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和10年广东省申论试题练习(77修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为考公务员练习申论,特别邀请好朋友77帮我修改和点评,特此鸣谢!以下仅供各位筒子参考~10年真题练习1、这套真题里的材料其实围绕了两个核心点,一个是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以及面临的转型升级问题,另一个是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考题的要求,总的来说的话,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因此建议标题从这一点着笔,一笔点透中心思想。2、总共11份材料,都已经用批注的形式提炼和精简,很容易看出脉络:农民工问题的产生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先是有了经济发展,接着有了南下务工,从国家政策不放开到国家政策放开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然后到农民工进程务工遇到的问题,由于不公平的体制等等,他们的合法权益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和前途,都折射了经济发展给农村劳动力这一群体带来的社会问题。再到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主流,而国家也更注意地区均衡发展,所以有农业税取消、双转移以及招工难等问题,此时针对农民工的对策逐渐完善,但是仍旧有一些问题,所以需要解决。3、材料中已经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在800字的策论文中挑选3-5点重要的对策进行阐述就够了。例如:双转移是对策、劳动法健全是对策、加强农村教育是对策、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是对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对策,这些大多数是政府角度来做的,材料中也有企业角度做的事情,那就是口碑招工,说明打工与招工实质上是2双赢的事情。4、这篇练习作业的几点问题:一是标题需要斟酌。二是开篇点题不到点子上,最好是提出经济发展带来的系列问题。三是在提出解决对策时,建议不要用这种排比的段落形式,显得有点喊口号的感觉,因为老师都会喜欢考生的文章是实质有内容的,而非口号式的。建议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一是。。。二是。。。”这种形式都比较好。每一点的对策更实一点更有针对性一点。最后一段的胡总书记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没必要,属于画蛇添足。5、08年的真题没太认真看了,其实申论大体就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在材料里有了,关键看组织概括能力,临阵磨枪的建议就是:浏览材料并认真总结概括,最后写出每段的中心思想,标题要亮要准,开篇立意要精练要概括,提出对策最好在3-5个点之内,多了无益,一定要从很实的出发点去提炼对策。另外,策论与前面200字和300字的对策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前面写好了,后面自然有话写。反正格式始终都是有点八股:是什么(精简),为什么(略写,点到为止),怎么做(详写、精、准)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3强农民工工作,不断探索和发展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加强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提高农民工的工作待遇,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要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等等,逐步缩小甚至拉平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的待遇差距待遇。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需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优先解决大病医疗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并实现基本养老关系跨省就业随同转移,让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农民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农民工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随着中国经济格局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廉价劳动力往内地转移,沿海地区普遍出现了用工难的问题,对此,应统筹规划,加快沿海地区向更高产业链发展,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不断满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要不断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一方面,扩大对技术学校、技师学院等技术培训机构的投入;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工技能的提升,为新时期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府投入,注意创新制度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民工工作,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与农民工共享,让新时代的农民工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试卷材料1上世纪80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4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1989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1998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2000年7月20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5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9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46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万亿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万至160万个。同时,我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制造业的优势凸显出来,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就业的作用。5这时,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的矛盾,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农民工初显不足。材料22004年,“缺工”这个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为福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紧俏”起来。“以前招工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晋江市一家鞋业公司主管人事的刘某说,“以前厂里如果缺工人,只要在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今年厂里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再招100名工人。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了一个多月,招到的工人还不到20个。”珠三角地区在2004年初现用工短缺之时,更多人相信,这仅仅是局部和暂时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根据推算,2003年底,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应该还有7000多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说,他根据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推算农民工供给量的变化。但不久后,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短缺。当年春节后,浙江一些城市的用工短缺情况更加严重。据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城市的有关数据显示,到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0%—20%左右,一些地方用工紧张的中小企业缺口更是高达三成。用工紧缺的缺口不仅出现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中小城市,企业招工难现象也较为普遍。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权益保障、企业扩张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专家分析,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为了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情况,浙江一些地方和企业纷纷寻找对策。如在号称“童装之都”的湖州织里镇,企业老板们为了留住日益紧缺的工人,不仅为春节期间返乡的工人派专车接送,甚至还有老板在大年初八专程赶到安徽、江西,一家家给拜年。民工的月工资平均也从1200元涨到了1400元。与此同时,浙江省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全年共为24.8万名劳动者追回6被拖欠工资2.3亿元,督促补缴社会保险费487.7万元。材料32003年10月,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个小山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向前来走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出了家里的困难,她爱人有2000多元钱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听完熊德明的讲述,温家宝为她讨回了工钱。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全面“吹响”了向困扰农民工多年的“顽疾”宣战的号角,紧随其后的是全国各地掀起的“讨薪风暴”,农民工的权益开始得到有效保护,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6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要求,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明确要求流入地政府制定义务教育收费标准时,对农民工子女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4年12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比较系统地明确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市通过完善农民工相关政策,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200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同年9月,原劳动保障部等九个单位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调查掌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推进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2004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取消农业税,这一惠农政策,直接带动了农民耕田种地的积极性。一位在海口打工的农民叶先生说,取消农业税可谓盼望已久,取消农业税将给农民带来干劲,给农民发展带来后劲,将会为农民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良好机遇。叶先生准备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乡把荒废多年的田地重新翻种起来。据了解,像叶先生这样决定回乡种田的农民还大有人在,取消农业税7后,出现了大量往年开春就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家种地,吸引了部分在城市经常“吃不饱”、岗位低薪的农民工返乡种田,从而出现了局部企业用工紧缺的现象。材料4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背景下,制造业,尤其是沿海地区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