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宰相词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温润,意境清新,闲雅有情思,一洗五代脂粉气和浓艳色彩,有“导宋词之先路”的美誉。婉约派词人,有《珠玉词》存世。作者简介把握词的情感•词眼——离别苦•词中有离别之后的孤枕难眠,有无尽的相思之苦,还有音书难寄的惆怅。品读诗词赏析佳句1、意象、意境2、丰富的情感3、艺术技巧(炼字)4、联想和想象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在烟雾缥缈的秋天的黎明,多愁善感的主人公放眼栏杆外,看着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也含着忧愁;兰叶上挂着的露珠,好似在呜咽哭泣.(联想、想象)词的一开始,勾勒了一副凄清的深秋图景(意境)。一个菊(意象)字不经意间透露几分秋意。秋天,繁华已尽,满目萧瑟,意味着感伤和忧郁。这里用“愁”、“泣“将菊兰人格化移情入景(艺术手法),透露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情感)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用了这样的手法。这种移情入景的手法,用王国维的话:“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个泣(炼字)字,道出了主人公在那样一个凄清的环境中不可排解的忧愁和伤感。槛菊愁烟兰泣露菊愁烟、兰泣露,透露了主人个的忧愁和伤感拟人,移情入景,以悲景写悲情。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轻寒:秋寒,也是主人公心里的感受燕子双飞:燕子双宿双飞,主人公只能独处一室,更觉孑然凄清之感。——以乐景写悲情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思乡怀人离别苦:直笔点出词的主旨情感。到晓:写出主人公一夜未眠,其思念之真诚,内心之忧愁令人同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强劲肃杀,碧树尽凋,剩下的只是一片萧索残败(景),还有主人公那断人愁肠的离恨(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望:凄凉的秋风萧索的长林没有尽头的天涯路。独、尽:道尽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孤寂中的坚韧情操,与坚定的守候。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知何处:欲寄音书诉衷肠,却无处可寄,更添一份新愁。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使全词意境悠远辽阔。总结艺术特色: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案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答案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答案3: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