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同步测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2012·临沂)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的是()A.分封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根据材料“异姓不养”“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可知,明清律法的规定强调血缘关系问题,这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故选D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2.(2013·淄博)《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C【解析】宗法制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未必是长子,故排除A、B、D三项;综合分析材料信息可确定C项正确。3.“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2400万。导致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答案】A【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宗法制,宗法制重视血统,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家庭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因而形成了重男轻女的传统。4.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轻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改“帝”为“王”。明确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这是依据()A.皇帝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王国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能力,“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是奴隶社会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主要特点。5.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答案】B【解析】“与商贵族共掌天下”明显不对,排除A项;周公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直到秦朝才建立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排除C、D两项;在异姓诸侯国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对异姓诸侯国拉拢并控制,故选B项。6.2009年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出现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答案】C【解析】分封制下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后是士,实施层层分封,所以孤竹国内,当地长官由其诸侯任免,所以C项符合题意。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让社会也参与政治,据此可知科举制符合题意。8.(2012·丰台)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汉(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后),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①秦朝制度②秦始皇功绩③古代文字演变④秦朝灭亡原因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由材料“立号为皇帝”、“法度量……皆明壹之”“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秦朝通行的文字”分别可知①、②、③都正确,所以选B项。9.(2012·丹东)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基础建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力,防止分裂割据,所以B项正确。由限制词“优秀”可知应是积极影响,A项排除。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专制集权,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方式特点。1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维是史学界权威,其考证比较可信B.谭其骧《秦郡新考》是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准确C.历史研究受时代和史学研究者本身的局限D.两位学者的结论不一致,都没有参考价值【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任何学者的研究都有主观性,其研究成果都会受时代和史学研究者本身的局限的制约。11.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他们负责地方行政,不能定期朝觐皇帝,也没有世袭权,更不能监督监察百官(负责监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12.(2012·佛山)《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兴修全国规模的驰道需要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郡县制使皇帝的权力延伸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最有利于驰道的畅通。二、非选择题13.(2012·洛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谐、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根据材料一,说明皇位是怎样继承的。(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概括指出皇帝制度的本质特征。【答案】(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权威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位世袭。(3)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4)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拓展】“朕”与“皇帝”的称号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另法国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自秦以后,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以后,“皇帝”也成为对其它强大帝国的国君的翻译。如《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