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含义二、学习的分类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学习的含义学习: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与成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无关,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广义的学习:泛指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人的学习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典型形式。人类的学习的特点:首先,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其次,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再次,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最后,人类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生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书本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其次,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或其他方式的学习。第三,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二、学习的分类(一)依据学习目标分类(二)依据学习结果分类(三)依据学习方式分类(四)依据学习内容分类(五)依据学习水平分类(一)依据学习目标分类布卢姆(B.Bloom)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三大部分,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到高分为若干等级。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二)依据学习结果分类加涅(R.Gagne)认为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五种习得的能力,即五种学习结果,它们是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三)依据学习方式分类奥苏伯尔(D.Ausubel)根据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四)依据学习内容分类潘菽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种:知识的学习智力的学习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学习(五)依据学习水平分类加涅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程度是有不同层次的,根据学习的简繁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八类,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三、学习与发展的关系1.心理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首先,心理发展水平影响个体学习的方式。其次,心理发展水平影响着学习的内容。再次,心理发展影响学习品质的形成。2.学习对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智能。提高素质。帮助人克服精神世界的许多消极因素。第二节学习理论学习理论:阐明机体的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主要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三、学习的建构理论四、学习的人本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可作为行为派的代表学说。他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先驱,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从而提出了学习心理学中最早也最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尝试错误说(试误说):桑代克对学习过程的解释,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练习律:练习率包括应用率和失用率。①应用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②失用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的产生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消退率和泛化现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见书)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反应。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又名完形学派,1912年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韦特海默(M.Wertheimer)、考夫卡(K.koffka)、苛勒(W.kohler)。他们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完形派认为学习的成功和实现完全是由于“顿悟”的结果,而不是“试误”。苛勒(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托尔曼(E.C.Tolman)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强调整体行为是指向一定目的的,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他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中介变量是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并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因素。S-R的公式应S-O-R,O即代表中介变量。(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T.S.Bruner)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认知结构的形成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收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内部状况与外部条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加涅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提出了他的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和相应心理过程的假设,即动机产生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三、学习的建构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建构的结果。主张外缘建构主义知识的获得是对外部世界的重新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建构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四、学习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罗杰斯在教育改革领域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并倡导“非指导性教学”。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也反对用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来解释学习。第三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二、学习动机理论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二)学习动机的种类外加动机:指由学生以外的其他人(诸如父母,教师等)提出来并加给学生的动机,由这类动机所引发的活动只是满足该动机的手段。内在动机:由于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能使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对个体的一种将i,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二、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二)成就动机理论(三)归因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他们把动机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指出,规定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课题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或概率(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课题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可将上面的公式表示为:T=M×P×I。(二)成就动机理论——奥苏伯尔奥苏伯尔(Ausubel)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内驱力: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父母、教师)和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搞好工作的需要。这三种内驱力适用于学校情境,但它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固定的,各个部分的比重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三)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结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对成败的归因影响个人的自信心,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进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六)开展适当的竞赛第四节学习迁移一、学习迁移的含义二、学习迁移理论三、学习迁移的促进一、学习迁移的含义(一)学习迁移的概念(二)学习迁移的类型(三)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被称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之间所发生的影响。(二)学习迁移的类型从迁移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知识、动作技能、习惯态度等类型。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从迁移中先后学习发生影响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效果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迁移或称之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三)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影响迁移。学习情境的相似也有利于迁移。教师的指导影响迁移。2.主观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二、学习迁移理论(一)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二)学习迁移的当代理论(一)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说4.关系说5.学习定势说1.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2.共同要素说继詹姆士之后,桑代克和伍德沃斯(Woodworth)以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况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3.概括说贾德(Judd)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4.关系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主张迁移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5.学习定势说哈洛认为:“学习情境的多样化决定我们的基本人格特征,并在使某些人变成会思考的人种起重要作用。这些情境是以同样的形式多次出现的。不应以单一的学习结果,而应以多变但类似的学习课题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