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建筑风韵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产生于15世纪意大利,对世界建筑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批欧洲移民进入哈尔滨,因而在哈尔滨的欧洲移民的建筑物,大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建筑的立面处理包含古典手法,檐壁饰有生动的植物浮雕和托檐石。屋顶常见法国的孟莎式双折坡顶,有的结合以造空的女儿墙,从而美化了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使雕塑风格更为鲜活。欧洲最大的天主教堂——“罗马圣彼得教堂”和米开朗基罗的建筑作品——“圆顶”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中央大街57号(皇宝珠宝)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状窄窗。仅在转角处设女儿墙,其轮廓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顶部冠以圆形穹顶,使该建筑轮廓富有变化。阳台金属栏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建筑檐口装饰复杂。哈尔滨Ⅱ类保护建筑。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中央大街187号(哈尔滨江沿小学校)原为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开办的秋林商行道里分行。建于20世纪初期,砖木结构,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首层以连续的腰线分割,墙面采用仿块石砌筑,二层为对方额高窗,窗口上有石膏花饰,与一层的大玻璃窗相对应。檐上做间断的女儿墙,上面饰以巴洛克式浮雕,建筑顶部的转角突出,屋顶轮廓富有变化,檐口下有精美的装饰造型。哈尔滨Ⅱ类保护建筑。文艺复兴建筑风格117——121号(香港啄木鸟服饰)建于1935年,砖混结构,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采用仿石块砌筑,有明显的凹槽分割,形成水平线条,强调建筑基座的稳定感。建筑的檐口下设流畅复杂的花饰纹样,转角处设主入口,其上设铁艺栏杆阳台,造型个性鲜明,做工精湛。顶部花饰突出,建筑轮廓起伏,变化清晰。哈尔滨Ⅲ类保护建筑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不圆的珍珠,转意为非常规的美,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来称呼那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建筑师们以自由奔放的格调来表达世俗情趣,一反僵化的古典形式,于是形成巴洛克建筑风格。在哈尔滨的建筑中,典型代表是教育书店。教育书店教育书店(原松蒲洋行,I类保护建筑,砖混结构)巴洛克建筑风格教育书店原为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开办的松浦洋行。始建于1916年,1918年竣工。设计师为俄国人А.А.米亚科夫斯基。砖混结构,仿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富丽堂皇,以古典柱式控制立面构图,表现形体的光影变化。入口处上方有两个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撑托着圆弧型阳台,雕像为雕塑家阿.罗曼的作品。深红色阁楼、孟莎式屋顶和半圆穹顶创造了优美的天际线。哈尔滨Ⅰ类保护建筑。秋林公司(原秋林洋行,1904--1908年建,II类保护建筑,原为二层砖木混合结构,1980年扩建为四层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国最为突出。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巴黎的圣心教堂。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原商行,协和银行,1917年建,II类保护建筑,砖木混合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原为犹太人А.Л.奥昆大楼。建于1917年,1936曾为白俄协和银行,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造型以仿块石形式砌筑,形成深凹缝饰,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感。采用扁平的穹顶装饰屋顶,女儿墙富有变化,二层窗口采用爱奥尼柱式壁柱支撑拱形券额,一层采用大落地窗,体现商业建筑的特点,立面造型生动。哈尔滨Ⅱ类保护建筑。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源于欧洲,是为突破“折衷主义”而出现的新的建筑艺术风格。其特点为力图摆脱古典传统形式,创造一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凝练手法和简化装饰。建筑特色是外形简洁,常用简单的流畅的几何曲线。门窗洞口常采用圆角方额;突出曲文凹凸花饰和流水曲线砖垛装饰;檐口部位与众不同,富有雕塑性。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在1898年以后,哈尔滨出现了新艺术运动建筑。层数不高,各层门窗做有机的变化,楼梯、栏杆、阳台的金属构件模仿植物形态,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新艺术运动建筑又译为摩登式建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不到10年,而在哈尔滨却持续30年。应该说,哈尔滨是新艺术运动的终结地。哈尔滨马迭尔宾馆(原法籍犹太人宾馆,1913年建,I类保护建筑,砖混合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马迭尔宾馆原为俄籍犹太人И.А.卡斯普经营的旅馆。始建于1906年,经两期建设,1913年全面竣工。设计师为С.А.维萨恩。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建筑造型优美舒展,外墙装饰精致典雅,女儿墙轮廓和穹顶形式多变,体现了欧式建筑的精华。檐口曲线自由流畅,立面阳台栏杆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植物纹样造型极为优美。哈尔滨Ⅰ类保护建筑。其他建筑风格防洪纪念塔建于1958年,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修筑永久性江堤而建造,是哈尔滨的象征。设计师为巴吉奇、李光耀和兹耶列夫。整座塔高22.5米,刻有“塔镇江天”,由20根7米高的古罗马式回廊围绕。塔基前有两层水池,上层标志1957年洪水最高水位120.30米,下层标志1932年洪水最高水位119.72米。水池之上的水位标注线则标志着1998年洪水最高水位120.89米。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英雄们高举红旗的立体塑像,象征着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次次战胜洪水的英勇与团结。哈尔滨Ⅰ类保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