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2)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3)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第一课时【引课】2010年伊始,世界发生了几次大的灾难。先是海地和智利先后分别发生7.3级(造成30多万人伤亡,其中包括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人员)、8.8级地震(震后引发的海啸,波及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太平洋沿岸国家)。3月份,俄罗斯莫斯科地铁又发生爆炸,造成39人死亡。4月份,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气候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我国也是灾难不断。先是西南地区五省市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造成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而后4月的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2000多人遇难。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下,上述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授课过程】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问题1)生态环境的建设怎样使地表环境稳定呢?——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合作探究)图l、28某河流修建水可前后径流量的变化(教师总结)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问题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有哪些?——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问题3)那么台风会带来哪些天气变化呢?(学生讨论)2——(1)诱因:自然异变;(2)受灾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问题4)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二、自然灾害的影响(问题5)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有哪些?——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问题6)自然灾害的具体影响有什么?——(1)人员伤亡生理伤害:人体死亡、伤残①具体表现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②承灾人群的差异: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2)财产损失类型具体表现直接经济损失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间接经济损失因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①特点: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更广泛和长远。②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可再生资源被毁后再生过程缓慢。(问题7)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怎样的存在地域差异?——灾害强度①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防抗灾能力②具体表现: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就高,反之危害程度就低。(问题7)干旱和和旱灾是不是一回事呢?——干旱和旱灾是存在差别的,常年降水较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而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情况,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危害。因此,干旱地区不一定发生旱灾,而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2.旱灾的特点(问题8)干旱具有什么特点?(讨论回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三)寒潮(问题9)那么什么是寒潮呢?3——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问题10)寒潮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问题11)寒潮有哪些危害?——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暴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课堂小结】自然灾害包括很多类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自然灾害。【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2.1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二)干旱1.干旱和和旱灾2.旱灾的特点(三)寒潮1.干旱和和旱灾2.旱灾的特点第二课时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地震(问题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问题2)地震的结构是怎样的?——(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问题3)什么是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4(问题4)什么是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问题4)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问题4)世界主要地震带有哪些?——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问题5)什么是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问题6)滑坡的发生条件是什么?——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问题7)滑坡有什么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2、泥石流(问题8)什么事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问题9)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是什么?——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问题9)泥石流有什么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问题10)哪些地区易发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课堂讨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一)洪涝(问题1)洪涝有哪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问题2)洪涝的成因有哪些?其多发地区在哪里?(学生讨论、合作完成,用一个表格归纳)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5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问题3)洪涝有什么危害?——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二)风暴潮(问题4)什么是风暴潮?——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问题5)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有哪些?(请同学们用表格归纳总结)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问题6)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板书设计】§1.2.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二)干旱(三)寒潮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地震(二)滑坡和泥石流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一)洪涝(二)风暴潮第三课时6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问题6)生物灾害是怎样产生的?——生物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生态系统失调产生。在生物圈中,主要由生态系统失调产生的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赤潮等。(一)病害(问题7)病害的类型有哪些?——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问题8)病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⑴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⑵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问题9)病害发生的危害有哪些?——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二)虫害和鼠害(问题10)虫害的常见类型有哪些?——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问题11)鼠害的危害有哪些?——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问题12)虫、鼠害有什么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问题13)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有哪些?——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