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讲述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教学目标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外贸体制改革教学重点与难点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利弊“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入世前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改革逻辑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体制的完善第一节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概述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特征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评价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一、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概述(一)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含义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性质外贸体制和其他经济体制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应相应地变革对外贸易体制,以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的战略作用。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特征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对外贸易统制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一)单一的公有制除对外贸易部所属总公司和口岸分公司外,任何地方、任何机构不允许做进出口买卖。(二)实行对外贸易统制对外贸易统制集中表现在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以及全面的计划控制。(三)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各外贸进出口公司经营活动全部由计划调节,由此发生的全部盈利或亏损也全部由国家财政平衡。(四)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我国的贸易保护是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并重的多重贸易保护。平均关税水平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非关税壁垒方面是以强有力的直接行政干预为特征的。三、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评价积极作用严重弊端(一)积极作用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扩大出口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有利于配合外交斗争,粉碎封锁禁运(二)严重弊端独家经营,产销脱节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四、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改革”与“开放”的交汇点(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与先驱(一)外贸体制改革是“改革”与“开放”的交汇点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其目标都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与外贸体制改革的关系,体现的是强制性和引导性制度变迁的结合,它不仅仅是前者对后者的规定、牵引,还表现在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推进在许多方面推动了传统经济体制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新体制的蜕变,表现在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二)外贸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与先驱我国的对外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对外援助、对外工程承包等内容,其中对外贸易是对外经济交流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其它各项经济交流活动的基础。对外贸易的发展决定着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成效不仅作用于对外贸易活动本身,而且对其它以贸易为基础、与贸易密切相关的各项对外交流活动都势必产生重大影响。1.外贸体制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响2.外贸体制改革对引进技术的影响3.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第二节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国际贸易理论所建议的外贸体制改革路径及次序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次序(一)国际贸易理论所建议的外贸体制改革路径及次序国际上讨论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指贸易自由化过程,即由保护型对外贸易体制向自由、开放的对外贸易体制转变,其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方式与力度。(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次序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基本上也是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但中国原先保护对外贸易体制的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自由化过程必须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完成,因此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自由化问题,而必须顺应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次序和步骤。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一)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1.主要措施1979年,以给广东、福建两省灵活经贸政策为起点,下放外贸进出口总公司的经营权,扩大地方的对外贸易经营权,旨在调动地方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2.改革效果上述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外贸易的中央高度集权,加速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1.主要措施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经营权各地方经过批准可以成立地方外贸公司批准19个中央有关部委成立进出口公司批准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口业务赋予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可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和有关原材料的进口2.改革效果发展各类外贸企业,拓展对外贸易经营渠道,不仅改变了对外贸易领域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对外贸易的行业集中度,为对外贸易行业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十大外贸公司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年份出口(%)进口(%)198181.376.6198278.571.5198377.960.6198474.051.0198576.742.3198665.737.6198764.330.3(三)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1.主要措施1978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举措还包括鼓励工贸结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工贸联营体。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也逐步将部分产品的出口收购制改为出口代理制,并开始开展代理进口业务。2.改革效果工贸多种形式的结合,密切了产销关系,使国内部分生产企业能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经受激烈国际竞争的考验,这对提高我国出口商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四)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1.主要措施自1985年起,外经贸部不再编制和下达原计划体制下进出口的两大核心计划,即出口收购计划和进口调拨计划。1988年以后,进一步调整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管理形式。到1994年,对外贸易领域全部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只有少数极重要商品由指定外贸公司经营。2.改革效果尽管国家的这种补贴合乎逻辑,但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延缓了外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的建立。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家因这种补贴造成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对财政收支平衡形成了威胁,而且国家提供外贸补贴也不符合国际贸易规范。(五)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1.主要措施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平均关税开始不断下调,2003年已降为11%。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的削减,我国逐步开始采用非关税措施,如许可证、配额、指定经营等措施。1992年以后,随着进口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许可证、配额管理范围逐步缩小。同时在出口配额管理中逐步引进了市场化分配机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入世所作的承诺,我国将分阶段大幅度削减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贸易限制。2.改革效果商业政策手段正是向市场化体制过渡的一种形式。在完成计划控制向商业政策手段控制后,再按照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规范,削减贸易壁垒,向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贸易体制过渡。(六)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汇率也称汇价,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或比价,也就是用一国的货币单位来表示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2.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计划经济时期的汇率制度1979-1993年的汇率制度1994年以来的汇率制度(1)计划经济时期的汇率制度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汇率与价格一样,只是作为一种记账工具,而不起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对外汇实行“统收统支”的外汇管制制度,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高估状态,保持在1.5元/美元左右,国家通过进口盈利来弥补出口亏损。(2)1979-1993年汇率制度的改革1981—1984年采取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的双重汇率。1985—1988年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1988—1993年开始实行官方平价外汇和调剂市场议价外汇并存的人民币汇率双轨制。(3)1994—2004年汇率制度的改革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明显加大。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为各类外贸企业提供了相对平等竞争的环境。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我国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取消对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取消国际收支经常性交易方面的外汇限制,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用汇条件。3.2005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则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4)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放弃单盯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由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转变为汇率不断升值的政策。(七)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背景改革进程改革评价1.改革背景1979年至1987年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下放外贸经营权,拓宽外贸经营渠道,扩大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中央政府对对外贸易的财政补贴也因此逐年增加,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只按照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计划鼓励外贸公司扩大出口,而出口亏损则有中央财政负担。在价格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汇率高估等经营环境下,出口价格“倒挂”现象仍普遍存在,即出口销售价低于出口收购价,出口亏损严重,国家财政负担沉重。2.改革进程1987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改革1988-1990全面推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1991-1993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1987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打破统负盈亏的大锅饭体制,1987年对外经贸易部对所属外贸专业总公司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改革,这是迈向自负盈亏体制的过渡性措施。承包内容是:13家外贸专业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总额、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口盈亏总额等三项指标。(2)1988-1990全面推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总结1987年实行出口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由外贸总公司、工贸总公司及地方政府分别向中央政府承包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承包基数内中央定额补贴三项指标,承包指标一定三年不变。在外汇体制与价格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为了落实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地方和企业能承包经济效益指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全面出口退税政策等。(3)1991-1993年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在调整汇率的基础上,取消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实行出口自负盈亏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原来的承包渠道向国家承包出口总额、出口收汇和上缴中央外汇额度。对出口承包指标每年核定一次。3.对外贸承包经营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