就能理解作者以古人自比的用意。4.上阕写打猎的盛况,下阕写自己的雄心壮志。3第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Ⅰ学法导引《古代诗词三首》包括《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首。《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诗中大量运用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互文、反复、排比、比喻、顶真、反衬等。《观刈麦》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诗的显著特点是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全词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写的悲与壮、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由此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学习诗词,首先要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不同诗体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发挥想像与联想,领会诗歌的意境,更好地把握诗的内涵;然后讨论、交流、比较,把握住诗歌的特点。另外,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同时代作者的诗歌来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Ⅱ要点精讲字词积累1.可汗(kè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征兵。可汗,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民族君主的称号。2.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3.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4.溅溅:流水声。5.啾啾:马叫声。注意“啾”勿写为“揪”。6.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铜制器具。注意“柝”勿写为“拆”、“析”。7.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转,勋级升一级叫一转。8.扶将:搀扶。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9.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10.妇姑荷(hè)箪(dān)食: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担。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11.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12.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给部下。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做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麾下,部下。炙,烤肉。13.五十弦翻塞(sài)外声:乐器演奏北疆歌曲。五十弦,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有北疆特色的歌曲。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今陕西渭南)人,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作品集《白氏长庆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作品集《稼轩长短句》。2.时代背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小序写得很明白: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写给他的好友陈亮的。同甫,是陈亮的字。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据《历代诗余》卷118引《古今词话》,认为此词为“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别后所作。“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Ⅲ课文整合课文结构《木兰诗》全诗共7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节):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4第二部分(第4节):概括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第三部分(第5至6节):写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第四部分(第7节):诗的附文,以双兔为喻,赞木兰的才智。教材赏析(一)读片断,回答问题。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思考1.概括①段诗歌的主要内容。2.全诗叙述详略得当,①段在叙事上属于:_____。3.①段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4.下列对①段中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译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描写了边塞夜景。C.这六句诗写出了木兰从决定代父从军到回朝后的整个过程,完整地表现了木兰的性格特征。5.“归来见天子……”这段诗中,表明木兰赫赫战功的诗句有哪些?表现木兰对和平劳动生活向往的诗句有哪些?6.“木兰回乡,亲人相迎”一段,写得有声有色,请具体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7.“同行十二年”的“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中的“十年”是否矛盾?“不知木兰是女郎”可能吗?为什么?解析1.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2.略写3.夸张、对偶、互文4.【C】点拨并未写出木兰回朝后的情况。5.表明“赫赫战功”的诗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对和平劳动生活向往”的诗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点拨读懂原文,把握句意,就能准确答题。6.先写爷娘,说是相互搀扶着,这是老年人的动作;再写阿姐,说是忙着梳妆打扮,这是少女的举止;最后写小弟,说是磨刀宰杀猪羊,这是小伙子的动作。他们的心情是相同的,反映却是不同的。作者捕捉各个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写得有声有色,并运用排比、叠句,使读者不但不嫌其繁复,反而感觉到不这样渲染就不能写出欢乐和热闹的气氛。7.不矛盾。因为“十二”、“十”在诗中并不是确指,而是表示数量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