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史学理论与方法主讲郑家福教授一、史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一)性质1、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概括和综合。2、与其他历史学各分支学科并列的学科。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关于历史科学的一般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概括和综合的性质。研究学科的性质,应考虑以下实际情况1、该学科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2、高等院校专业学科对本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3、当代科学发展对本学科的实际要求。学科的日益分化:产生了众多的历史学科;史学的综合性发展:(1)加强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系,不仅形成了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还吸收了这些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概念、范畴、逻辑体系等,促进了史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2)在各门具体历史科学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等问题。(3)反映了史学各学科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使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更加明了。并从整体上证实了历史科学的整体性,使历史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更加确切的说明。(二)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对象:历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三)特点(1)反思性。(2)概括性。(3)理论性。二、学习的意义(1)掌握历史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是历史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2)掌握历史科学的基本方法,并自觉地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开展研究工作,才能完成历史科学赋予给我们的根本任务。(3)掌握历史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性,才能明了史学发展的方向。中心任务:利用现代思维与现代科学方法的丰硕成果,从历史研究工作的实际出发,对研究工作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进行系统、具体、深入的考察,揭示它们各自的思维活动及研究方法的特点,以推动全部史学工作适应时代的需要,并沿着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迅速前进。三、学习的方法(1)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2)与理论思维的训练相结合。(3)与实践相结合。史学实践,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社会实践。四、需要弄清楚的两个关系问题(一)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用唯物史观去代替史学理论,也不能把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绝对对立起来。唯物史观既是具体的史学理论,又是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作为历史哲学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研究历史和史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普遍的方法论。因此,史学理论应当包括唯物史观的某些理论、方法,而不能把史学理论等同于唯物史观。(二)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关系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历史理论研究的对象:客观的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历史学自身。“思辩的历史哲学”“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五、教学要求与安排(一)教学安排(二)教学要求1、认真听课,积极参加问题讨论;2、做好课堂笔记;3、勤于读书;4、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静、思良史之才21世纪还应当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以及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等重要的素质。应具备5种能力和3种素质。五种能力是:(1)综合利用与支配各种资源(时间、资金、设备)的能力(2)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4)综合与分析能力;(5)运用技术的能力。三种素质是:(1)基本技能,包括阅读、倾吸、表达、运算能力;(2)思维能力,包括创新、抉择、发现并解决问题、抽象思维、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并运用事物规律解决问题;(3)个性品质,包括责任感、敬业精神、自立、自信、自治、自律、正直诚实、遵守社会公德。复习思考题1、简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对象、内容体系和学科特征。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参考书国内书目:1、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上、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2、吴泽:《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3、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4、田昌五:《历史学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5、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6、姜义华、瞿林东等:《史学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7、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8、彭卫等:《历史学的视野——当代史学方法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吴廷嘉等:《转折点上的思考——史学理论探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宁可:《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年。11、贾东海等:《史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12、红旗杂志社编《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红旗出版社1983年。13、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14、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港台书目: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三民书店1985年2、黄俊杰:《史学方法论丛》,学生书局1981年。3、王尔敏:《史学方法》,东华书局1983年。4、许冠:《史学与史学方法》,香港龙门书店1976年。5、张致远:《史学讲话》,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6、罗光:《中外历史哲学之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丛书1982年。国外文献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2、(英)R·G·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3、(苏)E·M·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上海译文出版社4、(法)雷蒙·阿隆《历史学导论》。5、(法)勒高夫:《历史的构造》。6、(美)西达·斯考克波尔:历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7、(美)福格贰、(英)埃尔顿:《两种史学观》,三联书店。8、(法)勒高夫:《历史学研究的新方法、新问题、新对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10、(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12、(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王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13、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14、拉迪里:《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杨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期刊类:1、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历史学》3、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学刊》4、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5、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研究中心《海外中国学评论》6、HistoryandTheory7、TheAmericanHistoricalReview第一章历史和历史科学第一节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一、什么是历史(一)定义古汉语:史书或史籍。古希腊语:探索、调查、研究;学术、知识、经验……《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指历史科学。黑格尔:(1)客观的历史:指已经过去了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2)主观的历史:人类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过程的认识。1、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发生、发展、衰亡的运动过程,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马克思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连的。”(《马恩选集》V1,P2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的论述(1)一切科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科学都应当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2)一切科学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对这一历史的研究,从广义上讲,也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3)一切科学都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科学都应属于人类社会历史、人类与自然关系史的一部分。2、狭义的“历史”(1)人类社会过去的事实,或者说人类社会已往的发展(运动)过程。(2)人类社会过去事实的记载或阐释(如史书、史籍)。(3)历史学科。(二)历史的特性(1)客观性否认历史客观存在性的学者:——(美)卡尔·贝克尔:“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都是不存在的。”;“历史事实就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可以使人们想象地再现这一事件的象征”,“一个概括许许多多简单事实的概括”。——(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它的资料就在我们自己的胸中。因为,只有在我们心怀之中才能找到那种熔炉,使确凿的东西变为真实的东西,使语言学与哲学携手去产生历史。”——(英)罗宾·柯林伍德:所谓史实,是历史学家“历史观念的产物”,历史的基础不是史实,而是解释和历史思想。“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并且因此一切历史都是在历史学家自己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奥)卡尔·波普尔:“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各种历史的解释;因此,每一代人有权利去作出自己的解释。”——(德)卡尔·雅斯贝思斯:“对于我们,历史乃是回忆。”——(法)雷蒙·阿隆:“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有关过去的意识是由历史的存在构成的,而人真正地有一个过去,只是由于有一种关于过去的知识,因为只有这种意识才有引起对话和选择的可能性。”——(英)爱德华·卡尔:“历史就意味着解释”。“相信历史事实的硬核客观地、独立地存在于历史学家的解释之外,这是一种可笑的谬论,然而这也是一种不可根除的谬论。”——(英)奥克肖特:“历史不是别人而是历史学家‘制造出来’的,写历史就是创造历史的唯一办法。”——(近代)何炳松:“史家所见,皆非本真,盖仅心灵上之一种印象而已”;“就事实本质而论,世间并无所谓历史的事实。”为什么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有两种生产存在: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和生活需要;②人的自身的生产:繁衍后代。由于人类社会两种生产的存在,所以,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就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不同生产方式和人自身体质形态的不同特点。人类留下的大量痕迹可以证明:①历史文献;②历史遗物(或历史文物);③“口碑”:一代一代流传在口头上的历史或传说。(2)过时性(过去性、消逝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它不能直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历史”是时间的生存物,在时间上属于过去。(3)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马克思称历史规律性问题为“历史之迷”。否认历史发展存在规律性的理由:——社会生活是一幅杂乱无章的、由偶然事件堆积起来的图画,历史事物之间并不存在普遍的联系。——社会生活即使有联系,但这种联系和发展秩序也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如上帝和神的意旨,或者人的意志或精神因素)赋予的,是一种“奇怪现象”。——黑格尔:“普遍精神”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恩选集》V2,P82-83)马克思经典论述的意义①描述了

1 / 2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