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1目录第八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一、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二、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四、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九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三、“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第十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五、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七、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八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竟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建设》强调,要深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一、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建议》高瞻远瞩地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立足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现状和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立足世界科技革命发展形势而作出的重要论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以微电子、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迅速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为了在这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应了当代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潮流,是使中华民族腾飞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决策。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2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函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对加人世贸组织后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才是关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二、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议》强调,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第一,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着力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就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仅有巧%的学科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总数只相当于日本和美国的1乃O、韩国的1/4。在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形成对外技术依赖,使我国在未来国际分工与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潜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我们要紧紧把握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民族自信心和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在具有一定基础、相对优势以及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寻求技术突破,努力实现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未来的经济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将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为重点,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人新的历史阶段。要通过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工业技术升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目前,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但是,由于技术基础落后,效益较低,传统产业累积的庞大资产存量潜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优化传统产业技术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应当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方向之一。我们将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攻克产业发展中的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要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使科技成为满足人们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国民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后,社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全社会对于医疗、卫生、健康等的关注,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关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要大幅度增加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投人,提高创新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的卫生与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科技进步造福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议》强调,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3力争取得重要突破。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人力度,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若干重大科学工程,支撑科学技术创新。第二,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把科技知识和概念转化为创造财富的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方面,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把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贯彻到技术开发、产品试制、生产经营以至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第三,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科技战略储备,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历史的必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指导下,1998年6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系统”试点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开始,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确定有限目标,突出重点。要经过科学论证,选择一批有基础和优势、国力可以保证、能跃居世界前沿、一旦突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带动作用的课题,在全国组织专门队伍,集中力量,大力协同,重点攻关。同时,要为科技创新提供体制保证,创造良好环境条件。要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标,引人市场机制,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激励机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路子。(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议》强调,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强科学普及。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人的主体地位,为各类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条件。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一是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建立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大力推进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按照分类改革的原则,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要向企业化转制,如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人企业、转为中介服务机构等。要加快社会公益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建立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研基地。要改革原有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建立以精干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重点大学为主的新型社会公益科研体系。要加速推进基础研究类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形成以一批精干科研机构和重点大学为主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要建立服务功能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机制。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促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步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科研人员管理制度。要引人竞争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专门网-十一五规划建议学习4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加快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科技项目招投标和科技评估制度。要继续改革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实行新的评估制度和验收制度。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制度。要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增加科技投人的向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人,逐步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科技投人体系。要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要建立开放式的科技体系,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要继续扩大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