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施工过程控制手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1概述..............................................12超前地质预报......................................12.1超前地质预报流程............................12.2超前地质预报内容............................12.3预报方法....................................12.4预报要点....................................33监控量测..........................................33.1监控量测流程................................33.2监控量测操作要点............................3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过程控制手册1概述本手册编制依据主要为:《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本手册适用于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2超前地质预报2.1超前地质预报流程超前地质预报工序流程见图12.2超前地质预报内容(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报预测。(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及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等的预报预测。2.3预报方法(1)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按预报原理可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河地表2图1超前地质预报工序流程图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②钻探法,包括深孔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制定预报方案预报分级地质分析研究地质资料物探法深孔水平钻探法中长距离预报地质综合预报加深炮孔探测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地质雷达探测施工建议施工方案选择隧道施工地质素描下循环预报长距离预报地质预报报告技术决策预报验证反馈异常段异常段短距离预报正常段3影。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2)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3)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2.4预报要点(1)研究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必要时进行地表补充测绘和勘探,对整个地区地质情况做到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分析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分布范围,在隧道内揭示的大致里程,制定预报方案。(2)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和工程设计资料,对不同地段地质预报分级,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3)隧道施工前制定好不良地质地段应急预案,采用浅孔钻探发现地质突变或含水时,立即采取措施处理。(4)及时配备先进仪器,结合有丰富经验的地质、施工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3监控量测3.1监控量测流程监控量测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23.2监控量测操作要点(1)根据隧道地质情况,施工方法、断面情况制定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制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值,成立监控量测工作小4组,及时掌握使用先进仪器设备。(2)隧道开挖时要及时对工作面地质变化和围岩稳定情况观察,查看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浅埋地段要做好洞顶地面观察和沉图2监控量测作业工序流程图降监测。(3)测点应在开挖面施工后及时安设,并尽快取得初读数,测点布置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基点应与洞内或洞外水准基点联测,每15~20d应校核一次。(4)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测点断面间距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形式、开挖支护方式等确定,一制定监测大纲隧道开挖支护测点埋设监测数据采集安全分析施工建议监测总结基准值、时间人员、仪器调整支护参数施工建议对照基准值不满足满足5般III级围岩30~50m,IV级围岩10~30m,V~VI级围岩5~10m。(5)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5mm/d,测2次/d;在1~5mm/d,测1次/d;在0.5~1mm/d,测1次/2~3d;在0.2~0.5mm/d,测1次/3d;在<0.2mm/d,测1次/7d。隧道结构应力、应变监测频率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及反馈结果确定。(6)监测结果分析采用散点图(时态曲线)和回归分析法,依据时态曲线的形态对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安全性评价,并提出实施意见指导施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