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化教学目录CONTENTS一道德与法治课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二怎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化教学3一、道德与法治课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4道德与法治课是以综合课程形态出现的一门新型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的体现5具体体现在:(一)课程设计的综合(二)课程内容的综合(三)课程实施的综合(一)课程设计的综合6强调了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整合强调了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的内在联结《道德与法治》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分科型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跨学科的综合,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等生活领域为主线,围绕小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从其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形成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出发,选择内容,形成单元主题及课题。7(二)课程目标的综合8品德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法治大纲目标——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二)课程目标的综合9学法: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析行为规则。尊法:崇尚法治、敬畏法律,树立法治信仰。守法:依法行事,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法:用法律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用法律来监督公权力不能滥用。(三)课程内容的综合10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宪法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和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课程的优势11A•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地、整体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B•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特点C•有利于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避免学科本身距离生活过远D•有利于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避免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地割裂道德与法治课以综合课程出现的优势12课程载体更为丰富课程内容更加丰满更能紧密联系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化教学的必要性13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小学品德课的任课教师对综合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存在的问题141.但还有较多教师难以摆脱分科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完全依据综合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性教学。2.教师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缺乏某些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以上问题,一直困扰着该课程教学,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如何依据综合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的非常有必要道德与法治课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15综合化教学最主要意义:使儿童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形成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视野,获得自身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综合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化教学是实施该课程的必然选择道德与法治课综合性教学的必要性16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品德课学习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而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又进一步将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引导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17二、如何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化教学怎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化教学18(一)教学目标的多维(二)教学内容的融合(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四)教学途径的多元(一)教学目标的多维19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可观察和可评价的,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用行为动词来进行表述。(一)教学目标的多维20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区别: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最低要求,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时要科学确定教学目标21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四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大众媒体。2.让学生知道大众媒体的作用。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看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资料等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描述的是教学要点,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进行表述的)正确的表述是26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是大众媒体。2•懂得大众媒体可以帮助自己了解信息,扩展视野,丰富知识。3•愿意养成借助媒体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确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1.一节课目标定得过多2.先设计了教学活动后再确定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不简洁明了4.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本班学生实际5.教学目标没有操作性(二)教学内容的融合28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单元主题统整的方式把相关领域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教材内容包含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每课都设置了小标题,每个标题中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反应课题所指向的主题教育。教学要充分考虑每个单元、每课一课及小标题中内容的相互联系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29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运用整合的观念和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各种资源达到有机地整合。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要多视角地去看。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30学生、家长、社区生活社会环境、书籍、网络……都成为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状等方面对教材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教材分析33本课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人文都作了简单的介绍,以点带面突出了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引导学生懂得对不同文化要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从而使课文的思想性更为深远。(三)学习方式的多样34综合化学习要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其学习方式将主要有:1.体验学习2.探究学习4.问题解决学习5.小组学习3.案例学习1.体验学习35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1.体验学习36体验学习的特点•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1)•体验学习是参与社会的各种亲历活动和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2)•体验学习大体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3)1.体验学习37体验式学习的主要方式(1)情景模拟式体验模拟某种情景,可利用录音,音乐,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感染力较强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一种体验,通过这种情景模拟,把用文字表现的道德理念和信条转变为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的活动,并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学生对道德观念学习又实践,收获应该比纯粹的文本学习更大1.体验学习38体验式学习的主要方式(2)观赏体验式观赏式教学,就是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够给观看者强烈情感冲击的电影、录象、图片、实物,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给人们的情感予强大的冲击,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并升华到教学内容上。1.体验学习39体验式学习的主要方式(3)阅读感悟式动人的文章、优美的诗句,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文笔的优美,还能感悟到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美文,让学生阅读感悟,促进学生获得对某一情感、某一道理的深刻体会。401.体验学习41体验式学习的主要方式(4)实践体验式将学生带到现场去观察和访问,让学生现场获得感受。如:外出参观和考察1.体验学习42体验学习存在的问题:1.情景设置或角色扮演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如:打120急救电话、110报警电话时,让:生扮演接线员就不太符合生活实际2.为体验而体验,设置的情景缺乏真实性,没达到体验的目的•如:让学生体验地震时人被水泥板压的感觉3.只有个别学生体验,而没达到全体学生的体验1.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致2.要尽可能接近真实生活3.要尽可能让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1.体验学习43情景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2.探究学习44“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将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2.探究学习45探究学习的特点(1)探究学习不能够将过程和答案全部直接呈现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最重要依据;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尝试;(2)探究学习活动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给予学生以自由探索、创造的机会,这是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础。例:一节历史课46内容:制作历史事件表历史人物专访对历史人物的讣告对历史人物的颂文历史电影评论一本书的书评史评一幅历史画的画评假如历史可以假设献辞要求:一、选择其中三个内容,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二、作业封面设计要求:1.采用美国历史的艺术表达形式.2.镶嵌历史名人的名言3.案例分析47案例式学习的主要特点案例是一个生活中的故事,这个故事中蕴含了道德或法律的元素,道德和法律都不应该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条文解读,而应当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事实呈现和规范分析,它是鲜活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再现。1.案例分析48选择案例要注意的问题•所选案例具有典型性。(1)•所选案例具有思考性和疑难性。(2)•所选案例具有道德和法律的推理性。(3)案例49师:前两天,我去水果店里买水果,看到一箱一箱的猕猴桃,上面写着:每箱30个。我问“老板,猕猴桃多少钱一箱啊?”老板说:“便宜,80!”“你把箱子打开我看看吧。”“用不着看,放心嘛,没有坏的!”于是,我就买了一箱,回家一看,怎么只有26个?还有好多坏了的!我该怎么办?我怎么跟他说?我还可以向老板提些什么要求?如果他不讲道理我怎么办?(学生自由回答)师:为这事儿我询问了我的律师朋友,他告诉我:依照咱们国家的《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你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引出《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第三十九条。4.解决问题学习50解决问题学习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实际问题,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之方案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的、关联的、多角度、切合实际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没有固定的学习步骤,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案。案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解决问题学习51发现问题发现学校有许多乱扔的垃圾调查研究学校乱扔垃圾产生的原因分析思考可以怎解决学校乱扔垃圾(增加垃圾桶、大型活动时,设立临时垃圾桶)解决方案向校长提出合理的建议5.小组学习52小组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大家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个人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4.小组学习53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新课程实施以来,一节课中教师要组织几次小组讨论,老师提出问题后,前排的同学转过头去,叽里呱啦说一阵,一两分钟后,再在全班汇报,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4.小组学习54问题:第一、这样的讨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四个孩子叽里呱啦的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第二、学生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尤其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碰撞第三、讨论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还没进入合作学习状态,教师就要求停下了第四、讨论后汇报时,所代表的仍然是个体的意见而不是集体的意见这样的小组学习是无效的4.小组学习55思考是否所有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4.小组学习56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指在4-8人之间开展的互相帮助、相互切磋、互相支持、相互探讨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束时,小组成员要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和整合,并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4.小组学习57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小组成员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谁是召集人,谁做纪录,谁先发言,谁控制时间,谁代表小组发言。每个角色,组内的成员要轮流做。每个孩子都要有做记录员的机会,都要成为召集人的机会,还要特别关注孩子在讨论中的状态,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发言,也会去倾听别人发言。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