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叙事研究 (精简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叙事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钢影片背景:法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一鸣惊人的处女作,电影制片人是以《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玛拉雅》而震惊世界影坛的雅克·贝汉,男主角由法国家喻户晓的实力派男星吉拉特·儒内饰演。电影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的一所男生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他们想出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水池底部”的学校校长哈珊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儿童,每一个教师都本能地学会了面对突发事件快速处理的凶狠“手段”,体罚学生在这里司空见惯,也成为正常的学校生活和学生生活状态,用哲学一些的话说是“存在”状态。这所学校由此又被称作“水池底部”。以男主角马修老师为基点《放牛班的春天》的人物很多,有名有姓的学生有13人,有名有姓的教职员工有6人,加上无名无姓的有约30多人出现。一号男主角显然是克莱蒙·马修老师,对影片的情节、发展、主题等构成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还有以下重要人物:校长哈珊、同事马桑大叔、学生家长奥维丽特、学生佩皮诺、莫航治、孟丹。“定位”于一号男主角,以马修为基点,形成了一个多向的复杂的人物关系结构。基本结构:三对关系一是马修与校长哈珊的关系,这是影片的基本关系,派生出其他关系,形成故事展开的主线;二是马修与马桑大叔、奥维丽特的关系,构成马修变改教育的现实基础和主要资源;三是马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影片最为积极的主调:教育是可以变革的,教师和教育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积极变化,导致了学生积极的变化。马修与哈珊马修与哈珊的关系和寓意二者处于一种相反的、对立的、两极关系:一是学校的最高统治者,一是学校的新教师;一是现有秩序的代表,一是变革现实的代表;一是坏教育和反教育的象征,一是好教育和民主教育的象征。这是影片的基本人物关系,核心人物关系,也揭示了影片的基调:由校长和马修的严重对立和冲突,以马修被哈珊赶出学校为结尾,突出现有秩序下困境中的教育或教育的困境。马修与马桑大叔、奥维丽特马修与马桑大叔、奥维丽特的关系和寓意马桑代表着学校教师,奥维丽特代表学生家长,他们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是:既承受着现状又不满足现状,既怀疑马修又同情、理解和支持马修。然而以马桑和奥维丽特为代表,构成了马修教育变革的现实基础,他们的同情、理解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马修从他们身上吸取力量才能够与校长哈珊的力量相抗衡。这样一种关系,形成了影片的另一基调:即使是困境,教育也仍然孕育和包含着变革和变化的潜在性和可能性。马修与学生马修与佩皮洛佩皮洛,是一个喜欢马修老师,完全站在马修一边,视马修为父亲的学生,是体现马修老师爱与善良本性的最好对象。马修与莫航治莫航治,是一个充满个性与才华,在顽强的抗拒中逐步接受马修的学生,与马修的关系充满了张力和空间,成为表现马修老师教育智慧与机智的亮点。马修与孟丹孟丹,满口粗话,眼神邪恶,既是现实和教育造成的恶果,也是破坏秩序、破坏教育的力量,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两极力量的抗衡。教育的两极:肯定性与否定性、可能性与有限性师生关系,是影片最为积极的主调:教育是可以变革的,教育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积极变化,导致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积极变化:一种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提升过程,一种从有限性向无限可能性的正向变化。可能性:否定性还是肯定性佩皮洛:处于教育的肯定一极;莫航治:处于肯定与否定之间,象征着教育的可能性:从教育的否定一极逐步向肯定一极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这是一种好的教育;孟丹:处于教育的否定一极,象征着教育的有限性。尽管他从一开始就很坏,但他仍然具有教育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是逐步向否定一极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这是一种坏的教育。教育可能性之轴运用可能性维度、肯定性维度和否定性维度,可以建构教育可能性之轴。教育启始于可能性维度,肯定性表示教育的提升过程,统称为“好的教育”;否定性表示教育的降低过程,统称为“坏的教育”。现实的教育没有绝对的肯定与否定,它们实际上是一个体现了不同程度的“扇面”。无论是哪一种教育,其实都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我们根据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正向的统称为好的教育。教育哲学命题:有限性与无限可能性教育的有限性基于人的有限性。正因为人的生命和生活是有限的,努力超出“有限”的局限,才使生命和生活具有意义和价值。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时间有空间是有限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有限的,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所能够提供的发展是有明确目标的(即是有限度的)。然而,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样的,是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既能够超越教育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超越学生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使人和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值”。教育意义和价值:超越自身的“局限”,从有限性进入无限的“可能性”。3、音乐:现实与理想电影又名“唱诗班男孩”或“歌声伴我心”。这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对这部电影而言,音乐是非常重要的,有评论认为这部电影中的音乐是“天籁之音”,这部电影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是音乐的成功;二是对学校的男孩们来说,音乐是至关重要的,马修老师通过音乐教育,通过合唱团的活动,引导学生们走出了“生存状态”的局限,走出了精神和心灵失去尊严和自由的“沼泽”;三是音乐对于教育来说是重要的,音乐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养料,成为支撑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感、建构学生精神的基点,“歌声伴我心”的我,就是那一群学生们,歌声陪伴着学生,与学生的心灵共同成长。马修的爱好和梦想马修是一个无限热爱音乐和音乐教学的老师,他自己调侃自己是一个“失败的音乐教师”。因而当他开始进入这个水池底部的学校,担任学校的学监时,他已经对自己所拥有的音乐梦想基本绝望了:默默地把装满乐谱的提包放进吊柜并锁上,象征着他坚定而决断地“锁上”自己过去曾经拥有的音乐梦想。学生的发现:教师的“秘密”然而学生对马修充满了兴趣,他们为了“窥视”和“侦察”新教师,打开了吊柜的锁,偷走了乐谱,躲在厕所里讨论和研究以为是“密码”的无线谱。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希望和憧憬学生对陌生而优美的无线谱的兴趣,表明了所有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兴趣、憧憬和希望,也使马修萌发了组织学生合唱团的最初念头。这一念头,在有一次学生宿舍熄灯前,马修查房时得到了确认:全体男孩用五花八门、随心所欲的唱腔,自然而原生态地唱出骂他的歌:“光头,光头,死光光”。一霎那间,音乐教师的本能被深深触动了,他用孩子骂他的词教孩子音乐知识,教孩子唱歌,孩子们学得非常投入。马修的音乐心被牵动了回到宿舍,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隔着玻璃窗户,看着熟睡的学生,找到了失踪已久的灵感,把几天来的学校生活写成优美的乐谱。马修组织合唱团马修在丝毫不懂音乐的学生中组织学生合唱团,根据每一个孩子的音乐天赋找到他们在合唱团中相应的位置,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合唱、独唱,指挥助理、乐谱架、翻谱员等,充分体现了马修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才能。由此,合唱团受到学生的衷心拥护和喜欢,受到同事们的一致赞赏,也使反对合唱团的校长不得不认可。音乐带动着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带动着学生成长和发展,使学校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和气象。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音乐音乐并不仅仅是音乐,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一种引导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一种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学习的活动。在充满着训斥、打骂和体罚的学校,以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的合唱形式,用一种新颖的、文明的、高雅的方式,将学生组织起来和协作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发出共同的声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自愿而非强迫的基础上,合唱满足了学生的内在尊严和表现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对新的学校生活的希望。学科教学的价值何在在现代学校制度的课程设置中,音乐仅仅是一门学科,我们还有很多的学科。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每一门学科都是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活动,各门学科开设的价值应是并列的、同等的。因此,我以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成为这样的“导演”,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受到学生衷心喜欢的优秀“导演”,都可以通过自身精彩的学科教学,使学生获得文明、高雅、有尊严的教育,都可以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影响学生学科以外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部影片是以音乐开启问题儿童封闭心灵的成功案例,那么我要说,任何一门学科都可能成为开启儿童心灵之锁的密钥,任何一门学科都可能为学生打开一扇视野敞亮的窗户。学科自身价值要强调指出的是,音乐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它还是音乐本身,音乐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特定教育意义,具有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价值。人创造了音乐,是因为人需要音乐,是因为生活和生命中离不开音乐。影片中,伴随着合唱团的建立、活动和成功,学生越唱越爱唱,越唱越会唱,也越唱越好,越唱越有名气,最终受到公爵夫人的最高接见和最佳礼遇,学校和校长也因此受到社会和社区的好评。公爵夫人闻讯亲临学校音乐成为学生的生命组成部分重要的是,唱歌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已经离不开唱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才能,但都能从合唱中获得尊严、获得成长、获得快乐。能否成为合唱团的一员,能否在合唱团中演唱,成为学生很牵挂、很计较、很在意的事。音乐以它特有的魅力和价值,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滋养着学生的精神,建构着学生的内在世界,使学生在歌唱中获得宁静、享受和幸福。音乐:一种世俗的宗教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以独特的眼光和智慧,认为音乐是高于视觉艺术的艺术,因为它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听觉比视觉更为抽象,因而更接近于心灵和精神。英国学者亚历山大·罗伯逊在论述“感觉”与“意义”是“无缝可分”时指出:对儿童而言,“音乐也是一种与成长强烈联系的情绪工具,……如果这个过程是神秘的,那是因为它是如此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几乎到了不可察觉的地步。”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卢克·拉斯特通过对基奥瓦族人对歌唱的民族志研究,发现歌唱对基奥瓦族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要歌唱使心灵净化的一切,歌唱使它明亮和向往的一切”,“在基奥瓦人的世界里,歌曲扮演着一种强有力的关系:歌曲一词意思是握住力量。……歌曲赋予基奥瓦人的回忆、遗产和文化以生命”。从最普适的意义上看,音乐就是一种最为世俗的“宗教”,它具有帮助人们摆脱生存的辛劳、孤独和恐惧,在现实的困境和未来的混沌之间,找到心灵的安顿和精神的“凭依”,不断坚定和凝聚生命和生活的信念,获得不断前行的内在勇气和力量。马修的理想与追求马修则象征着一种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把现实和理想统一起来,既能够面对现实,又能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播种理想,在未来中收获理想;在他人中(学生)寄托和播种自己的理想,在他人中(学生)成就和收获理想。马修与维奥丽特的关系,尤其是二者恋爱的失败,暗喻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是马修作为音乐家的追求、对美的追求的又一次失败。然而,马修与维奥丽特的儿子莫航治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冲突过程中的统一,体现了教育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成功。莫航治:马修音乐教育理想的实现影片一开始,就以成年后的莫航治指挥大型音乐会的宏大场面,告诉了我们马修老师在学生莫航治身上收获了自己的理想。虽然马修不是莫航治的父亲,二者没有一点的血缘关系,然而马修的音乐梦想、马修对美的向往甚至马修已经逝去的生命,在他的学生莫航治身上,得到了自然延续和充分实现。非常成功的音乐教育莫航治的成功,就是马修的成功,莫航治作为音乐家的成功,就是马修音乐教育的成功。马修放大了莫航治,就是放大了马修自己,就是放大了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细节:宽容与惩罚宽容与惩罚是影片中所表现的一对基本关系。以哈珊校长为代表形成了“惩罚”的一极,象征着坏教育中极端的“恶”,以马桑大叔为代表形成了“宽容”的一极,象征着非教育的极端的“善”。影片在“宽容”与“惩罚”关系的形象描述尤其是细节描述中,表现了能够体现教育和教师职业特征的爱。这样一种爱,我以为远远超出了我们今天对教育爱的一般理解和抽象理解,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和认识启示。(1)“宽容”的细节宽容是爱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宽容。马修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并能够具体化为对学生的“宽容”。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宽容,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宽容,对学生攻击自己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