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农作物三基点温度范围表农作物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水稻10—1230—3236—38小麦3—4.520—2230—32玉米8—1030—3240—44油菜4—520—2530—32棉花13—142835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播种期一般不要盲目提前,因为在气温低于农作物生长最低温度时播种最易引起烂种,烂秧,反而造成减产(温室栽培的农作物除外)。采用地膜或薄膜覆盖的可适当提前,因为薄膜或地膜覆盖可提高一定的温度。特别是早稻直播的,既不能采用薄膜覆盖,也不能采用温室,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后才能播种。我县早稻直播一般宜在4月5号以后。2、昼夜温差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作物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有机物积累越多,产量就越高,品质也提高,反之,产量则少,品质也低。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旺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就越旺盛。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温度越高积累的有机物就越多,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越好,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多,而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晚上温度越低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昼夜温差愈大(白天高、晚上低),农作物产量增高,品质提高的原理。如我县晚稻的灌浆成熟期,白天温度高,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平均值)多,晚上温度低,消耗的有机质较少,因此利于晚稻高产、优质,这也是为什么晚稻比早稻增产,晚稻米质比早稻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又如西藏种植的白菜、萝卜比内地大得多,小麦的千粒重高得多(可达40—50克),就是由于西藏白天的高温配合较强的太阳辐射,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的低温消耗的有机物少的原因。3、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其它因子得到基本满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即气温越高,农作物生长发育越快。当活动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和时,农作物才能完成整个发育周期(或者说农作物才能开花结果),这一温度总和称为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值为活动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积温表现了作物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有效积温。生物学下限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指作物有效生长的下限温度,也就是作物生长三基点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温带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5℃,亚热带作物为10℃,热带作物为18℃。籼稻为12℃,粳稻为10℃,油菜为4—5℃。如计算水稻的有效温度:早稻播后,4月8号的平均气温为16℃,其有效温度为16℃-12℃=4℃4月14号的平均气温为8℃,低于水稻生长下限温度,则4月14号的有效温度为0。活动积温计算公式:Y=∑ti>BY为活动积温,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ti>B为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即活动温度。∑为该生育期始日至终日(1—n)日之和有效积温计算公式:A=∑(ti>B-B)A为有效积温,(ti>B-B)为有效温度,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农物物≥10℃的活动积温表作物早熟中熟迟熟水稻2400—25002800—3200小麦1600—1700玉米2100—24002500—2700>3000大豆2500>2900马铃薯100014001800棉花2600—29003400—36004000高粱2200—24002500—2700>2800计算有效积温一般只考虑生物学下限温度。但当超过生物学上限温度时,这种高温也应当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