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体育锻炼主体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黄伟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57011)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女生的体育锻炼主体意识进行了梳理,分别从体育主体锻炼意识的三个层面,健康意识、体育价值观、锻炼兴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总体体育锻炼主体意识不乐观,有待改进,而且存在学源和学段的上差异,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女生;锻炼主体意识;差异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ZJC12140521前言学校体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参与意识,并与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完整对接。大学时期是人的身体智力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最佳阶段。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师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定为与特点,由于义务教阶段习惯养成的不同,加之学前教育专业以女生为主体,这一群体有着个性鲜明不同的体育需求与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兴趣、健康意识。由于构成体育锻炼主体意识的三个维度均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体育锻炼主体意识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锻炼主体意识具有指向性判断性思维性等特点,是指导个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心理活动总和。研究女生体育锻炼主体意识现状与主观取向性特征,我们才能更好的找到理想与现状的差距,找到促进女生体育锻炼主体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对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产生深远影响。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黑幼师、哈幼师等学校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513分,回收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问卷的88.7%,其中,初中起点236人、高中起点216人;农村生源255人、城市生源197人。2.2研究方法:阅读相关文献后确定研究题目,结合专家访谈的信息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统计学处理后获取有效数据,并揭示出影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3讨论与分析3.1女生健康意识的现状与分析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于健康概念的价值判断,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健康的认识,也影响着人的行为。结合健康意识的定义,借鉴前人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本研究中,主要从对自己健康的关心情况、平时是否有规律的生活、卫生、运动习惯等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行考察。从表1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健康意识较差。有相多的一部分学生健康意识薄弱,不愿意去主动了解学习健康知识,没有良好的运动与饮食、卫生习惯,比如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就有发现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早餐而带着食物匆匆吃完来上课的现象,这种情形势必会造成体育锻炼的不良影响。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对热身活动持消极怠慢态度,上课来混取学位现象严重。表1女生健康意识的各题选项频次分布选项分值54321主动了解和学习健康知识F2510018011532%5.5322.139.8225.447.07有规律的日常饮食和卫生F4830142121111%10.616.6331.4126.7624.55准备活动习惯F506015260130%11.0613.2733.6213.2728.76饭后进行体育活动F106978145150%2.2115.2617.2532.0733.18注:题项分值为各选项的对应分值。健康意识的均值比较结果显示(表2):女生的健康意识在学源、家庭收入等特征上的显著性水平P分别为:0.18、0.12,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不同学源、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健康意识差异性不大。但高中起点和初中起点的学生健康意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0.01),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学段因素对健康意识的影响,对健康意识各潜在影响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准备活动意识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0.05,呈显著性差异。这可能和当前中考体育制度有关,高考加试体育势在必行。表2健康意识在学源、学段、家庭收入上的均值差异比较NMSFSig学源农村2553.820.511.820.18城市1973.770.52学段初中起点2363.840.516.840.01高中起点2163.750.52家庭收入3-5万1533.830.521.830.125-8万1633.820.498万以上1363.690.533.2女生体育价值观的现状与分析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对体育功能的价值判断,它受社会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制约,个体的体育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个体对体育的认识和选择。因此,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必将对他们是否会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产生重要影响。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女生体育价值观的情况总体不好,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起到身体素质增进、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情绪、增强身体自尊,有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跑步怕把自己腿跑粗,在课堂上的简单热身会活动都会非常懈怠应付了事。在体育上进行消费来来达到对健康的支出少之又少。表3女生体育价值观的各题选项频次分布选项分值54321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增进F249917012532%5.3021.9037.6127.657.07促进社会适应能力F5028142121111%11.066.1931.4126.7624.55调节情绪、缓解压力F506015260130%11.0613.2733.6213.2728.76改善身体免疫力F106978145150%2.2115.2617.2532.0733.18塑造完美体形F2510018011532%5.5322.1239.8225.447.07体育消费认可度F2510018011433%5.5322.1239.8225.007.08体育价值观的均值比较结果显示(表4):女生的体育价值观在学段、家庭收入特征上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0.62、P=0.77,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女生不同学段、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无明显差异。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学源因素对体育价值的影响,对体育价值观问题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对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完美体认识上,F=6.86,P=0.000.01,呈显著性差异。原因分析:由于社会环境对女性审美观点的影响,很多女生期望体育锻炼能够改善自己的体型,但由于不同生活环境背景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机会和观念认识习惯的养成不同于城市女孩,很多城市女孩从小就参加更重舞蹈和体育兴趣班等等,导致农村生源女生对“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自己体型”的观点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表4体育价值观在学源、学段、家庭收入上的均值差异比较NMSFSig学源农村2554.100.496.860.00城市1974.030.59学段初中起点2364.060.560.680.450.620.77高中起点2164.080.53家庭收入3-5万1534.050.535-8万1634.090.568万以上1364.020.633.3女生体育兴趣的现状与分析体育兴趣就是指人们认识体育本身或体育锻炼价值和效果,并力求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4]。体育兴趣是个体主动的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获取运动技能,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原动力。从表5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大多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很少愿意去参加班级成立的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对体育课因故停课感到欣喜;在体育课中遇到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教学时会不主动去思考如何才能掌握;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成就感。表5女生体育兴趣的各题选项频次分布内容分值54321参加课外兴趣小组F269918011532%5.7521.9039.8225.447.07对体育课因故停课的态度F4830142121111%10.616.6331.4126.7624.55主动自主探究学习F496115258132%10.8413.4933.6212.8329.20运动成就感F166378145150%3.5313.9317.2532.0733.17体育兴趣的均值比较结果显示(表6):女生的体育兴趣在学源、家庭收入特征上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0.20、P=0.42,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不同学源、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的体育兴趣无明显差异,在学段上体育兴趣存在显著性差异(F=10.13,P=0.000.01),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学段因素对体育兴趣的影响,对体育兴趣各小题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参与兴趣小组和体育课因故停课上,P值均为0.00,差异非常显著。初中起点学生相对活波好动,学习动作快,高中起点女生相对呆板,学习新动作较慢接受能力不强,虽然出勤率很高他们表现出更弱的体育参与意识,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此种现象亦有所印证。表6体育兴趣在学源、学段、家庭收入上的均值差异比较NMSFSig学源农村2554.090.581.630.20城市1974.030.65学段初中起点2364.070.6210.130.00高中起点2164.040.62家庭收入3-5万1534.050.580.970.425-8万1634.120.608万以上1363.980.78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女生体育锻炼的主体意识整体比较低,初中起点生好于高中起点生,学源和家庭收入因素影响较小。4.1.2体育价值观女生体育价值观的情况总体不好,其中学源因素影响差别较大,农村生源表现出相对较模糊的体育价值观。4.1.3体育兴趣女生大多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高中起点生源表现出更低的体育锻炼兴趣。4.2建议4.1.1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在每一节课中,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或者根据季节变化把体育达标项目合理分配两个学期。4.1.2成绩考核可以分三个部分,每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划分。1、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服装、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2、教学内容: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占50%以及身体素质测验占30%。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那些问题。组织形式要设计合理,否则会影响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4.1.3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参考文献:[1]李洪臣.对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研究[J].长春医学院,2008(2):42—45[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08.2[3]张国林.试论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20期[4]高云.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5]张国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6]张焕庭.教育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373[7]邓文才.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体育成瘾性行为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3(6)[8]吴飚.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教育的方向[j].今日科院,2009(9)邮箱:hyzhuangwei2008@163.com手机号:13836309296李老师:您好!邓院长跟您提起过我,按照您的要求,我把论文进行了修改,可能还有不足的地方,劳烦您帮我修改。因为我这个课题就是11月份结题,这篇论文的发表与我研究的课题结题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我尊重您的意见,期待您的好消息。什么时候交稿费您就告诉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