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4《外国教育史》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084《外国教育史》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1、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等)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等)的演变,而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来认识人类培养下一代的历史。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史类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发展以及二者相互的影响。2、考试题型和时间:考试题有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一:选择题共20分一般有10道题题型二:简答题共30分一般有6道题题型三:分析论述题共50分一般有两道题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就是一种用“泛灵论”来说明和解释生活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训练,达到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教育;是一种服从、保守和适应生活的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固定的仪式或活动,教育人们去适应周围物质的或非物质的环境,服从神灵、保存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习俗。·“青年之家”的教育形式。2.东方古国的教育。·人类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最早出现在东方古国。东方古国主要指古代的亚洲和非洲东北部等一些奴隶制的国家。3.古巴比伦的学校形式·古代巴比伦人用来训练学生专门掌握文字和书写能力的学校是书写学校。负责人称“校父”。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东方古国的学校类型。·东方古国的教育主要包括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伯来的教育。古代希腊的教育受到了东方古国的影响。2.古代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斯巴达立法者为了适应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一套以培养军人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3.智者派教育。·所谓智者(Sophistes,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普罗迪克斯、希庇亚斯、安提丰、克里底亚等。智者派产生于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它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当时在希腊世界(尤其是雅典)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智者派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派和学术团体,智者们也没有统一的哲学主张和政治见解,但是,共同的职业、共同的治学内容以及共同的时代要求,赋予智者以共同的理想倾向和价值观。作为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在智者看来,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就是他所说的真。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志。4.“苏格拉底法”的内涵。·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在关于知识的获取上,苏格拉底反对直接灌输知识,主张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讨论、探讨和争论来获取。主动对话或者由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由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回答反问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立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也叫“产婆术”。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他第一次提出了道德品质对道德知识的依赖关系和道德知识对道德教育的依赖关系,这对于道德问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5.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自由教育的内涵:认为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遵守城邦秩序和公德的公民。但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的目标,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它是人的教育更高层次的目标。(3分)自由教育实施的条件: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自由学科。所谓闲暇时间是指受教育者可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无须为生计所操劳。所谓自由学科,主要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1.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昆体良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他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昆体良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分班教学的思想。著作是西方首部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2.西塞罗的教育思想。·西塞罗认为,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因此,教育的直接目的就在于培养雄辩家。首先,他必须具有广博得知识。其次,雄辩家应当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再次,雄辩家应该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西塞罗还提出了“人道”的教育主张。他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思想,在昆体良的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3.古希腊教育的“七艺”。·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七艺的作用和影响。中世纪“七艺”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但主要渗透了神学的思想。在“七艺”中也渗透着神学的内容,一般多是牵强附会地加上神学的解释,用来为神学服务。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1.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宫廷教育、骑士教育和城市教育。2.中世纪的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的性质、目标、实施阶段、内容和评价。到12世纪时,骑士教育达到鼎盛时期。由于骑士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因此,骑士教育成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骑士教育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骑士教育的标准,就是培养剽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武士。骑士教育所崇奉的勇敢、忠心、服从、贞洁、慷慨等品德,在当时都包含了浓厚的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和封建性的道德观念。骑士教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4.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学校。·中世纪后期产生了城市学校:市民阶级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市民阶级对教育的广泛需求。在当时情况看来,城市阶级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以往的地位,必然要求政治地位和文化,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因此,发展和壮大市民教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时期,促使城市当局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城市学校出现了。所谓城市学校,实际上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其中包括: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等等。·中世纪的城市学校大多是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进行管理的。因此更具有世俗教育的特点;城市学校大多数注重读写算,以及一些其他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比较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城市学校与当时的修道院学校和贵族拉丁文法学校相比它的设备通常比较简陋,教学水平也比较低。5.西欧中世纪大学。·经院哲学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产生、组织与管理特征和学习内容。对中世纪大学的评价。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言的。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即以文、法、医、神为主要学习内容。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它首先在在意大利产生,以后逐渐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就其历史影响而言,它事实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它首先在在意大利产生,以后逐渐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从14世纪开始,以意大利为中心,西欧各国普遍兴起了搜集、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热潮。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2.人文主义教育的产生、特征及其评价。·人文主义教育的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人文主义者思想活跃,行动积极,接受了社会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并以多种形式反映社会的变化,表达自己的理想。他们在许多著作中论述了教育问题,尽管这些论述还没形成独立、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们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重视用新的教育观指导办学,用新的教育方法培养人的思想,对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基本特征:第一、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提倡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追求一种新的教育,并注重扩大教育的对象。第二、创建新型的学校机构,使教育环境自然化。第三、在注重人文学科改革的同时,也强调在自然中学习知识。第四、尝试和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评价: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世纪僵化、封闭的教育体系,带来了清新、活泼的风气。更为重要的是它反对教会对人精神的束缚,主张从身心两方面强调人的自然存在和发展,要求与自然一起塑造和培养新人,极大地改善了教育的环境,这是自古希腊以来教育思想上的又一次大的解放,为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耶稣会派的教育·耶稣会学校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耶稣会学校采用寄宿制,实行免费教育。耶稣会学校对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视,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制度,这使得耶稣会学校的教师水平非常高。正是以上原因导致耶稣会学校在当时有很高的教育质量。第六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路德、培根等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先进思想,总结了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在教育的许多问题上都进行了研究,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得多的方法”。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论述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大教学论》的出版、主要内容和评价。2.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观点。·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其次,教育适应自然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第七章近代教育的发展1.英国近代的“导生制”的内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导生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由英国国教会教师A.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师J.兰卡斯特创立。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中安置一排排长桌,每排约10多个学生,其中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