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历史作用。BC11CBC771西周春秋BC476BC221知识准备:先秦时期的朝代更替战国秦朝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BC770BC475夏商朝朝魏秦赵齐楚燕韩匈战国七雄形势图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原问: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分裂走向统一历史趋势•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表现:1、经济2、政治3、军事4、思想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改革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为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思考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巨大变革,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铁器使用牛耕推广生产关系私田增多;井田制(公田)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政权机构、法律制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等)生产力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政治领域:各国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思考2: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浪潮中,主要有哪些著名的变法活动?2、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改革时期主要改革核心意义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井田制开始瓦解,开始承认土地私有,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鲁国实行初税亩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各诸侯国进行全面变革,确立起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形成。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二、秦国商鞅变法思考3: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地处西部,受夷狄影响大,国家落后,中原各国以夷狄遇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历代国君立志图强。旧贵族: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徙木取信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大变革历史潮流(根本原因)(一)历史背景:②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直接原因、目的)③秦孝公重用商鞅(前提条件)⑤论战和徙木取信,为变法作了舆论准备④法家思想是变法的理论武器(二)变法时间:(三)变法内容: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探究4:根据材料,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变法的核心内容发展农业厉行法治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领域主要内容作用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习俗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奖军功)打击奴隶主旧贵族提高秦军战斗力废井田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封建制度确立废分封制,推广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制订秦律,轻罪重刑实行什伍、连坐法法律严酷强化对人民统治焚烧诗书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禁私斗;禁行贿;分异令移风易俗有利国家1、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B练一练:练一练:•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D、重农抑商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确立封建制度影响最大的一项是: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3、《战国策.秦策》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4、欣赏一则小话剧: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从上述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对秦封建化起决定作用•最能说明其彻底性的是•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作用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分封,推行县制什伍连坐制思考4: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一:1、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2、“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稀衡,正度量,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畜积,习战阵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燕国人蔡泽)3、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哪一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史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亦足以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卒受恶名于秦……”3、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了。(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局限性进步性(主要方面)①是战国最彻底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②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③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④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①法律严酷导致统治暴政,激化社会矛盾②文化专制政策束缚思想文化发展;③从短期看,重农抑商促进小农经济发展;但从长远看,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思考:原因:粮食价格低。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商人)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入)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商鞅采取重农抑商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新兴的封建社会落后的奴隶社会性质移风易俗陈规陋习习俗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百家学说文化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外交全国皆以军为荣,虎狼之国秦兵不敢东向军事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统治政治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井田制为基础经济变法后变法前(五)商鞅死,秦法未败《史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死。问:商鞅变法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判断改革成败的因素: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思考5:商鞅的悲剧人生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中期政治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卫国人,与卫国国君同族,故称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在秦有功封于商,又称商鞅。熟悉李悝、吴起等变法理论及实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求贤。他由魏入秦,取得信任,被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约20年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太子的老师鼓动太子反对变法,商鞅就处罚了那两位老师,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脸上刺了字。旧贵族心怀怨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结果被杀,诛连九族。尸体被五马分尸。这是古代的一种非常残忍的刑法,就是把人的四肢和头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让马车向不同的方向奔跑,撕裂人的肢体。但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收到富国强兵的成效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变法所确立的封建体制并没有中断继续发展.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⒊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六)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改革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潮流(最主要原因)②最高统治者支持,商鞅的政治才干③指导思想(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措施坚决,敢于和旧势力斗争(七)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八)商鞅变法的启示①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动力;②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③改革要敢于和旧势力斗争;④改革重在制度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小结: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1、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增强B.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行C.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统治者增强国力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C练一练:2、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实质是:A.新旧土地制度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C.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D.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B练一练:3、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②都促进了社会发展③改革性质完全相同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A练一练:4、战国时期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D练一练:5.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旧贵族特权C练一练:6.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兼并战争的需要D练一练:7.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有利于激发生产者积极性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A练一练:8.商鞅变法时守旧贵族唆使太子触犯法禁,商鞅没给太子动刑而严惩太子师,这说明:A.是太子师教唆太子犯禁的B.太子推卸责任C.商鞅无法摆脱旧势力的约束D.商鞅惧怕太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