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土文獻“是〓”句淺析》補證一則(首發)楊錫全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摘要:通過對出土簡帛文獻的整體考察,發現大多實用性文獻(如日書、詔條、法律文獻等)由於面向的讀者是大眾,經常使用“是謂”句、“謂”字句對其中的一些概念、術語或現象作出解釋、說明或補充,從而為一般讀者所理解。“是〓”、“是”字的使用情況同“是謂”、“謂”字,亦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義的“術語”被使用,從而間接證明出土文獻中“是〓”當釋讀為“是謂”,“〓”當是對上文“謂”的重文。關鍵字:“是謂”;“謂”;“是〓”;“是”;解釋、說明補充義;補證拙文《出土文獻“是〓”句淺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1月3日。)粗略對比了出土簡帛文獻中“是〓”句與“是謂”句的使用情況,證明“是〓”應釋讀為“是謂”的結論。後來在學習過程中發現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思路證明拙文的觀點,現補證如下。通過對出土簡帛文獻的整體性考察,發現“是謂”句、“謂”字句大多出現於實用性文獻(如日書、詔條、法律文獻等)中,原因在於這樣的實用性文獻由於面向大眾,經常需要對其中的一些概念、術語或現象作出解釋、說明或補充,從而為一般讀者所理解,“是謂”、“謂”字正是作為表解釋、補充說明的“術語”(暫且稱作“術語”,可以討論。)被使用。研究發現,實際上“是〓”的使用情況同“是謂”、“謂”字,亦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義的“術語”被使用,從而證明出土文獻中“是〓”當釋讀為“是謂”,“〓”當是對上文“謂”的重文。出土文獻“是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2要考察“是謂”作為表解釋、說明補充義的“術語”的使用情況,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其疑問形式出發,也即考察“何謂……?”這一疑問形式的使用情況。此點《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最具代表性。如:(1)可(何)謂“盜埱”?王室祠,貍(薶)其具,是謂“”。(《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28)(2)“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聽。”可(何)謂“非公室告”?·主擅殺、刑、髡其子、臣妾,是謂“非公室告”,勿聽。(《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4、105)(3)可(何)謂“家罪”?父子同居,殺傷父臣妾、畜產及盜之,父已死,或告,勿聽,是胃(謂)“家罪”。(《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8)(4)可(何)如為“犯令”、“法(廢)令”?律所謂者,令曰勿為,而為之,是謂“犯令”;令曰為之,弗為,是謂“法(廢)令”殹(也)。(《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42)(5)可(何)謂“宮更人”?·宮隸有刑,是謂“宮更人”。(《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88)(6)“使者(諸)侯、外臣邦,其邦徒及偽吏不來,弗坐。”可(何)謂“邦徒”、“偽吏”?·徒、吏與偕使而弗為私舍人,是謂“邦徒”、“偽吏”。(《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80)《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為實用性文書,有問有答,即是表解釋、說明補充。“是謂”句共51句,都是對前面疑問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此用法的“是謂”句在其他出土文獻如《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以下簡稱《上博五》)、《九店楚簡》、《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等亦有很多,如:(7)天共�(時),地共材,民共力,(明)王無思,是胃(謂)參(三)悳。卉木須�(時)而句(後)(奮),天亞(惡)女(如)忻,(平)旦毋哭,明毋訶(歌),弦望�(宿),是胃(謂)川(順)天之(常)。(《上博五·三德》簡1)(8)敬者(得)之,(怠)者(失)之,是胃(謂)天(常),天神之[□](《上博五·三德》簡2)3(9)戔(殘)丌新(親),是胃(謂)(罪);君無宔(主)臣,是胃(謂)畏危。(《上博五·三德》簡4—5)(10)(早)與臤(賢)人,是胃(謂)(詇)行。臤(賢)人不才(在)昃(側),是胃(謂)迷惑。不與智�(謀),是胃(謂)自惎(誋)。(早)與智�(謀),是胃(謂)童(重)基(惎)。(《郭店楚簡·語叢四》簡12-14)(11)凡工日,不吉,是胃(謂)無。(《九店楚簡》簡18下)(12)【寅、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是胃(謂)結日,(作)事,不果。(《九店楚簡》簡25)(13)【卯、㫳(辰)、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寅,是胃(謂)易(陽)日,百事訓(順)城(成)。(《九店楚簡》簡26)(14)巳、午、未、申、梄(酉)、戌、亥、子、醜、寅、卯、㫳(辰),是胃(謂)□日,�(利)(以)(解)兇(凶),敘(除)不羊(祥)。(《九店楚簡》簡28)(15)正陽,是胃(謂)番昌,小事果成,大事有慶,它事未小大盡吉。(《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簡34)(16)介日,是胃(謂)其群不拜,以辭不合(答)。(《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簡41)(17)……亥午丙申,在行不可歸,在室不可行,是胃(謂)歸,死;行,亡。(《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簡142一、143一)上舉文獻中的“是謂”句雖然不是結合疑問形式出現,但同樣是對概念、現象等的解釋、說明。在此類“是謂”句加疑問形式“何謂……?”同樣說得過去。出土文獻“謂”表解釋、說明補充義我們也能找到單用“謂”表“解釋、補充說明”的例子。例如《敦煌懸泉月令詔條》:(18)·毋夭蜚鳥。·謂夭蜚鳥不得使長大也,盡十二月常緊。4(行13)(19)·毋作大事,以防農事。·謂興兵正伐,以防農事者也,盡夏。(行25)(20)·土事無作。·謂掘地深三尺以上者也,盡冬。(行73)(21)·慎毋發蓋。·謂毋發所蓋藏之物,以順時氣也,盡冬。(行74)(22)·毋發室屋。·謂毋發室屋,以順時氣也,盡冬。(行75)《敦煌懸泉月令詔條》共66條,“謂”字句占40條,達61﹪。作為一種實用性(應用性)的文書,需要對詔條中的概念加以解釋或補充說明,使表達的意思具體化,這樣讀者(一般大眾)才能明白。《詔條》每一條詔令皆用“謂”字句。《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也有用“謂”字句者:(23)“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贖。”可(何)謂“真”?臣邦父母產子及產它邦而是謂“真”。·可(何)謂“夏子”?·臣邦父、秦母謂殹(也)。(簡177、178)(24)可(何)謂“匿戶”及“敖童弗傅”?匿戶弗(徭)、使,弗令出戶賦之謂殹(也)。(簡165)(25)可(何)謂“四鄰”?“四鄰”即伍人謂殹(也)。(簡99)(26)“盜及者(諸)它罪,同居所當坐。”可(何)謂“同居”?·戶為“同居”,坐隸,隸不坐戶謂殹(也)。(簡22)(27)“隸臣將城旦,亡之,完為城旦,收其外妻、子。子小未可別,令從母為收。”·可(何)謂“從母為收”?人固買(賣),子小不可別,弗買(賣)子母謂殹(也)。(簡116)另外《郭店楚簡·五行》亦為解釋、說明性文書,多用“謂”字句,共24句(不包括“此之謂也”類型的句子);《郭店楚簡·六德》有7個“謂”字句。《馬王堆漢墓帛書(一)·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共有39個“謂”字句(不包括“此之謂也”類型的句子)。“謂”字句皆是對前面“何謂”的解釋、補充。後世訓詁學術語的“謂”,5即來源於“謂”的解釋義用法。上述“是謂”句、“謂”字句,皆有解釋、補充說明義,是對《日書》、法律文書、詔條等實用性文獻中的一些概念、術語、現象等的解釋、補充說明,這樣讀者才能明白。基於此,“是謂”句、“謂”字句就成為《日書》等文獻中一種表示解釋的術語被廣泛使用。出土文獻“是〓”、“是”表解釋、說明補充義我們主要考察《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兩組特殊句子。先看第一組“是〓”句,共9句(其中例8為補出者):(28)鬼恒召人出宮,是〓遽鬼,毋(無)所居。(簡28背3)(29)凡鬼恒執匴以入人室,曰“氣(餼)我食”雲,是〓餓鬼。(簡62背2)(30)人毋(無)故鬼攻之不已,是〓刺鬼。(簡27背1)(31)人毋(無)故鬼昔(藉)其宮,是〓丘鬼。(簡29背1)(32)人毋(無)故而鬼取為膠,是〓哀鬼。(簡34背1)(33)一宅中毋(無)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棘鬼在焉。(簡38背1)(34)一宅之中毋(無)故室人皆疫,多瞢(夢)米(寐)死,是〓鬼貍(埋)焉。(簡41背1)(35)人毋(無)故一室人皆疫,或死或病,丈夫女子陏(墮)須(鬚)羸發黃目,是宲宲﹤是〓宲﹥人生為鬼,以沙人一升�其舂臼,以黍肉食宲人,則止矣。(簡43背1、44背1、45背1、46背1)(36)正月七日、·二月十四日、·三月廿一日、·四月八日、·五月十六日、·六月廿四日、·七月九日、·八月十八日、·九月廿七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廿四日、·十二月卅日,·是日在行不可以歸,在室不可以行,是〓大兇(凶)。(簡170背、180背)對比另一組類似的“是”字句:(37)人毋(無)故而鬼惑之,是鬼,善戲人。(簡32背1)(38)有眾蟲襲入人室,是野火偽為蟲。(簡35背3)(39)鬼恒襄(攘)人之畜,是暴鬼。(簡37背3)(40)鬼嬰兒恒為人號曰“鼠(予)我食。”是哀乳之鬼。(簡29背3)6(41)人毋(無)故而鬼有鼠(予),是夭鬼。(簡32背3)(42)一室人皆毋(無)氣以息,不能童(動)作,是狀神在其室。(簡36背2)(43)一室人皆夙(縮)筋,是會蟲居其室西臂(壁)。(簡39背2)(44)女子不狂癡,歌以生商,是陰鬼樂從之。(簡47背2)(45)人毋(無)故而鬼祠(伺)其宮,不可去。是祖口遊。(簡49背2)(46)鬼恒羸(裸)入人宮,是幼殤死不葬。(簡50背2)(47)人生子未能行而死,恒然,是不辜鬼處之。(簡52背2)(48)人毋(無)故室皆傷,是粲迓之鬼處之。(簡57背2)(49)犬恒夜入人室,執丈夫,戲女子,不可得也,是神狗偽為鬼。(簡48背1)(50)鳥獸能言,是夭(妖)也。(簡59背1)(51)鬼恒夜鼓人門,以歌若哭,人見之,是兇鬼。(簡29背2)(52)人若鳥獸及六畜恒行人宮,是上神相。(簡31背2)(53)鬼恒從男女,見它人而去,是神蟲偽為人。(簡34背2)關於這兩組句子,石峰先生認為第一組“是〓”之“〓”和第二組單用的“是”皆為係詞,得出“至少在秦漢口語中,‘是’的係詞用法已趨普遍,並由此影響了否定係詞‘非’的語法功能,使‘非’成了一個否定副詞”的結論。1我們認為石先生觀點值得商榷。先來看係詞“是”的情況。係詞“是”說明事物是什麼,或者說明事物之種類、性質、形態。其語義功能主要有表示判斷、表示同一和類屬、表示強調,概括起來就是:係詞的語義功能是對前後成分之間所具有的語義關係的一種判斷,一種確認。然而上述兩組句子的“是〓”和“是”前後成分之間沒有判斷、確認的語義關係。第一組前八個句子,前半句說的是某種鬼出現時的情況、後果等,後半句用“是〓”句解釋、說明是何種鬼所致,並補充相關情況,如例(28)(35)即補充此種鬼出現時應對的辦法。反之,如果將“是〓”釋讀為“是是”,“〓”看作係詞,則句子無解釋、補充說明義。此類句型如果以疑問的形式當為:“何謂某種鬼?”我們不可能說:“何是某種鬼?”目前尚未發現這樣的疑問形式。(“何謂”疑問形式的用例很多,上文已敍述。)從此,也側面說明“是〓”在諸多實用性文獻中當是作為一種表解釋、補充說明的“術語”,對文中一些概7念、現象加以解釋、補充說明。也即證明“是〓”當釋讀為“是謂”。此點我們再提到《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氣象雜占》中的幾個句子:(拙文《出土文獻“是〓”句淺析》僅從句子出現先後順序討論,此處為表達作用分析。)(54)是胃(謂)白灌,見五日而去,邦有亡者。(6/18)(55)是胃(謂)赤灌,大將軍有死者。(6/19)(56)是胃(謂)稈慧,兵起,有年。(6/22)(57)是〓帚慧,有內兵,年大孰(熟)。(6/24)(58)是〓竹慧,人主有死者。(6/26)(59)是〓蒿慧,兵起,軍幾(饑)。(6/28)(60)是〓苫慧,天下兵起;若在外,歸。(6/30)(61)是〓苫茇慧,兵起,幾(饑)。(6/33)梁冬青先生關於這幾個句子的觀點,我之前在《出土文獻“是〓”句淺析》一文注釋中給出了商榷意見。另外,馮春田先生(1992:363)認為第二個“是”(即“是〓”的“〓”)表確實或實在性的強調:“這幾個例子是彗星圖下的解說文字。彗星在我國古代被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