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0815教育学术月刊《关于建构中小学教师跨文化培训体系的几点设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建构中小学教师跨文化培训体系的几点设想——基于上海市中小学接收外籍学生随班就读的管理现状*赵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上海200062)摘要:伴随着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悄然走近,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跨文化敏感度,培养跨文化移情能力,实现跨文化沟通顺畅,解决随班就读外籍学生跨文化教育与管理难题的中小学教师跨文化培训呼之欲出。文中就国内外教师跨文化培训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剖析上海市中小学开展教师跨文化培训的现实意义,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外籍学生跨文化管理实地调研的相关结果对开展中小学教师跨文化培训提出几点设想。关键词:教师跨文化培训;中小学;外籍学生;随班就读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国内外教师跨文化培训研究现状早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第78号建议书对跨文化教育一词做出界定时,就肯定了教师在促进教育对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独特的作用,认为应该在教师的职前、在职培训中考虑到文化因素。面向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应:(1)使受训者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各国文化的多样性;(2)应向受训者提供使来自非主流文化的学生融入学习过程的技能;(3)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巧妙得体的使用不一致的教学方法,并采取适当的评估方式;(4)掌握观察、倾听和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能;(5)掌握一种以上的工作语言以及人类学分析的基本概念;(6)上述均为致力于指导教师在多元文化复杂现实中更好发挥专业职能,完成本职工作[1]。近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教育指导纲领2006》中,明确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3大指导原则:(1)尊重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提供与其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素质教育;(2)指导学习者主动、全面地融入社会;(3)应培养每位学习者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使其能够为个体间、种族间、社交群体、文化与宗教团体和国家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团结一致做出贡献[2]。文献中认为相应的教师跨文化培训应着重于3个层次。第1层次教师培训内容有:帮助教师熟悉本国文化传承;帮助教师熟悉基于实践、活动参与和文本导向的*作者简介:赵萱(1985-),女,浙江金华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文化与社会。2教学方法;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意识,认识到自身的文化需求;传授教师根据来自非主流文化族群的学习者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能力;帮助教师将课堂当中的文化差异转变为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工具[3]。第2层次教师培训内容有:提供教师具有深刻意义的日常教室中、学校里、社区内的一种跨文化教育模式;认识到角色扮演作为解决种族主义和民族歧视的重要作用;基于人权的教育和学习;根据当地学习者和社区的需求来设计、实施课程并开展评价;培养教师将来自非主流文化的学生融入到学习过程的技能;培养教师考虑学习者异质性的技能;培养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观察、倾听的技能,掌握一种以上的工作语言和人类学分析的基本概念;能够选择适当的评估程序,对长期追踪评价、多元评估态度开明,能够重新界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4]。第3层次教师培训内容有: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积极价值,承认作为人身权利的个体差异;培养教师认识到当地社区、区域知识系统、语言和社会风俗在培养置身于国家、区域和全球化社会中的个体的作用;培养教师掌握文明的历史和人类学的知识,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表达动态的、相对的、或是互补的文化性质;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开放姿态,有利于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学校跨文化管理,设计、实施、评价学校的项目并进行推广;利用博物馆等其他公共设施开展跨文化教学的能力;培养教师自身具备开阔的胸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理解他人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注重倾听,达成跨文化交际[5]。爱尔兰国家课程和评估委员会(NCCA)在2005年发布的《小学跨文化教育》报告(InterculturalEducationintheprimaryschool),就跨文化教育内涵、小学课程的跨文化教育内容、学校筹备计划、课堂准备计划、研究途径和方法论、基于文化多样性的评估、语言和跨文化主义等7个方面展开论述[6]。在随后的2006年NCCA推出《小学阶段后的跨文化教育》报告(InterculturalEducationinthepostprimaryschool)同样沿袭2005《小学跨文化教育》报告的陈述框架,同样也是在7个方面就后小学阶段的跨文化教育做分析。两份报告明确指出通过各层学校的跨文化教育要培养学生形成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挑战不公平的歧视,促进学校场域中的人人平等的能力;行文陈述包涵了指导教师如何通过观察教室内学生资源的国别差异、文化背景差异、个体差异,敏感地认识到课程内容所蕴含的跨文化教育,帮助教师捕捉跨文化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讲述生动的教学案例、汇总其他教师的经验,帮助一线教师将跨文化教育理论付诸实践[7]。两份报告因其实用性而被列为爱尔兰学校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指导性文献,成为了爱尔兰学校的教师跨文化培训的教科书。国内对跨文化教育培训的探讨集中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所开展的员工跨文化沟通培训、跨文化领导力提升等,对学校场域中的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和跨文3化交际能力提高的讨论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面向大学外语教师,总的来说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旨在指导其开展对随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教师跨文化培训鲜有论述。二、上海市中小学开展教师跨文化培训的现实意义据上海的人口史发展研究,1843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只有26名,但到1942年外国侨民高达15万[8]。历经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封锁、随后的外交复苏、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80年代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经济腾飞,在沪外籍人口数几近变迁,到了2008年达到了152104人[9]。伴随着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定居上海,如何解决其子女的就学问题成为生活保障的关键一环。2004年1.08万外籍中小学生在上海就读于21所外籍子女学校,0.2万外籍中小学生就读于150所经过市教委审核的中小学校[10]。中小学校园中外籍学生数逐年攀升,2009年长宁区教育局生源统计显示辖区内5所中小学共接受外籍学生768人,其中50余名就读单独的国际部和境外班,其余外籍学生参与随班就读。同年,浦东新区辖区内3个重点高中国际部和62所有资质招收境外学生的中小幼学校一共接纳了1427名外籍学生就读。对于学校层面的跨文化管理实践主要涉及到:(1)招生工作,如学校发布的外籍学生招生说明、开展笔试和面试决定是否录取;(2)在校行为规范,如公开颁的布外籍学生守则、管理条例,抑或没有书面成文的管理条例,但是有约定俗成的管理要求如佩戴红领巾、穿戴校服、参加升旗、参与值周等;(3)学业指导与评价;(4)教学辅助,如HSK培训、中国文化选修课等;(5)以开展活动为形式的校园融入;(6)后勤保障,如配套的宿舍、食堂餐饮等。学校层面致力于营造一个主动、积极接纳外籍学生的校园环境,而一线教师作为直接实践者构成校园跨文化教育与管理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倾听他们对于学校、研究单位提供相关培训的需求,努力架构旨在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管理随班就读外籍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校跨文化教师培训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外学生和美与共,共建和谐校园。三、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跨文化教育与管理调研笔者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招收外籍中小学生随班就读的浦东新区建平中学、卢湾区向明中学、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长宁区的建青实验学校、普陀区的新黄浦实验学校、杨浦区的打虎山路第一小学、闵行区新基础实验学校、卢湾区七色花小学等11所学校的62名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0份。问卷中设计了7组问题,分别涉及到针对随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要求、评价机制、语4言沟通、日常管理和班级融入等问题,并对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跨文化培训、教师是否需要相关领域的跨文化培训做了摸底,研究发现:(1)绝大部分的教师(96.0%)对于外籍学生随班就读的现状,在原本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要求、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所修正;(2)在跨文化沟通中94%教师们都曾经遇见过难题或是困惑,无论语言能力方面还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意见分歧;(3)对于如何促进外籍学生融入班级,88%的班主任,58%的学科老师都曾关注过,但是怎么样的方法行之有效,则是没有多少经验借鉴,大多靠自己摸索或是与同事交流;(4)只有1所学校(9.0%)开展了如何教授外籍生中文的培训,少数几所学校(27.3%)曾组织外籍学生所在班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开展交流,大部分的学校(63.6%)由管理层通常是校办、教导处制订外籍学生管理手册或条例,要求班主任按照上述最低标准进行管理,均未对一线教师教授随班就读的外籍学生做出硬性要求,大部分的教师(86%)希望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来指导自身日常跨文化教学和管理实践。参与调研的11所学校中仅卢湾区七色花小学曾面向教师开展跨文化培训,形式主要为专题讲座和示范课。如卢湾区七色花小学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来校向全体语文教师开展“有效提升外籍学生中文水平”的专题讲座,就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现身说法,并从教材编制、教学方式、作业布置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性策略,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理解讲座内容,讲座结束后,再由专家展示一堂对外汉语教学课,为一线教师如何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调动外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中文表达能力做了最好的诠释。四、上海中小学教师跨文化培训设想中小学开展教师跨文化培训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资源紧缺、教师工作超负荷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解决一线教师面对的外籍学生跨文化管理的现实问题,首先从根本上培养教师跨文化自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然后指导教师如何兼顾学生文化差异设计教学,如何对外籍生开展学业评价,如何促使他们融入本地班级等,指导教师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校园环境中,面对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和管理,努力跨文化管理中遇见的棘手问题,最终形成多元文化并存、和美与共的校园氛围。(一)跨文化教师培训需分层部署,多方协调,注重借鉴,辐射推广鉴于上海市中小学学校资源有限,教师工作繁忙的实际情况,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如市教委、各区县牵头,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申报课题、聘用专家等方式,联合高校等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大学研究实力,借鉴跨国公司人力资源跨文化培训实践、引进国外跨文化教育教师培训读本,预先就接受外籍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开展细致的调研,倾听学校、教师所面临的5困境,就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建设和谐校园开展座谈,在此基础上着手开发跨文化培训课程,可选择几所试点学校率先推行跨文化教师培训,根据实际反馈,不断修正。教师跨文化培训系列课程需照顾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级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考虑到所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如小学普遍倡导快乐教育,在愉快氛围中学习;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青春发育期,会有叛逆举动的出现;而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是要面对高考的升学压力。建议教师跨文化培训课程在设计阶段就按照小、初、高分层,立足于解决各个学年段的教师可能面临的大相径庭的跨文化教育与管理的实际问题展开,同时要兼顾到同一年段、不同学校面临的困境的相似性,保证跨文化教师培训课程的实效性和普适性才能推广辐射到各层学校。(二)紧密围绕跨文化教师培训两大基础教师跨文化培训要点涉及各个方面,从整合教材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学业多元评估、中外融入探讨等方面,但是要抓住培训的关键点,只有紧紧围绕“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形成多元文化平等共存的自觉意识”、“增强跨文化敏感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大核心,只有帮助教师自觉形成跨文化意识,才可让后续的培训内容走入教师日常实践,发挥实效。1、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形成多元文化平等共存的自觉意识著名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指出:“文化理解者与他所要理解的对象都各自具有自己的视界。”[11]移情是为了促进理解双方的视界融合,这种移情过程不是粗暴、简单地抛弃原有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