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质(1)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专业性专业提升实用性具有较强的机械专业性质是任务驱动的终极目的(2)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结合公差配合基础理论测量基本技能本教程体系2.任务:概括为四个知识,四种能力基本知识①极限配合必需的理论知识②形位公差必需的理论知识③表面粗糙度必需的理论知识④圆锥、螺纹、齿轮等其他常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①识读能力②选型能力③选择检具、检测方法能力④操作检具、完成检测过程的能力1.模块化与系统性统一的原则,突出模块化2.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原则,突出实践性3.精简与够用兼顾的原则,兼顾高级工4.启发式与直观式并用的原则5.规范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6.贯穿任务驱动法,教材先行的原则编写原则二、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1.体现能力本位的原则突出该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该课程培养的职业能力——机械产品质量检验能力作为该课程的基础,以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的思想(1)体现出理论和实习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缩短所选任务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尽量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如量具内容偏重于识读和选用,结构原理只作一般介绍,并增加了使用量具的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实用知识(2)所选任务尽量从生产实际中选取。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步骤要和生产实际基本一致。实习课上学生自然就会“照猫画虎”,充分体现“管用”原则,如教材的重头戏“技术测量”等内容(3)所举零件图和实例的实用价值和操作性要强,便于操作练习,也有利于实习课上学以致用(4)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的内容应以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材内容以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介绍为主线,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实例所涉及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1)贯彻“必需、够用”原则课程内容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准,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为重点。不过分强调理论推导,不刻意追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课程内容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总课时为56学时左右。因内容增删适度,编写简明,针对性强,学时的减少对教学不会带来大的影响(3)依据相关职业(如数控加工、工具钳工、车工、铣工)中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内容,参照《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结合相关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当前生产实际与教学需要进行编写。不多也不少,即体现“够用”原则(1)删去了陈旧知识点,坚决回避“深难偏旧”(2)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如术语、符号和代号等(3)体现近几年来最新科技成果,如数显量具、量仪、三坐标测量机等(1)密切注意各教材之间的协调和互补,避免重复,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如螺纹、齿轮、量具等内容。(2)文中所选例题应尽可能与选用的典型案例相结合。(3)每模块后拟编写的思考与练习题的数量,以2~3题/2h为宜。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贝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从有意义的学习出发,要求学生通过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达到一定的学习知识与学习解决问题技能的目标。本教材共分5个模块,每个模块在编写中均按任务驱动法编写。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即:(1)提出任务(2)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具体操作步骤(3)让学生边学边做(4)总结归纳,完成任务。任务提出是关键,分步实施是重点,任务完成是目的。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和编排,只有任务明确、编排合理,方能达到预期效果。(2)每模块或课题均需给出一典型案例——即切入点(选用清晰的实物照片或图形),经围绕案例分析后引出各知识点,未涉及到的知识点(根据情况)用链接的方式给出。(3)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切入即任务设计的素材,必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即学生熟悉的、有实际意义的、感兴趣的东西。(4)《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在第三学期开设,任务设计的素材就要多举生产实际中的实例。(5)如遇到较为复杂的任务,就划整为零,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来完成。(6)设计任务驱动型中的‘任务’时,要注意它的特点:一要有真实性,任务不是虚构的,生造的。二要有整体性,任务一般不易太小,太琐碎。三要有开放性,任务要涵盖应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四要有可操作性和适当性,可操作性指任务是具体的,学生可以按任务来完成;适当性是指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但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最后的‘产品’可以是多姿多彩的。谢谢大家!Thanksforyour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