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常见意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由思乡进而思人而生离愁,孤独,飘零之感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形象之一: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思乡怀人烘托情思月亮鉴赏下面几首诗歌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往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八月写此诗。②闺中:指妻子。只:只是。③怜:可惜。未解忆长安,孩子们不懂得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④香雾:雾本没有香气,香气是从用香皂之类洗过的头发中飘出。云鬟:形容头发稠密蓬乱。清辉: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手臂。⑤倚:靠着。虚:空。幌:帷幔。形容悬挂起的帷幔,这里指门帘。双照:指月亮照着两人。①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以希望之辞作结,这一结尾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①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月代表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人自己思乡却从对面落笔,推想妻子在家乡望月忆己,此时诗人自己客居长安并且被掳羁押,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境遇凄惨,望月思妻念子,衬托了诗人的这份思念和离愁更深更浓,表意曲折含蓄。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以希望之辞作结,这一结尾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何时”二句虚写了将来与亲人团聚,化悲为喜、共享天伦的场景,此句以将来的美好反衬现在孤寂和悲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感情更浓烈。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①十五夜:中秋的晚上。②地白:月光满地.冷露:清冷的露珠。据说露珠是由月光照射产生的。③秋思:秋天的忧思。也是古乐府琴曲名。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地白”二字,写的是月色满地,写出了小院的“清幽、淡雅”,“无声”则表现出其“静谧、安详”的境界。“望月”寄托了思念之情,自然是抒发了“故园、故人之思。”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喻人、言志)形象之二:菊、梅、松、竹、兰“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郑思肖《寒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傲霜坚强隐逸高洁清高脱俗菊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杜甫《江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梅花不畏严寒冰清玉洁孤傲清高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高洁孤傲、顽强不屈的品格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松柏傲霜斗雪孤直耐寒坚贞不渝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赞美不屈,坚贞的品格)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1.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释】①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境。驿:驿舍、亭驿的简称。②阳月:农历十月。至此回:古代传说,大雁南飞到大庾岭后就折回。③殊未已:还是无法停止。④瘴:南方深山密林中的郁蒸之气。⑤望乡处:指岭上高处,即“陇头”。梅:大庾岭气候早暖,十月就可看到梅花开放。《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流放时途经大庾岭之作。⑴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⑵这首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⑴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1、借景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2、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应”,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表现了诗人怀土思乡而又归期未卜,想以望梅自慰却又不知能否实现的凄切缠绵的情怀,同时,也借梅花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坚贞不屈。阅读下面三首诗,做后面两个小题。(6分)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陶渊明《问来使》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王安石《道人北山来》(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试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人格特点。(2)从风格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说说这三首诗的共同特点。1、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分别是菊、梅、松,体现了他们高洁坚贞的人格情操2、风格平易,语言浅近(语言质朴)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柳》)柳枝惜别之情思亲之意怀乡之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柳”絮漫天飞洒,飘忽不定,含离散、漂泊之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气氛。(2)作者为什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中寄李二》)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谐音双关爱恋思念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惆怅凄凉悲伤的象征喻指光阴易逝、青春难再梧桐凄凉悲伤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题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触景生情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乌鸦、猿、蝉、马嘶:萧萧斑马鸣李白《送友人》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县斋愁坐作》)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