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贷危机的经济学分析目录摘要…………………………………………………………………………………………11引言…………………………………………………………………………………………11.1选题的背景………………………………………………………………………………31.2研究的意义………………………………………………………………………………31.3文章的思路与结构………………………………………………………………………32马克思的次贷危机理论……………………………………………………………………32.1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32.2危机分类…………………………………………………………………………………42.2.1伴随经济危机的次贷危机……………………………………………………………42.2.2独立发生的次贷危机…………………………………………………………………52.3危机的国际扩散性………………………………………………………………………62.4危机的实质和根源………………………………………………………………………73生产过剩和虚拟资本的膨胀一次贷危机成因的分析……………………………………73.1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元的生产过剩………………………………………………………83.2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和生产过剩………………………………………………………94.信用危机一对次贷危机本质的分析………………………………………………………104.1马克思对信用危机的解释………………………………………………………………114.2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125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125.1调整贸易战略,推动产业升级…………………………………………………………125.2刺激内需,扩大投资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增长…………………………………………12结语…………………………………………………………………………………………12参考文献……………………………………………………………………………………131摘要次贷危机是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影响的扩大能够对全球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扩展层次、传导途径进行简要分析说明,进而分析了马克思对次贷危机理论的分析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次贷危机的本质,分析产生的原因。生产过剩和虚拟资本的膨胀,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元的生产过剩,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信用危机的产生等都是引发次贷危机的根源。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的本质、种类、引起发生的原因。希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防止次贷危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作用。关键词:次贷危机,经济学分析,原因1.引言1.1选题的背景“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关于这场危机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首先一点应该为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是某些国家总量经济活动工作中可以发现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包括同时发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接下来是样一般性的衰退,紧缩和复苏,复苏又融入下一周期的扩张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是不定期的。在美国,金融经济危机充分释放其调节经济周期波动的能量。金融因素决定着现代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国际游资、汇率和货币危机、外债清偿问题等无不对经济周期起着重要的影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既可以解释次贷危机的起因和机制,也清晰地呈现了危机后经济走向复苏的调整机制。其次,则应归咎于美国金融制度的缺陷。表现为:金融创新过度;风险控制缺失;金融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金融监管主体缺位;过度投机等。最后,是美国超前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私人储蓄率一直很低。为推动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也一直提倡居民借贷消费、提前消费。长期以来,低储蓄、高消费,居民消费规模巨大,属于典型的“消费经济”。美国自二战后坐享美元作为“硬通货”的便利,用美元纸钞换取全球资源,为消费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很多人都在透支消费,而这主要是依靠借贷来实现。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2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但从2006年底开始,虽然美国房地产价格的涨势只是稍稍趋缓和下降,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剧烈放大作用,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和危机就难以遏制地爆发出来。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消费太多,则会使得储蓄减少,从而影响一国的资本积累,导致投资不足,影响经济的下一轮发展。而美国正是消费的过于旺盛,挤占了投资,导致经济出现问题的。超前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消费角度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事实表明,这种远远超过支付能力的过度消费模式是难以持久的,次贷危机将会使美国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消费方式。因此,对次贷危机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合理的快速发展。1.2研究的意义对于中国新经济的再思考,“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人们对新经济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意见比较统一的表述有如下几种:“新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形态,“新经济”是以信息为主导的经济,“新经济”是高科技经济和知识经济。总之,20世纪末,在谈论中国“新经济”时,人们大都把目光投向技术和工程发明层面,讨论信息技术、网络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天来看,这一过程既有效率的超常规跃进,也在酝酿着巨大的风险。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新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这些社会科学与工程的边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实践,比任何真正纯工程学的发明意义要大,对整个世界的影响要深刻得多。次贷危机最终向人们展现了这一点,使得人们对于20世纪末中国新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进行再思考,为将来进一步分析世界经济走势提供了多角度的视野。对经济全球化的再思考,对于经济全球化,人们大多有这样一种共识:谁能够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控制世界资源的流向和经济产出的流向为手段,以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定保证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根本利益,谁才是全球化最大的利益获得者,否则将承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成本。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扩散,这场次贷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并持续多久,事实上充满了不确定性。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的活力减弱,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对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减,次贷危机的风险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暗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大概是这次危机难于渡过的症结。31.3文章的思路与结构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研究的思路为次贷引发的此次次贷危机是社会生产要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次贷危机使世界经济失衡加剧,并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动荡将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世界贸易、金融、要素、产业及协调等格局将面临调整。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抬头,但不会泛滥成灾。本文的结构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梳理文章的思路与结构;第二章分析马克思的次贷危机理论,研究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及次贷危机的分类;找出危机产生的根源;第三章分析生产过剩和虚拟资本的膨胀是导致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第四章分析次贷危机的本质是信贷危机;在此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适当的结论。2.马克思的次贷危机理论2.1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2007年以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拖欠现象不断上升,引发了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次级债偿付危机,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形成了全球的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制度层面的方式入手,可以分析出次贷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次贷危机中包含了一系列虚拟化的过程,这一系列的经济虚拟化过程为次贷危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次级债是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的债券,属于房地产抵押债权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虚拟资本。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是建立在房地产的收益上面。马克思指出:“人们把虚拟资本形成叫做资本化,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收入按照利息计算,这样就把收入资本化了。”房地产是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性,从消费的角度看,房地产价格可以分为地价和建造成本,建造成本不具有虚拟性,但是土地具有虚拟性。土地本身是自然的产物,它的价格表现了未来地租的资本化。实际上,这个购买价格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是按照利息计算的。对于投资房地产而言,它的价格为预期的未来租金收入的资本化。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化一方面使得房地产具备了在短期内聚集大量资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房地产经济波动的风险,加大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信用杠杆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加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在房地产未来预期的收益上面,4信用杠杆的广泛应用使得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房地产作为天然的信用杠杆,一方面它是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土地的有限及房地产不可移动性使其成为相对可靠的抵押产品。这样房地产的规模就可以通过抵押迅速扩大,也带来投机的盛行。信用杠杆在次级债发行及以其为基础的交易中,使次贷危机存在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马克思指出,货币作为单纯的支付手段即包含着危机的种子。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可能性要发展成为现实性,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在资本主义很久以前就产生过,但是没有引发危机。没有危机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现实的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引出。在次贷危机中,信用杠杆并不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是对于次贷危机形成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使得次贷危机由可能变为现实。正如马克思所言,信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支付危机,其连锁反应甚至会使整个信用链条瓦解。马克思关于信用危机的预言在现实中成为了可能。2.2危机的分类2.2.1伴随经济危机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发经济危机,其根源则是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以及美国经济过度的虚拟化,这些因素决定了次贷危机是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双赤字”政策效果的积累。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美国12万亿美元GDP的30倍左右。而其他国家类似计算出来的这个比率最多只有十几倍,充分说明美国虚拟经济具有了一定的泡沫性。次贷危机根源于美国证券化债务资产的过度膨胀,即美国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次贷危机根本不是流动性短缺的危机,而是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在动摇,对美国金融机构资不抵债心怀恐惧。次贷危机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流可以被资本化。由于美元的全球环流机制,使得在美国所有的收入流,只要稳定就可以被资本化,被证券化。每一次收入流重新资本化,创造出新的虚拟资本,这种新虚拟资本代表原本的货币资本,距离最初借款人贷款就更远一步,虚拟性越发增强,常年累月积累下来,造成了美国虚拟资产的过度膨胀和泛滥。在此过程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流一再被杠杆化,形成了杠杆链,这一方面延长了风险源头到最终持有者之间的风险传导路径;另一方面,也使得各类金融杠杆的作用交织在一起,使得5经济中的风险不断增大。经济虚拟化最大坏处就是将金融杠杆的风险分布到了整个经济,也就将金融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经济。而且次贷危机向我们展示了过度虚拟经济的失败,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和过度杠杆化的衍生市场,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加强多层次市场建设,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引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