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入新课《背影》是一篇记实散文,朱自清作,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及和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2、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4、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深情。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中国著名诗人,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作品收在《朱自清散文全集》里。主要内容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读准字音交卸xiè奔丧sānɡ橘jú子晶莹yínɡ迂yū腐琐屑suǒxiè栅zhà栏差chāi使狼藉jí蹒跚pánshān簌簌sùsù踌躇chóuchú颓tuí唐拭shì去多音字栅zhàshān栅栏栅极背bèibēi背影背书包禁jìnjīn禁止情不自禁丧sāngsàng奔丧丧失差chāichāchàcī差事差别差不多参差不齐学习词语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拭shì揩擦。搀chān在旁边扶助。交卸jiāoxiè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狼藉lángjí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sùsù纷纷落下的样子。赋闲fùxián指失业在家。游逛yóuguàng游览;为消遣而闲。踌躇chóuchú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马褂mǎguà穿在长袍外的对襟短褂。蹒跚pánshān因为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tuítáng衰颓败落。琐屑suǒxiè细小零碎的(的事)。触目伤怀chùmùshānghuái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差使chāishǐ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这里指职务。奔丧bēnsāng从外地急忙赶回家处理亲属的丧事。典质diǎnzhì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祸不单行huòbùdānxíng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来临。亏空kuīkōng所欠的财物。勾留gōuliú短时间停留。妥帖tuǒtiē恰当;十分合适。情郁于中qíngyùyǔzhōng感情积聚在心里。不能自已bùnéngzìyǐ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分析结构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情景,表现父爱子的真挚感情。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怀念之情。自主学习1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背影为线索。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出现了四次背影。3、本文着重写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看见的那个背影。4、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深切怀念之情。自主学习21、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作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2、课文题目是背影,而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呢?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点明这是难忘的背影。第1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3、“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4、第3段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描述了家境的惨淡。结合刚才所讲的祸不单行来看,这两段文字阐明了作者当时的家境是非常的困难。而这又在整篇课文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这些都是另人伤心的事情,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为了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所以这两段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描述家境,渲染悲凉气氛。”第2~3段:描述家境惨淡,渲染悲凉气氛。5、在第4自然段中,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作者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强调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细心关照。通过两次“再三”和两次“踌躇”都可以表现出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儿子。6、第五段中共出现过几次“聪明”?请找出原文并做分析。①“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并不是父亲说话不得体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可是当时作者并没能体会到父亲的想法。而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时候太不成熟了,自以为是,心里面很内疚,这里的聪明是反语,是糊涂的意思。②“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以父亲的经历,他怎么会看不出这种人情事理呢!只是“我”当时完全不能领会父亲的用意,这里的聪明也是反语,是作者对父亲的关怀的一种反省!悔恨自己不理解父亲,是愚蠢的意思。7、在第四、五这两段中,作者几次提到我的年纪?请找出来并作分析。作者两次提到我的年龄,“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亲的做法并不理解,觉得没必要,这也正呼应了刚才所讲的两次聪明的悔恨自责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对我的关照是细致入微的。第4~5段:车站送行,细心关照。自主学习31、第六自然段主要写的又是什么呢?主要描写了“我”在车站看到的父亲的两次背影。2、这一段中,第一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父亲去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3、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第一次这个背影的?先写父亲的外表和衣着,“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接着再写父亲爬月台,这样就能把父亲的爬月台画面更好描绘出来。交待父亲是个胖子,是为了后面的爬月台做铺垫。4、父亲的衣着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为什么突出了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5、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蹒跚。它的意思是因为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6、写完父亲的蹒跚,作者又写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来描写父亲爬月台?①父亲爬月台;②动作描写;③“攀”、“缩”、“倾”。7、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8、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9、用“倾”字有什么好处?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10、作者看到这样的背影,他的反应如何?“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作者被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11、这一段中的第二次背影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在父亲慢慢远去的时候看到的。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背影,由清晰可见慢慢变成再找不着了。12、当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正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内,他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作者流下了眼泪,内心非常感伤,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而悔恨。这是一种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13、在第七段中,作者此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什么原因?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背影开篇点题难忘“背影”——开门见山交代背景引出“背影”——做好铺垫望父买橘刻画“背影”——形神交融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催人泪下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照应深化父子情深主题思想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的思想感情。巩固练习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2、文章第六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景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①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外貌、衣着、动作及我自身情感烘托来描写父亲的背景的;②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3、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我认为父亲的言行过于守旧,有点不大理解父亲。然后,父亲为我去买橘子,从父亲的穿着和动作中,我了解到了父亲生活的辛酸,后来父亲走了,又对我关怀备至,使我非常感动。几年后,我又回想起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4、第四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父亲到南京谋事糊口,心烦事忙,本已说定不送儿子,但“终于”不放心。这里两次使用动词“踌躇”:“颇踌躇了一会”,时间较长;“踌躇了一会”,时间较短,表现出思想矛盾尖锐,内心斗争激烈。5、语句赏析【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赏析:淡淡的叙述,淋漓尽致地勾勒出家中惨淡的光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热情形成对比,更凸显出父爱的深处、伟大。【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赏析:细节描写,通过父亲的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赏析:体现了父子间的相互体贴和关怀,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体胖的父亲买橘子并不轻松,只是想到要替儿子做的事已经做到了,尽管很累,但心里却很踏实。【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赏析:写父亲老境颓唐,既表现了父亲经受的生活压力和命途磨难,又表明多年后的“我”对父亲的理解比车站送别时更加深刻了,叙述中难掩淡淡的哀愁。6、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样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1】表现了自己悔恨自责的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对我的关照是细致入微的。【2】在长辈面前,我也有过类似的表现;【3】一个人小时候,觉得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龄段,血气方刚,又懂事又不懂事,会觉得父亲并不可敬,还以为自己比父亲强。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亲强得多,也会觉得父亲可亲可敬。八年级学生在长辈面前自作聪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谈谈这个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关于父爱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