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A答案要点:(10分)(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08,广州二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据《列宁全集》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材料二认为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已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3分)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4分)答案:(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24、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丈明向工业丈明的转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其引发上述变化的政策因素。(2分)(2)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目的。(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试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6分)24、(1)日本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分)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1分)(2)增强日本民族力量,对外侵略扩张。(2分)(3)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天皇制度。(2分)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采用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2分)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军国主义思想。(2分)(09淮安三模)24.(《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1)材料一中柏利的访问为什么不受欢迎?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潜在的盟友”的含义。(3分)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3分)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大国崛起》解说词(4)材料四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曾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3分)24.解析:本题通过四个材料分别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并注意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注意和中国近代对外来文化的态度进行对比。24.答案要点:(1)原因:柏利的访问是对日本的侵略,日本幕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含义:日本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学习西方才能实现自强。(2)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2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极端西化。(或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保留封建残余)(1分)(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3分)(4)全盘西化,使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1分)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1,3,5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盲目照搬。(2分)(08淮安第四次调研)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2分)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2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回答:(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1分)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2分)(1)政治:奖励军功;明法令;行县制。(3分)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分)(2)原因:康有为树立孔子改革形象,否定了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依据。(2分)活动: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驳斥封建顽固势力的主张。(2分)(3)实质: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思想。(1分)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08高三模拟)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都感受到来自欧美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及伴之而来的船坚炮利的威胁,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日本和中国进行的改革分别是?(2)有人说:改革既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请你从上面三个改革中选取两个来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3)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上述三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问改革者各自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难题?结局如何?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中国:1898年戊戌变法(2)日本:早在维新前,日本“兰学”兴起,使人们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和日本的落后,维新初始,政府宣布“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五条誓文),在改革过程中,日本不仅全面借鉴欧美先进的物质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而且大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使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思想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变法之前,康梁等人就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宣扬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亦借鉴欧美先进的物质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同时与顽固派展开论战,这次论战成为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俄国:俄国也是一个易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国家。其文化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汇合体,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在改革之前,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就成为俄国思想解放的主题,十二月党人贵族革命家、革命民主主义者、民粹派知识分子充当了这一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在改革的过程中,俄国也参照欧美先进的物质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走上近代化道路。(3)日本:改革之前,通过“武装倒幕”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结局:改革顺利进行。中国:在变法过程中,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较为激进的措施搁置起来,在改革过程中,企图通过“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裁汰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