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1.(2010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案】D【点拨】题眼: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考点:冷战时期的苏美历史状况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2.(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5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答案】A【点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0题)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答案】A【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欧盟只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并不是欧洲所有国家的结合体,而且没有俄国的加入故排除B和D项;而且只是出让部分国家主权,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故排除C项。欧盟不包括俄罗斯,排除D;B、C说法错误,与事实不符;A正确,欧盟的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故A正确。4.(2008年江苏高考19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答案】B【点拨】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正确选项是B项。5.(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根据材料反映的1990年世界杯,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①是在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和④是在1999年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6.(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平④民族矛盾消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在面对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威胁,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影响,加强了联合。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国家间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错误,应排除,正确答案为A。7.(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点拨】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8.(2009年海南高考21题)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矿业资源互补B人力资源共享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答案】A【点拨】注意题干中的“1950年”“即将……”等信息,当时法、德等六国达成协议,即将成立欧洲煤钢联营(又称“欧洲煤钢共同体”),故A项符合题意。9.(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内容,重点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实质。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故D项正确,ABC均错误。10.(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A【点拨】本题以政治家的观点作为切入点,通过美国的“冷战”政策考查的是对二战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信息和当时(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频临崩溃的经济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和渗透。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11.(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1题)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D.中东战争【答案】C【点拨】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12.(2009年广东高考25题)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答案】C【点拨】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13.(2008年江苏高考20题)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答案】D【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1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答案】C【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为干扰项。C项正确。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历史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概念“世界多极化”的内涵和外延。“极”就是可以相互抗衡而又各不相同的几种力量(通常是国家或区域组织,它们同时都是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层面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局面,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出现了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本题题眼为“加强”,A,项为干扰项。B项“势均力敌”与历史不符。D项表述错误。答案是C。15.(2011年海南高考21题)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图l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答案】C【点拨】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16.(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5题)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答案】D【点拨】当今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欧盟、日本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17.(2008年广东高考23题)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答案】B【点拨】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原子弹研制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力量,从而对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