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题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学号:0943004454344姓名:苏文云分校:株洲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点:攸县电大站指导教师:彭祖德2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3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一)认识偏差………………………………………………4(二)资金缺口………………………………………………4(三)农民思想观念落后………………………………………………4(四)环境问题严重………………………………………………4(五)农业产业化有待提升………………………………………………5二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5(一)端正思想,科学规划………………………………………………5(二)提高生产,增加收入………………………………………………5(三)推进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社保体系……………………………5(四)政策扶持,加强农村产业化建设………………………………6(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6三结束语………………………………………………6参考文献………………………………………………73内容摘要: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各地都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各类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解决措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原理,讲的是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如果不注重三农问题,就会制约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很显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认识偏差有的地方干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将新农村建设变为彰显政绩的形象工程,不顾农村实际,急于求成。为了能够“彰显”自己的“功绩”,只注意一些表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建设新房子那么简单,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以为修了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使得农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然表面很风光,但是却负债累累。农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不如以前,农民都怨声载道,使得新农村非常空洞,甚至有的人说“建设新农村好几年,建好回到解放前”。(二)资金缺口新农村建设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而要抓好各项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资金保障。自实行税费改革后,政府投入资金仍然有限,农民自身并不富裕,自筹资金存在很大的困难。虽然有的农村企业家选择在家乡兴办工厂,资助新农村建设,但是这些资金对于需大量投资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除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以及民用基金几乎没有参与。即使有的民用机构资助一部分,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以致农村基本的设施建设都举步维艰。(三)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观念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包括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在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以致造成在争取政府拨付资金时积极,自己出资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例如,在引入自来水工程的过程中,本来时由各家各户出5资修建,但是由于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够,认为这是国家的事,不应该由他们出钱,所以都“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出那份钱,最后连自来水都引入不成。(四)环境问题严重一方面由于农民的环境自律意识差,农村大部分村庄普遍存在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摊点乱摆、牲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等问题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现代化农业生产也造成的各类污染。在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成为提高土地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大部分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还有各类乡镇企业乱排乱放,造成的各类污染,农村的环境问题令人堪忧。(五)农业产业化有待提升对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了阻碍。现行分散的土地经营,土地流转中,尊重农民的自主经营权与产业发展区域化这两者之间形成了矛盾,“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受到局限,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机遇与空间相对小,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产业化发展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与之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加之种子、化肥、饲料等主要农资直线上涨,增加了农民现金支出。现在多数农民仅限于在承包的土地上作业,产业单一,大量富余的劳动力找不到就业门路,尤其是中老年劳动力就业更加困难。二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一)端正思想,科学规划各农村干部要加强思想认识,新农村建设不是昙花一现的政绩工程,应切实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从而改变不作为,脱离实际的错误思想。在具体的规划操作过程中,坚持“一村一图”、“一村一景”;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功能全的要求科学布局,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超前性,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筹规划道路交通、水利电力、商贸通讯、教育卫生、文体休闲等公共设施。通过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住上整洁房、喝上清洁水、走上平坦路。(二)提高生产,增加收入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切实抓好农业科技创新、良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6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抓住农业特色品牌和农产品市场这两个促进生产发展的关键,提速发展农村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发展田园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民生活,真正步入小康。(三)推进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社保体系一方面要扎实抓好农村道路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通信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务之急是要切实解决农村交通“瓶颈”制约,彻底改变农村通路不通车的现状,加快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提速发展乡村交通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强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者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新品种的推广,为农村培训人才。同时要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对接、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抓紧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研究解决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解除广大百姓的后顾之忧。(四)政策扶持,加强农村产业化建设一方面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大量资金的投入作为物质保证,这不是农村集体经济自身能够一力承担的,因此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倾向、两个支持”的论断,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的反哺力度,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类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研究并通过贴息、税收、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针,坚持不断调优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产业经营上规模、上档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效益,使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要做好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两篇文章,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农民我国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差异大,资源多样性表现出生产优势的多元化。因此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成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引导农民转向高价值、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政策指导上要促进异地农产品的消费和相互交流,大力提倡农民消费异地农产品,减少自给农产品的比重,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新突破为基本构架,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发展地区优势产业。(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村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视,一方面,按照绿色产品生产的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减少污染源;对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结构,使产业的选择与区域的资源环境相协调。让绿色带出产业、带出发展、带出经济,更快、更强的发展农村经济。另一方面,应在农村加强宣传引导,将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成为百姓的一种习惯。构建以人为本的生存环境。三、结束语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时,我们一定要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并从农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一切做到以人为本,以实际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早日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真正改善百姓生活,提高农村发展水平。8参考文献:【1】宋洪远、赵长保、张海阳《关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经济要参》2008年10月12日出版2008年第62期总第1792期)【2】《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贺雪峰《论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版【4】谷素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商业时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