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本节重点:形成室外空间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群体(主要部位且明显)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夜间光照艺术效果体育馆体育建筑的特点(基本要求):集散大量人流。既是室内空间组合的内因也是考虑室外空间组合的重要依据。解决办法:体育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室外疏散空间和停车场,配置绿化、小品。构图原理:主体建筑形成室外空间环境构图中心,附属建筑是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一部分。天安门广场和圣马可广场的比较:1.天安门广场广场中轴线的重心——天安门;中轴线——天安门,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正阳门;中轴线两侧——两侧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建筑围合成的室外空间效果:大尺度的空间,广场宽阔而有节奏,建筑雄伟庄严,铺地和松柏突出室外空间艺术效果。2.圣马可广场:(意大利威尼斯)建筑体形对空间形成的作用在统一布局中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各种对比效果;小入口与开敞广场之间;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处理的塔楼之间;端庄严谨的总督宫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简言之,圣马可广场强调了“对比”效果。体现在:1、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2、庄严的总督府与神秘色彩的教堂3、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的钟塔又如何体现“统一”1、封闭的广场——底层架空的建筑-开阔的海面2、建筑外形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总体空间环境氛围是满足人们行为心里上的需求即物质和精神上的场所。室外环境的空间分类:服务性院落场所:开敞空间或集散广场(如绿化场所等)主要场所:活动场地停车场地第二节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平面化”—形和底的关系形—图形当成“正”的要素底—图形的背景当成“负”的要素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正要素形,如果没有一个与之对比的背景,是不可能存在的。形和底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对立要素的关系,他们共同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实体,一个对立的统一体。第三节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建筑群体组合: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完整统一的建筑群。群体组合的意义:在评价建筑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单一的建筑,这是因为单体建筑只有与环境及其它建筑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才能完整、充分地表现出它的价值。群体组合的标准:若干栋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地形成为群体。(即统一性)形式美的规律“多样统一”,是建筑群体组合遵循的重要依据一、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的要点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相互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意趣,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效果。二、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形式和手法组合的形式:(1)对称的形式,这种形式较易于取得庄严的气氛;(2)不对称形式,较易于取得亲切、轻松和活泼的气氛。某些公共建筑群,也可以采用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的布局方法。(局部对称)组合的手法:1、对称2、轴线3、向心4、结合地形5、采用共同的形体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建筑空间大抵可以分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和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积极空间(Positive-space)即P空间。消极空间(Negative-space)即N空间。二、外部空间的要素1.尺度(1)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的圆锥。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1.限于人的领域。运动空间(Sm)要求:像某个目的请进、散步、列队形或其它集体活动。停滞空间(Ss)要求:静坐、看书看报、洗手等。2.除人外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四、空间秩序的建立1、加法创造的空间与减法创造的空间加法创造空间:是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地修建建筑上。减法创造空间: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地修建建筑上。一、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2、功能决定空间的“形”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4、功能决定空间的组合形式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2、功能决定空间的“形”所谓空间的“形”是指空间的形状。除了空间的大小和容量,空间的形状也同样受功能的制约。虽然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形状,然而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某种使用功能,总会有最为适宜的空间形状可供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的过程。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所谓空间的“质”,主要是指满足采光日照、通风等相关要求。除某些特定的空间有防尘、防震、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外,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空间的质主要涉及到开窗和朝向等方面。不同的空间,由于功能要求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朝向和不同的开窗处理;而同样尺寸的空间,由于朝向和开窗的处理不同则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4、功能决定空间的组合形式在组织空间时应综合、全面地考虑各个独立空间之间的功能联系,并将其安排在最适宜的位置上,使之各得其所,这样才会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前面我们讨论的是功能对单一空间所起的制约作用,然而仅仅使每一个房间分别适合于各自的功能要求,还不能保证整个建筑的功能合理性。对大多数建筑来说,一般都是由许多个单一空间组合而成,各个空间彼此都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具有某种功能上的逻辑关系,这种联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布局。二、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与分区方式(一)功能分区原则根据公共建筑物各个部份使用中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差别,综合考虑使用性质和使用程序,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区布局,分区明确而又联系方便。在分区布置中,为了创造较好的卫生或安全条件,为了避免各部分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扰以及为了满足某些特殊要求,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主与辅的关系2、“内”与“外”的关系3、“闹”与“静”或“动”与“静”的分区关系4、“清”与“污”的分区关系(二)功能分区方式1、分散分区2、集中水平分区3、垂直分区第一部分:建筑造型的基本概念3、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特征a.功能性特征b.空间性特征c.艺术性特征d.技术性特征e.环境性特征f.社会性特征4、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a.力学法则b.美学法则c.自然法则第二部分:建筑构图原理利用形式美学规律,达到多样统一。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达到统一2、主从与重点3、均衡与稳定4、对比与微差5、韵律与节奏6、比例与尺度综述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技术是建筑的构思、理念转变为现实的重要手段,建筑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结构、设备、节能、构造、物理(声光热)、消防、施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结构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芝加哥学派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第一节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技术1.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建筑的空间结构就是诸多手段的主体满足建筑美的要求:建筑美空间美——正空间和负空间的合理化比例美——黄金比例分隔建筑技术精美——结构、材质我们通常将符合功能要求的空间称之为适用空间,将符合审美要求的空间称之为视觉空间,将符合材料性能和力学规律的空间称之为结构空间。三者由于形成的根据不同,各自受到的条件制约和所遵循的法则也不同,但在建筑中它们是合而为一的。我们从事建筑设计就是要将三者统一为一个整体。结构作为实现建筑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技术手段,要受到它们的制约。就互相之间的关系而言,结构与功能之间通常更为紧密一些。然而结构并不是一个完全消极被动的因素,相反对建筑空间形式具有很强的反作用.2.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选型水平结构体系:一般由板、梁、桁(网)架组成,如板—梁结构体系和桁(网)架体系。水平结构体系也称楼(屋)盖体系。其作用为:①在竖直方向,它通过构件的弯曲变形承受楼面或屋面的竖向荷载,并把它传递给竖向承重体系;②在水平方向,它起隔板作用,并保持竖向结构的稳定。竖向结构体系:一般由柱、墙、筒体组成,如框架体系、墙体系和井筒体系等。其作用为:①在竖直方向,承受水平结构体系传来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们传给基础体系;②在水平方向,抵抗水平作用力,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并把它们传给基础体系基础结构体系:一般由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交叉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一般为浅埋)以及桩、沉井(一般为深埋)组成。其作用为:①把上述两类结构体系传来的重力荷载全部传给地基;②承受地面以上的上部结构传来的水平作用力,并把它们传给地基③限制整个结构的沉降,避免不允许的不均匀沉降和结构的滑移。常用的结构形式:一、混合结构二、框架结构三、剪力墙结构四、筒体结构五、空间结构二、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形成受力结构骨架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组成: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节点构造十分重要。三、剪力墙结构1、剪力墙的概念和作用(1)剪力墙的概念剪力墙是一种抵抗竖向荷载引起的轴向作用和风、地震等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切、弯曲作用的结构单元。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的确定五、空间结构体系(一)悬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二)空间薄壁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壳体结构、折板结构(三)空间网架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四)充气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五)膜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一、常用技术经济指标:1用地面积:指建筑或建筑群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室外工程(如绿化、道路、停车场等)的面积,其形状和大小由建筑红线加以控制。2基底面积:是以外墙(底层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3建筑面积:建筑物各层面积总和,每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勒角以上截面计算,包括使用、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4使用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5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总建筑面积商场65%,小学60%6容积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7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基底面积/占用地面积8绿化覆盖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用地面积9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面积空间组合方式一、分割性的空间组合二、连续性的空间组合三、观演性的空间组合四、高层性的空间组合五、综合性的空间组合一、分割性的空间组合特点:以交通空间为联系手段,组织各类房间;也称为“走道式”。内廊式优点:走道占用面积较小,布局经济缺点:有一半房间朝向欠佳;走道采光不足。外廊式优点:通风、采光良好;所有房间有良好朝向;缺点:走道过长;辅助面积偏大;建筑进深过小;二、连续性的空间组合五种空间组合形式串联优点: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捷明确,观众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缺点:活动流线不够灵活;容易产生拥挤;不利于单独开放某个展厅;放射各个陈列空间围绕中央的交通枢纽进行布置优点:参观路线简单紧凑,使用灵活,各个陈列空间可以单独开放。缺点:枢纽空间中的参观流线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迂回交叉。串联兼通道各个陈列空间既可直接贯穿连通,又可经过通道联系各个陈列空间优点:各个主要空间单独连通,又能通过通道间接联系,既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单独使用的一面。缺点:在布局中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偏多等特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