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如何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稀缺性。稀缺性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的状态。由于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人们都会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它反映了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这是这种矛盾引起了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产生了大量的经济问题。归纳起来,人们对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什么,既资源的充分性问题;第二,如何生产,即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第三,为谁生产,即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产生了经济学。由于考察的对象和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经济学又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就是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国民经济中物品和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自用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因此也称之为总量经济学。2.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①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②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需求弹性的种类:若,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若,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若,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若,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富有弹性,大多数是奢侈品的需求。若,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有弹性。(2)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当|E0|1,即需求富于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当|E0|<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销售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当|E0|=1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没有关系。例如,农产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的办法;相反,对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由于其需求富于弹性,为了提高售卖者的销售收入,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3.为什么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答: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是由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的。(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阻止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阻止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2)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的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只能由政府提供。4.简述宏观经济短期稳定的含义。答:宏观经济短期稳定是指在非所有经济变量变动时经济达到的相对均衡状态。具体来说,宏观经济短期稳定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宏观经济的局部均衡状态。在宏观经济的局部均衡下,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动引起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动,从而达到局部均衡,但这种均衡是短期不稳定的。比如我们分析货币供应量对投资的影响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但这中投资增加只是局部的均衡,因为投资增加了社会总需求,国民产出随社会总需求增加而增加,根据加速原理,国民产出增加会继续增加投资需求。第二,宏观经济短期稳定是一种不稳定的“稳定”。在短期稳定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会达到一种更稳定的稳定状态,而先前的稳定状态没有达到真正的均衡。比如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分析经济政策的效果时,财政政策的扩张会导致总需求的右移,从而暂时性达到更高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的“稳定状态”,但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总需求曲线会很快向左移动,使产出回到原来的水平。5.简述凯恩斯的货币传递机制。答:(1)货币传导机制是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导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2)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社会经济单位总以货币、债券、股票和实物资产等形式持有资产,货币只是资产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资产都有收益率,各经济单位通过比较各种资产的收益而随时调整其资产结构,这个调整必将影响到整个经济活动。对此,凯恩斯学派认为,当货币政策变动时,例如,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债券,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经济单位以货币买进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则增加投资,引致总需求增加,导致产出增加。整个传导过程可表示为: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E(总支出)→Y(收入)。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利率水平,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水平,最后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③利率变化对投资水平的影响;④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这一传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阻塞或障碍,都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减弱或无效。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利率。二、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以一个例子说明价格管制的恶果。答:价格管制是指政府处于某种目的,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进行限制的的行为,使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价格管制可以分为两种:(1)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2)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价格管制破坏了价格的资源配置功能,对经济造成不好的影响。下面分别分析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的影响。在最低限价情况下,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高于实际的均衡价格,这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不利的影响。从消费者角度看,最低限价导致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高居不下,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减少,消费者剩余减少。从生产者角度看,虽然在最低限价情况下,生产者以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但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减少,生产者并不一定能从价格的升高中获利,另一方面,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因为消费抑制而得到抑制,生产者无法发挥规模优势以降低成本。在最高限价的情况下,生产者原因生产的数量低于消费者的需求量,于是出现商品短缺的现象。由于商品短缺,政府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往往采取配给制,限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但这时市场上往往会出现抢购、黑市交易、投机现象。抢购、黑市、投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下面以我国飞机票价的最低限价说明价格管制的恶果。我国民航总局在1997年放松了对航空价格的管制,实行“一种票价、多种折扣”。由于多数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漩涡,民航总局于1998年5月上收企业定价权力,并规定各航空公司不得滥用折扣。然而迫于竞争压力和任务指标,航空公司的各种暗扣行为使得禁折令流于形式。从我国飞机票价的最低限价来看,最低限价既损害了乘客的利益,也损害了航空公司的利益,从而最终使最低限价沦为形式。从乘客角度看,最低限价使飞机票票价幅度大幅上升,省际间的飞机票价近千元,从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水平看,这种高价显然是大多数居民无法承担的,因此乘客只能选择公路和铁路的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紧张。从航空公司角度看,民航业定价的关键在于其针对不同乘客实施的差别定价。这是因为一旦航班确定飞行,其边际成本将是一个很小的数值。航空公司运用收益管理的方法制订有利于市场促销的差别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边际成本(可理解为单位变动成本)。按照2000年60.8%的平均客座率,在出现空座的情况下,航空公司肯定愿意为空余座位提供两折甚至一折的机票,但无情的底限政策实际上损害了民航业的利益。从飞机票限价这个例子看,价格管制最终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使产业的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2.试述宏观财政政策的负效应。答:(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运用得当,就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财政政策运用失当,也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2)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财政政策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方面。挤出效应指在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其发生机制是:第一,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第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但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此时政府推行的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是有效的。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在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最大,接近于1;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取决于政府开支引起利率上升的大小,此时挤出效应一般在0~1之间。一般来说,从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