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福建省高考政治试卷解析刘晖(永安三中)一、试卷结构及考查的内容比例二、试题特点分析三、教学复习建议一、试卷结构及考查的内容比例(表一)题型模块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选修三选修四合计选择题分值1212121248题号25-2728-3031-3334-36非选择题分值1210812101052题号39(3)39(2)39(1)39(4)42(A)42(B)合计242220241010100二、试题特点分析今年高考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卷所有试题都折射出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试题考查考生的基础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体现在考查的内容中,强调知识掌握的全面性(见表二)二是体现在设问的指向性上,对答题的知识要求明确。今年高考试题的一个重大特点在于设问的指向性更为明确,如“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等等。设问指向性的明确,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就更为具体。1、基础性题号题型考查内容25选择题经济生活:对外开放26经济生活:择业、就业观,自主创业27经济生活:供求与价格28政治生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9政治生活: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30政治生活: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31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32文化生活:中华文化的特征33文化生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先进文化34生活与哲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5生活与哲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6生活与哲学:意识的能动作用表二:39(1)非选择题文化生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9(2)政治生活: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39(3)经济生活:财政的作用39(4)生活与哲学: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42A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依法治国42B科学思维常识:思维创新备注:从整份试卷的角度来看,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均匀地分布在除哲学第一单元之外的十五个必修单元的内容里。2、新颖性(1)考点呈现方式的新颖。考纲对政治学科考点的要求总共有200多个,而高考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含选做题)一共只有18题,如何在这么少题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覆盖考点是命题的一个难点,今年高考试题通过“一题多点”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一题多点”是指在一个题目中通过巧妙设置备选答案或多角度设问的方式同时考查多个考点。从单题的角度来看,命题的内容跨课和跨单元,使有限的题量资源,得以充分利用。25.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经济生活,涵盖了第一、第九、第十一课的内容。30.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民间”互动模式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②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质询权③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④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和汇集民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政治生活,涵盖第一、二两个单元内容。31.《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文化生活,涵盖第一、二单元内容。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哲学生活,涵盖第三单元辩证法内容。39.3的答案,可以涵盖经济生活的全书内容。(2)考题题型设置的新颖今年高考仍然保持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但是非选择题在具体类型的设置上与过去有新的变化。第一,39题以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大的背景展开,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第二,39题的第二问“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评析题这种题型在福建省的高考中是第一次出现。第三,39题的第三问“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题目要求考生从材料所给的两项措施中选择一项进行回答,这种具有可选择的考题在福建省过去的高考中也是比较罕见的,它体现了开放性、个性化、选择性的新课程理念。(3)背景材料选用的新颖。25题与24题共用一个材料,以往高考选择题中也有“一材两用”甚至“一材多用”的情况,但是政治考题与历史考题共用一个材料还是第一次。27题选用了一则以“买方市场”为题的漫画做背景材料,显得生动活泼。39题把历史中的“萧规曹随”、“文景之治”、“无为而治”等材料与当前金融危机的时政热点材料结合在一起,也与过去非选择题背景材料的选用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了时代性与文化性的统一。3、生活化突出生活化,体现对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注,体现对学生日常生活体验的关注。今年高考许多试题的背景材料及答案都与社会生活及热点背景相关。如:26题社会就业问题、27题到商场中购物、30题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36题H1N1流感、39题金融危机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并且这些热点与课本“双基”知识结合密切,设题方向正确,材料的“使用价值”较大。生活化的试题背景,增强了试题的亲切感以及知识的实用性,体现了学科特点。4、地方性今年是我省综合科首次自主命题,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选用本省的材料,体现了选材上的地方性。如28题“自1996年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对口扶贫协调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如31-32题“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回答31-32题:31.《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32、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民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以上几道题目都有很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试题的不足之处设题平淡,没有能够让人感觉出彩的题目。平稳过度并不意味着平淡过度。选用的漫画材料没有什么新意。降低试题难度也不是降低标准。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更无法体现让改革者受益的指导思想。(过程无法考)不要质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课改的决心,也不要质疑那些参与命题的大学教师的智慧,只要给他们一年的时间和空间,明年的变化会很大。——陈杰生(福州高级中学)三、教学复习建议1、把握方向,明确要求2009年的新课程高考,严格以省编的《考试说明》为依据,试卷体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试卷的基本框架和布局,很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没有出现超纲超本的偏题怪题。因此,今后的高考总复习应该严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明确要求,不偏离方向。2.夯实基础,丰富“知识库”夯实基础是整个总复习过程都不能忽视的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从今年高考考查的内容来看,都是考试说明中要求的主干知识,因为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失分;第二,从试题设问指向性增强看,一方面避免了考生答题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对考生的知识要求更为具体、准确;第三,从考生的答题看,对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回答较差,失分较为严重。夯实基础既要夯实知识基础,也要夯实学科技能。夯实基础要做到:一是“准”,准确理解和掌握考纲(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对必修的考点应延伸1—2级,选修的考点要延伸1级,进行细化。二是“全”,要全面复习《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放入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中去把握,实现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和点面结合。三是“新”,《考试说明》对考生“知识库”界定为,“应包括学科课内知识、重大时事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其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生活的有心人,根据不断变化的学习和生活,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更多的新知识。四是“活”,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针对性地将知识、技能与问题建立起联系,从而有效检索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从知识储备中选取知识的技能、掌握再现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具备对概念、观点的转换能力、解读图表的基本方法、运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的习惯和掌握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等等。夯实基础要注意:一是应注意对教材的使用。高考的知识深度一般不会超过教材,但无论哪一模块,都要注意与时事的融合。对时事的复习,关键在于注重方法,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产生的原因,避免死记硬背。二是要加强选修知识的教学。从今年高考可以看出,选修课程的考试也是以基础为主,难度不大,且选修部分的考点相对也较少。要注意对今年高考和《考试说明》相关题型进行比较,明确试题的形式和要求。3、注重能力,培养学科素养高考命题注重“能力立意”,以“能力立意”就是以考查能力和素质为主,其最终目标是指向考生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在试卷设计中体现为,通过考查考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掌握情况反映考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试题情境与设问的设置,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问题和答案的设计,考查考生阐释事物、论证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根据高考的“能力立意”要求,注重提高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即理论素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和泛学科素养。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1)、关注生活,一是要关注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突出时代性;二是要关注考生的生活和经验,突出针对性;三是要关注本省实际,突出区域性。此外,从时效性而言,应关注对人类发展具有长效意义的问题。(2)、关注生活的关键在于能从社会生活中悟出相关的道理,并能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关注生活要重视发挥《时事》作为丰富考生知识库,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作用,今年高考与社会热点结合的试题,其背景材料的原型大多来自《时事》。对《时事》的应用:一是对典型素材的选用,通过素材的应用,实现从素材中得出观点或用理论观点去解释素材的目的;二是重要时政观点的运用,引导学生将与问题相关的时政观点运用于答题。5.加强训练,增强有效性高考是一种纸笔考试,考生的成果只能通过纸笔得到外显,因此要把提高外显的水平和质量作为复习的重要内容,加强训练是提高外显水平的有效途径。要以《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作为题型训练的依据,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1)要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考生将知识与问题建立联系的能力。审题训练,第一,要培养学生掌握寻找“题眼”的方法,从而明确题目设问的指向;第二,要明确区分不同模块的知识,避免知识选用的混乱;第三,要特别注意纠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良审题习惯,全面分析设问中蕴含的信息。(2)要加强答题训练,培养考生规范答题的习惯。第一,要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类训练,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如“为什么”的问题,可归为原因类、必要性、重要性、意义类等;还有启示类、建议类等,使考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要求。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既要从理论层面回答,也要从现实层面回答。建议类的问题带有开放的性质,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载体,应引起充分重视,回答建议类问题时,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如何回答开放性、探究性、辨析式的问题要引起重视。第二,要训练考生掌握使用学科术语、理论与材料结合的技能。答案组织既要讲究准确、精练,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学科术语,避免答题中的理论与材料相脱节。第三,要训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