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福建省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评析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物理科一、物理试题总体分析①2007年福建省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坚持了“稳中求新”的命题原则,突出对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发挥了择优选拔的作用。试卷的结构、题量、分数比例等仍保持稳定,第I卷中选择题仍为不定项选择且仍为8小题共计48分,第II卷中主观性试题仍为4小题共计72分,物理部分总分仍为120分。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总体较难。一是对运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二是对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三是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较高。命题难度的变化是否体现国家考试中心负责人讲话:“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必须用高考来检验”的思想,值得思考。②试题突出对物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重要概念和规律的考查。例:第14、15、16、17、18、19、20、21题,分别考查了物理学科的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振动与波动的图象、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光的全反射、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匀强电场及电势差、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右手定则等基本知识;第23、24、25题则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等的考查。从表中可以看出,物理主干知识中的力学与电学部分所占分值的比例高达70.8%(不含实验)或85.0%(含实验)。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卷物理各块知识内容比例:项目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实验合计考试大纲中知识点条数423512121019131试卷涉及的知识点条数128521240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28.6%22.9%41.7%16.7%10%10.5%27.5%分值51(62)34(40)66617120比率42.5%(51.7%)28.3%(33.3%)5.0%5.0%5.0%14.2%100%③试题突出对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例:第24题是力学中的碰撞中动量和能量的问题,不仅要求考生对弹性碰撞的概念应有准确的认识,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完成反复碰撞后速度减小的递推公式并能求出指数方程的解,着重考查了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具有2较好的选拔功能。第25题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问题,注重对物理规律的运用、物理过程的剖析、数学知识的应用的考查,要求能在作出图示的基础上寻求几何关系进行求解。④试题突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第22题的实验题仍分为两个小题。第(1)题考查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本题能有效区分出有认真做实验和只做练习不做实验的考生,若考生平时认真做此实验并了解示波器工作的基本原理,一般能准确答出。这就引导我们平时的实验教学要讲清实验原理并要求学生一定到实验室认真动手操作,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第(2)题是研究动量守恒中恢复系数的实验,本实验“来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改成了考查研究动量守恒中恢复系数的实验,是实验命题的一种创新和尝试。本题既能考查考生对原有实验的理解,又能检验考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对考生的思维灵敏性和严谨性有较高要求,对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也有较高要求,突出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⑤试题突出对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的取材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联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特点。例:第23题是以运动会中接力棒为背景的力学题;第17题是以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为背景的几何光学题;第14题是以科学信息的形式给出、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为背景的力学题。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我省理科考生为18.2275万,考试结果根据计算机全员统计,第Ⅰ卷物理总分48分,平均分X=24.72分,难度值为0.52。第Ⅱ卷物理总分72分,平均分X=22.10分,难度值为0.31。全卷物理总分120分,平均分X=46.82分,难度值为0.39。(一)、第Ⅰ卷考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Ⅰ卷各物理试题的答题情况如下表所示(按全体考生实考成绩统计):题号答案平均分难度值典型错误比例14B4.020.67选C13.6﹪选D13.1﹪15A3.840.64选B12.5%选C14.8﹪16AC1.620.27选B34.8﹪17C2.400.40选A12.7﹪选B32.7%选D13.6﹪18C3.180.53选B11.4﹪选D24.1%19AD2.100.35选B16.3﹪选C17.5﹪20B4.860.81选C13.4﹪21D2.700.45选A16.8﹪选B19.2﹪选C17.8﹪合计48分24.70.523第14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得分率为67%。考生有13.6%选C、13.1%选D,主要原因是计算粗心所造成。第15题:考查振动和波动图象,得分率为64%,考生有12.5%选B、14.8%选C,主要原因是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未能很好理解,不能从已知振动图象所给的信息中推出波动图象。第16题:考查气体压强产生动力学原因及功和能问题,得分率为27%,考生有34.8%选B,主要原因是不能从气体压强的动力学分析得出,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这一结论。第17题:考查光的全反射问题,涉及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得分率为40%,考生有12.7%选A、32.7%选B、13.6%选D,主要原因是不能运用全反射临界角的条件和数学几何等知识来解决。第18题:考查力和运动图像,得分率为53%,考生有11.4%选B、24.1%选D,主要原因是不能真正理解力随时间变化的物理意义,建立起与运动的关系。第19题:考查氢原子能级问题,涉及电子轰击氢原子使能级跃迁和由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线数目,得分率为35%,考生有16.3%选B、17.5%选C,主要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不能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20题:考查匀强电场和电势,得分率为81%,考生有13.4%选C,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画出电场线和等势线之间的图示。第21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和右手定则,得分率为45%,考生有16.8%选A、19.2%选B、17.8%选C,主要原因是运用图象的能力较差。(二)、第Ⅱ卷考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Ⅱ卷各物理试题的答题情况如下表所示(按全体考生实考成绩统计):题号满分平均分难度值零分率满分率22176.620.393.86﹪0.13﹪23159.120.613.02﹪43.1﹪24183.330.1944.95﹪1.92﹪25223.030.1438.67﹪3.4﹪合计7222.100.31第22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示波器的使用、平抛运动、动量守恒定律;能力要求有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4考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一)不明确示波器的调节,答案随意乱写。(二)不明确M、P、N点相对应的实验步骤和小球相对应的位置,不少考生将P、N两位置的含义搞反了。(三)实验原理不清,不少考生受题目中“弹性碰撞”的干扰,将原理错误地表述为“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四)写表达式“m1u10=m1u1+m2u2”等或写“m1、m2”时符号混淆,没标下标1、2;另有不少考生将e的表达式写错。主要原因分析:很多考生没有真正做过实验。对示波器的正确使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分组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分组实验等没有很好体验或印象不深;另外对实验原理和规律理解不透,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差。第23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能力要求有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物理情景分析两物体运动间关系的能力。考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一)解答时不分主、次因素,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考虑了“光传播的时间”等可忽略的因素。(二)建模时出错,将“追及模型”理解为“迎面接力模型”。(三)不善于用“运动示意图”辅助解题。本题的关键方程是甲、乙之间的位移关系式,但有不少考生因没有作出示意图而导致列错方程。(四)解题不规范,不尊重考题的原符号—将题中甲、乙的位移之差“S0”写成“S”、“S1”等。(五)卷面不整洁,不少考生在卷面上随意涂画,未用尺规作图。主要原因分析:平时教学上对考生的规范性训练不够,基础不扎实,解题习惯养成不好,画草图帮助建模的良好习惯没有很好养成。第24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阻尼振动等;能力要求有灵活应用物理原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建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等。考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一)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磁场的阻尼作用”虽然较陌生,但题目给予的信息已经明确说明了它对“金属球”的影响,但不少考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信息,导致解题思路遇到障碍。(二)建模出错。误认每次碰撞损失的能量相同,或误认碰后两球同速,或误认碰撞时有热损失。5(三)数学运算能力较差。不少考生不能归纳出vn=nv1090;有的考生原始数据代错(如误代M=9m、M=16m);计算错误、物理公式写错的情况非常严重。(四)解题过程不规范。不少考生没有列出原始方程式,而直接给出“弹性碰撞的速度”结论式;另有不少考生在角标、字母大小的书写上混乱。主要原因分析:对考生解题规范训练不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审题建模能力、多过程问题分析能力不足,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欠佳。第25题:本题考查到的知识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洛仑兹力的表达式f=qvB及洛仑兹力f与v两者方向的关系等;能力要求有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特别是临界状态问题分析)、读题获取信息的审题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考生答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一)物理规律、公式掌握理解不深刻造成错误。如rvmBIL2,221mvqvB,RvmmgqvB2,rvmrMMG221,等。(二)计算能力差造成错误。如5221tt与Ttt12721的联立方程解出错,出现Tt1211,Tt211或Tt452等;求速度最大值粒子的轨道半径R的典型错误有aR32,aR31,Rsin600=a,Rtan600=a等。(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多数考生无法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轨迹与数学几何图形相结合加以分析,确定出圆心位置,及临界状态。主要原因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较差,不能较为熟练地应用物理原理、规律解决分析物理问题。三、教学启示与建议(一)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基础,全面复习,不出现盲点,突出对主干知识、重要概念、重要规律的熟练掌握。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继续坚持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要求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6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成绩普遍偏低究其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因为能力要以知识为载体,因此复习过程首先要夯实双基,特别是主干知识、重点概念和重要规律,要让学生真正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为主干知识永远是高考的重点,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力学、电学部分共占75.8%,是复习的重点;但对于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内容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可有缺漏。(二)加强概念规律的教学,重视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本物理知识不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上之策。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学习中把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三)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重视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实验复习中,应注重实验实践性,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物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应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录像、模拟实验的动画等手段来弥补。近5年高考实验题型主要为“仪器使用和设计性实验”,而实验基本仪器使用的考核,热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两尺两表两器”(游标卡尺、千分尺即螺旋测微器;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