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级初三毕业考试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2011.5.28相对原子质量:Fe—56C—12O—16H—1Cl—35.5Ca—40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酱油C、豆浆D、食醋()2、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材料技术和应用迅猛发展的崭新时代。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普通玻璃B、塑料C、蚕丝D、铝合金()3、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22B、4C、26D、48()4、防毒面具中用来除去毒气的物质是A.焦炭B.炭黑C.活性炭D.石墨()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A、中子数B、质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6.“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出钻石的哪些特点。A.硬度大B.不能导电C.常温时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7.下列哪种溶液不能用来比较锌与铜两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A.硫酸亚铁B.盐酸C.氢氧化钠D.硫酸铜()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青铜受热熔化浇铸各种形状的工艺品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饮用的瓶装蒸馏水()9、下列物质各取少量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2A、醋酸B、酒精C、汽油D、牛奶()10.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A.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B.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防治碘缺乏症C.用工业酒精兑制饮用酒精以降低成本D.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碳酸氢钠使馒头松软()11、食物中主要的营养素有:①蛋白质、②糖类、③油脂、④维生素、⑤无机盐、⑥水、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③④C.只有⑤⑥D.只有①③④()1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纱线B、用铁钉与食盐水反应制备金属钠C、用碘酒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13、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将氯化铵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B、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C、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D、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14.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15、某生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该生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可能是A、NaOH溶液、酚酞溶液B、酚酞溶液、“雪碧”饮料C、CuSO4溶液、NaOH溶液D、石蕊溶液、稀硫酸二.填空题及简答(本大题共30分,每空1分,方程式每空2分)21、(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1)三个氮分子2)三个亚铁离子3)硝酸铜4)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5)一个氖气分子322、(4分)为了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称量克氯化钠③用(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ml水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搅拌。23、(3分)缺铁性贫血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CHClFeN4O4)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1)其中含有种元素2)1个分子中含有个碳原子3)其实,最自然的补铁是食物补铁。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如每100克猪肝中约含25毫克铁。这里的铁指A、铁原子B、铁元素C、铁分子24、(4分)从H2、CO2、N2、He四种气体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2)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3)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4)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25.(5分)试选用“>”或“<”或“=”填空。(1)50g水和50g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100g;(2)碳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钠的金属活动性铝的金属活动性(4)同一条件下,50ml氮气和50ml氧气混合以后的体积100ml;(5)将5g碳酸钠粉末加到9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中,充分混合后溶液的质量100g26、(4分)铁片浸入稀盐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7.(5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g;(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三.实验探究题(共33分)28.(12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4(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F或______(填字母编号)。(3)用B装置通过分解反应制取某种气体,应选用的液体药品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中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29.(8分)有A、B两种固体物质,A是一种化肥,B广泛用作食品干燥剂。把A、B分别放入水中,前者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后者与水反应生成C并放出大量热;将A与C的粉末混合、研磨,会嗅到刺鼻的氨味。(1)则A物质是,B物质是(填物质的化学式);(2)A物质属于化肥中的肥(选填“氮”、“磷”或“钾”);(3)指出C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4)把A放入水中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原因是;(5)B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反应。30.(7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实验操作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1)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一支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原溶液是溶液。(2)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5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是溶液(3)另用2支试管,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溶液,另一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溶液。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种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同学实验操作实现现象结论小红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另一种溶液。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小勇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小新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液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37.(5分)兰州某大型洗衣店的废水经沉淀后直接排放到黄河中,在入河口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呈绿色。(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店排放的废水中含较多的元素。(2)资料显示河水中的藻类的化学式为CxHyO110N16P。计算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计算其中x的近似值等于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38.(8分)实验室有一瓶存放时间过长的氢氧化钠,其中一部分已转化成为了碳酸钠。现需用该药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取50克该药品,溶于200mL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然后慢慢地滴加7.4%的澄清石灰水,当用去100克澄清石灰水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计算:(1)50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