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12分。1.在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狰(zhēng)狞诤.言挣.扎峥.嵘岁月铁骨铮.铮B.撩(lióo)拨潦.倒燎.原眼花缭.乱寥.若晨星C.乾(qián)坤歼.灭虔.诚潜.移默化政治掮.客D.缉(jī)拿编辑.作揖.疾.言厉色羁.旅生涯2.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能被括号中的熟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宁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参差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良莠不齐)B.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耸人听闻)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B.不久前,一位读者对我的作品给予了一种极不寻常的肯定,但毫无恭维之意,没有使用一个让人忘乎所以的形容词。C.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气候环境模拟试验室的建成,预示我国气候环境仿真试验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D.增设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今年两岸经贸论坛后,大陆方面出台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十五项政策措施之一。4.将下列5句话按照合理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A.③⑤①②④B.②④⑤③①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⑤④②二、本文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5-9题。(22分)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2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患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B.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C.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D.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6.下列各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善待之.犀首见之.B.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C.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愿谒行于.王D.楚亦何以.轸为忠乎以.车三十乘7.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3分)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A.①③④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②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文盲文段断句。(4分)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②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3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1)词中“飞”破”二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2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5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4)故不积跬步,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荀子·劝学》)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我们平常生活....的心,与艺术生活....的心,其最大的异点,在于物我的关系上。平常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对峙的。艺术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一体的。对峙则物与我无隔阂,我视物有等级。一体则物与我无隔阂,我视物皆平等。故研究艺术,可以养成平等观。艺术心理中有一种叫做“感情投入”的(德名Einfuluny,英名Empathy),在中国画论中,即所谓“迁想妙得”,就是把我的心...移入对象中,视对象为与我同样的人。于是禽兽、草木、山川、自然现象,皆有情感,皆有生命。所以这看法称为“有情化”,又称为“活物主义”。画家用这种看法观看世间,则其所描写的山水花卉有生气,有神韵。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便是由这看法而达到的。不过画家用形象、色彩来把形象有情化,是暗示的;即但化其神,不化其形的。故一般人不易看出。诗人用言语采把物象有情化,明显的直说,就容易看出。例如禽兽,用日常的眼光看,只是愚蠢的动物。但用诗的眼光看,都是有理性的人.如古人诗曰:“年来牛亦乐,随意过前村。”又曰:“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推广一步,植物亦有情。故曰:“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又曰“可怜汶上柳,相见也依依。”并推广一步,矿物亦皆有情。故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又曰:“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推广一步,自然现象亦皆有情。故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曰:“春风知别若,不遣柳条青。”此种诗句所咏的各物,如牛、燕、岸花、汶上柳、敬亭山、潮水、明月、春水等,用物我对峙的眼光看,皆为异类。但用物我一体的眼光看,则均是同群,均能体恤人情,可以相见、相看、相送,甚至于对饮。这在艺术上是可贵的一种心境。习惯了这种心境,而酌量用这态度于日常生活上,则物我对峙之势可去,自私自利之欲可熄,而平等博爱之心可长,一视同仁之德可成。就事例而讲:前述的乞丐,你倘用功利心、对峙心来看,这人与你不关痛痒,对你有害无利;急宜远而避之,叱而去之。若有人说你不慈悲,你可振振有辞:“我有钞票,应该享福;他没有钱,应该受苦,与我何干?”世间这样存心的人很多。这都是功利迷心,我欲太深之故。你倘能研究几年艺术,从艺术精神上学得了除去习惯得假定,撤去物我隔阂的方面而观看,便见一切众生皆平等,本无贫富与贵贱。乞丐并非为了没有钞票而受苦,实在是为了人心隔阂太深,人间不平等而受苦。唐朝得杜牧有幽默诗云:“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看似滑稽,却很严肃。白发是天教生的,可见天意本来平等,不平等是后人造作的。学艺术要恢复人的天真。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4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A.艺术心理中的“感情移入”就是把我的自己的心移入对象中,视对象与我等同。B.学习艺术是要恢复天真,即天真浪漫,不要故作老沉、故作高深。C.画家和诗人等都是用“有情化”来观看世间的一切的事物,所以物都是有情感,有生命的。D.文中着重阐述了艺术研究的效果——可以除去功利心,养成平等观。E.作者厌恶平常生活心,认为富贵者有钞票,该享福,贫穷者没有钱,该受苦。13.下面对文章中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平常生活的心,与艺术生活的心”对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外物与我一体还是对峙。“艺术生活的心”,强调外物与我对峙。B.“但用诗的眼光看,都是有理性的人”指的是“物”在诗看来,只有理性,没有情感。C.把“我的心移入对象中”,这里“我的心”是指个人的心思,“对象”指的是“禽兽、草木、山川、自然观象”。D.“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是谢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你贫富贵贱。14.作者认为禽兽、草木、山川、自然皆有情有生命,理由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4分)15.作者研究艺术生活心的目的是什么。(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5分)不需注释的生命祝勇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仉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5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