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都市發展目錄第一章前言………………………………………2第二章台中市都市發展歷史……………………3第三章台中市地理環境現況……………………5第四章台中市發展潛力評估……………………10第五章台中市發展目標及願景…………………14第六章結語………………………………………25-1-如何營造優質國際新都,行銷台中第一章前言台中市蘊含著溫情台灣人文氣息的靈魂縮影,在追求卓越的文化建設下逐漸展露自我意識,呈現自成一格的鮮明態勢。台中市的積極建設打破了傳統的意識型態天際線,豐厚的文化資本為這座創意城市張羅了一片壯麗的人文奇景,高度發展的建築群落,在創造、新生城市活力的狀態下,經歷了一場全面性的都市轉型,與科技、商業、藝文共同譜出新時代的都會景觀。近年來台中市的發展與地方建設實在令人刮目相看,台中市努力躋身一流國際大都會的願景亦正一步步地朝向可預期的目標,穩健而踏實的逐步實現。舉凡中部科學園區、中部國際機場、升格直轄市、大台中都會捷運系統、台中生活圈道路、興建國際標準棒球場、筏子溪整建、台鐵捷運化、興建第二國家歌劇院、推動台中市戶外圓形劇場興建等重大建設,對於營造本市的都會觀光特色與提昇本市的觀光產業競爭力,均有正面效益。面對亞洲其他國家城巿發展的崛起,都巿間競爭越加激烈。如何能在全球都巿網路中脫穎而出?站上國際舞台?在永續發展的理念下,善用自然、歷史資源以及公、私部門的力量,透過區域合作、都巿更新、環境改造、教育學習、資源建設、民間參與等手法,提升環境品質,並透過媒體報導、參與相關國際會議,多面向且多角度的交流,將臺中巿的優點行銷到國際,塑造臺中市成為一個多元、富有活力的國際新城。-2-第二章台中市都市發展歷史一、台中市都市發展大事紀台中市在清朝曾是台灣省城的預定地,日本殖民政府時代她開始確立了政治都市的地位,並且在20世紀初期建構了小京都及文化城的性格與風貌。歷經國民政府來台,開始轉型為中部地區的高等教育、商業消費、文化等重鎮,一個現代化都市的形貌已經成型。隨著都市的成長週期變化,中心區開始出現衰敗的現象,都市外圍的三個屯區則呈現高度成長的性格,在這些脈絡中,台中市未來都市發展方向如何調和中心區與外圍區的緊張關係,並切如何與大屯區之間取得合作、互補的關係,可能是台中市都市發展大事分析中可以約略找到的思考線索。二、台中市都市發展地位與性格依據都市發展所呈現特性,會出現不同的名稱或形容詞來加以詮釋其地位或風貌,台中市在近百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從清朝的省城到日據時代的小京都,以至於光復後至今人們常用以比喻的文化城、省府門戶、風化城、大學城,或者其他所謂綠川城市、可居城市、消費城市、移民城市、投機城市、產業空洞化、虛胖的城市等形容,都可以顯示出台中市這塊相同的土地上,在不同時間上所呈現出的地位與性格,藉由這些地位與性格,在構思台中市邁入21世紀的發展願景時,我們可以藉以反省,這些正面與負面的價值,何者需要加強,何者需要改正?三、台中市住宅、工業、商業、觀光遊憩發展歷史分析住宅、工業、商業、觀光遊憩是都市活動的四大部門,而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的變化則可以顯示一個都市在這四大活動方面質、量與區位上的發展需求。台中市自清朝時期的小市街-3-開始發展,歷經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895-1945),以至於光復後至今(1945-2000)歷時55年的發展建設,在人口及四大活動部門上都有長足的增進。在人口方面,這百來年間,台中市的人口由1900年不足1萬人的小城市,隨著大陸撤退來台、工商業快速發展造成的人口移入、大學人口的定居等因素,成長至今日的百萬人口規模。在工業方面,日據時代百餘家工廠的規模,成長至今台中市已有八千餘家的製造業,產業主力由食品加工業及民生消費輕工業演變為機械、金屬等工業之專業化及聚集,並以「工具機之鄉」而聞名,在規模上並以小型協力工廠為主體,為全國工廠密度最高的都市。在住宅方面,都市計畫住宅區則因應人口的成長,從民國45年劃定的1,200公頃增加到今日約4,000餘公頃的規模,在建築投資業的激烈競爭及得天獨厚的都市環境品質下,台中市也塑造了許多住宅社區的典範。在商業方面,日據時代的塊狀中心商業區到民國60年代已演進為八爪章魚式的發展,至70年代則建立了副商業中心的多核心發展模式,到了80年代,百貨公司、量販店等也隨著人口的郊區化開始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區設立。在觀光遊憩方面,日據時代的中山公園成為早期台中的觀光地標,到了60年代政府開始劃設大坑風景區,70年代民間業者開始開發大坑風景區、而自然科學博物館也在中港路與園道交叉口設立,到了80年代,大肚山、筏子溪則成為台中市觀光遊憩的另一個規劃重點,在台中都會公園設立後,使得台中市的觀光遊憩形成市區、大坑風景區、大肚山與筏子溪三大系統。-4-第三章台中市地理環境現況一、位置及面積台中市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盆地中央,地勢背山面海,行政區範圍東至旱溪與台中縣新社鄉、太平市為界,西鄰台中縣之沙鹿鎮、龍井鄉、大肚鄉,南毗台中縣烏日鄉、大里市,北接台中縣潭子鄉、大雅鄉,其地理位置極東為北屯區民政里,極西為南屯區春社里,極南為南區樹義里,極北為北屯區民德里。台中市土地面積為163.4256平方公里,東西長14.2公里,南北寬11.3公里。行政區劃分為中、東、南、西、北區及西屯、南屯、北屯等八個區,其中北屯區面積最大達62.70平方公里,佔38.37%,中區面積最小,僅0.88平方公里,佔0.54%。二、氣候台中市屬於亞熱帶氣候,氣溫及濕度均高,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全年平均氣溫22.5°C,而雨量集中在五至九月,平均雨量在1700公釐左右(降雨強度12.2公釐),降雨日數全年達124日。風向則主要受季風影響,因受大度山台地之屏障,年平均風速在每秒1.74公尺左右,風災影響較小。三、地形與地質(一)三大地形區台中市橫跨三個不同地形區:東為頭嵙山地所盤節,山容奇突,形成東邊屏蔽﹔中為台中盆地由北而南緩斜﹔西為大度台地,從市區向西緩緩上升。全市最高點在東方之頭嵙山脈主峰859公尺,最低點在南屯區中和里南端筏仔溪岸,海拔約30公尺,茲分述如下:1.大度山台地-5-大度山台地大致為南北向之台地,南以烏溪與八卦山台地為界,為長約20公里,寬7公里之台地,其西坡傾斜較急,東面則緩和,坡度除西北及西南兩處呈30%以上外,其餘多在15%以下。2.台中盆地台中盆地北起大甲溪,南至濁水溪,東以台地為界,西為山地丘陵,為一南北狹長之沖積沉積盆地,盆地之缺口(即烏溪流經之地)地勢最低,海拔約25公尺,盆地東北角(豐原子林附近),海拔260公尺,南端之名間附近海拔160公尺,形成南北高而中央低之傾斜面。3.大坑風景區大坑風景區位於新社台地與台中盆地間,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愈往東地勢愈高,高度大致由150公尺以上至東稜線約800公尺之間,全區最高點位於東側之頭嵙山(海拔859公尺)。(二)地質與土壤1.台中盆地台中盆地的地質除表層為甚薄的黏土或砂質土外,均以礫石層為主。就地質組成分布而言,市區西南側、西北側及東側分布有不連續的黏土層,平均厚度1.4公尺,一般自地表下25公尺至15公尺均為連續性礫石層。北端之礫石層厚達300公尺以上,除中層夾有中小礫石層外,餘以粗礫石為主,本市礫石平均粒徑以北屯區較巨大,往西屯、南屯區漸小,且偶含長條冬瓜形之巨石有達1.5-1.6公尺左右者。2.大肚山台地-6-大肚山台地地層,表面有紅土分布、下為受紅土浸染之厚層礫岩及砂岩層。大肚山台中工意區之紅土屬低塑性無機黏土,表層紅土越深處,紅土越緊密,紅土層平均厚度約4.6公尺。大肚山礫岩平均厚約42公尺,因礫岩之抗剪角甚高,於開挖後造成之邊坡甚為穩定。大肚山西南側砂岩厚度多大於1公尺,上部偶夾礫岩,越往下部則泥岩漸發達。大肚山泥岩相當緊密,惟岩化程度甚低,具有可塑性及壓縮性等黏土之各項特徵。(三)斷層車籠埔斷層經過台中市北屯地區,九二一大地震後,斷層破裂帶由廍子里、綠野山莊向北途經中台醫技、東山國中、軍功國小,寧靜海觀音寺再經森林公園用地邊緣,延伸至潭子、豐原,於台中市境內全長約4.36公里。車籠埔斷層造成大坑山區向西北方向移動約8公尺,台中市北區、東區約略向東南方向位移40公分,中台醫護技術學院西側下方綠野山莊斷層逆衝約達3公尺。四、水文及水資源(一)河川台中盆地的水系是東北橫向西南方向注入烏溪,而台中市的都市發展則呈現東南、西北走向,因此河川走向恰與環狀的發展軸呈現正交。台中市的河川呈現內、中、外三個環狀,綠川、柳川等穿過市中心商業區,是內環河川;梅川、麻園頭溪穿過五權路、忠明南路一帶,是中環河川;石碑溪、南屯溪、新庄溪穿過七、八期重劃區等,屬外環河川;而更外圍的地區還有筏子溪、大里溪、旱溪等。(二)地下水台中市區內之地下水環境,係屬台中地區地下水資源分區,北起於大安溪、南止於烏溪、東接山陵、西臨海峽。包括台中盆地、-7-后里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大甲扇狀平原及清水海岸平原等小區,面積約1,180平方公里,區內除大肚、后里二台地為紅土台地堆積外,餘均為現代之礫、砂及土之沖積層,地下水的補注多源自河流之入滲,其中以台中盆地及大甲扇狀平原地下水較豐富,大肚台地、八卦台地及清水海岸平原受紅土之影響或含水層物質較細而薄,地下水不豐。台中盆地全區含水層1-5層,水力傳導係數在0.00643cm/sec至0.099cm/sec之間變化,由地面至靜止地下水位之深度在3-40公尺間。本區年補注量為3.79億立方公尺,年抽水量為3.69億立方公尺,已接近平衡,其中以工業用水佔大宗(31.2%),其次為農業用水(29.5%),再次為生活用水(22%),另家庭用水及養殖用水各佔14%及3.3%。地下水水位方面,盆地地下水位自北而南地下水位愈高,豐原一帶之地下水位約在地面下60公尺、潭子一帶約50-55公尺、太平沖積扇扇頂部份約20公尺、而至台中市南部已接近地面。本區之地下水位呈一季節性的便變動,以台中市之自由含水層來說,水位受雨水入滲、人為抽水及河川補助的影響甚大,依水資會81年之統計,台中市之高水位期為7月至9月,低水位期則為2月至4月,約與雨季相同,但因市區受到人為抽水的影響,致波動週期受干擾而不明顯。另大坑地區在近年發現蘊藏豐富的溫泉資源,依據日九州環境管理協會的測試,當地的溫泉屬於碳酸氫鹽泉,溫度在37度左右。五、動植物資源以大台中地區而言,大坑頭嵙山系是自然度最高、生物資源最豐富,且可及性、育樂性最佳的天然教室(陳玉峰、陳月霞,1997)。在植物方面尤其值得珍貴,因大坑地區海拔高度雖在一千公尺以下,但大坑的頭嵙山群中卻蘊藏了從海平面至海拔三千公尺的植-8-物,如二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馬醉木、紅毛杜鵑、高山芒、巒大蕨、台灣二葉松等等。就野生動物而言,大坑山區內除了常見的赤腹松鼠外,更有著屬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台灣彌猴及果子狸(白鼻心);另依據台中鳥會多年來的觀察,記錄了約有53種鳥類在此棲息,常見的有紅尾伯勞、白頭翁、翠鳥、繡眼畫眉、五色鳥等,而另有鳳頭蒼鷹、大冠鷲、雀鷹等珍貴稀有保育類鳥禽被發現過。-9-第四章台中市發展潛力評估地方如何營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發展環境以吸引投資、居住與消費,已成為台灣城市在跨世紀發展所應積極面對的課題。面對未來各縣市競爭力的挑戰,了解台中市本身的發展特色及競爭力,是研擬未來策略計畫前的首要工作,以下即針對近年來,各媒體、研究等對台灣各縣市地方競爭力(施政績效)所作的五次調查評比,來了解台中市各項競爭力指標(施政績效)的優劣,競爭力與施政績效兩種字義係互為表裡,對外而言為地方政府間的競爭力比較,對內而言則為地方政府的各項施政績效。一、1996年遠見雜誌─縣市特色競爭為了解台灣23縣市的發展特色及競爭力,遠見雜誌於1996年進行了一項縣市特色競爭調查。在遠見雜誌的調查中,共設定七項指標:定位溝通程度、定位認同度、定位執行度、施政滿意度、首長知名度、居民光榮感以及環境吸引力,利用對23縣市近萬人的電話調查結果,檢視各縣市政府從凝聚共識、落實行動到建立形象,得到民意肯定的程度,從而探知在民眾心目中,那裡是台灣的「好所在」。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