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优秀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6:51游褒禅山记1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其人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16:51游褒禅山记2王安石其人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唐宋八大家”之一临川:王安石塑像16:51游褒禅山记3文学常识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包括除传记、碑记以外的一切以“记”名篇的记叙文。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大致可分为台阁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四类。16:51游褒禅山记4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背景16:51游褒禅山记5•翻译第一段研读课文16:51游褒禅山记6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谬”?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16:51游褒禅山记7•画出褒禅山地图研读课文16:51游褒禅山记8空间方位图褒禅山华阳洞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文学常识16:51游褒禅山记10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16:51游褒禅山记11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华阳洞: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16:51游褒禅山记12坐落在褒禅山西南面半山腰上的褒禅寺16:51游褒禅山记13华阳洞入口16:51游褒禅山记14华阳洞16:51游褒禅山记15华阳洞16:51游褒禅山记16华阳洞16:51游褒禅山记17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华阳洞16:51游褒禅山记1816:51游褒禅山记19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华山洞名来由④→从仆碑看出本名⑤→指出音谬⑥16:51游褒禅山记20•翻译第二段16:51游褒禅山记21平旷详记游后洞的经过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记游华山洞的经过略述前洞后洞概况前洞后洞第二自然段→悔对比补叙出洞后的心情深→→难奇16:51游褒禅山记22•翻译第三段16:51游褒禅山记2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对于这种情况语气词取独观察心得,收获因为他们的且的奇异雄伟不同寻常的景象险阻僻远的地方16:51游褒禅山记2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而帮助足够用来在志向,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难道得到的东西,心得形容词作名词古今异义16:51游褒禅山记25思考题:1、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述的呢?“志”、“力”、“物”2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16:51游褒禅山记26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余之所得——议16:51游褒禅山记27翻译第四段16:51游褒禅山记2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对于因感叹取独动作名,流传的文字名作动,说清尽说……的缘故古今异义,做学问的人谨慎地选择形容词使动16:51游褒禅山记291、“古书之不存”跟第一段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思考: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第一段的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16:51游褒禅山记303、作者针对“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16:51游褒禅山记31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16:51游褒禅山记32•翻译第五段16:51游褒禅山记3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籍贯姓名字16:51游褒禅山记34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小卡片16:51游褒禅山记35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16:51游褒禅山记36说山识碑得名的缘由(第一段)慧空禅院华阳洞仆碑(识谬)考据践行探幽记游前洞后洞出洞(悔随)(第二段)(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顿悟(第四段)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叙事记游感事言志四人同游补记作结(第五段)16:51游褒禅山记37课堂小结本文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所感,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的道理。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慎取16:51游褒禅山记381、本文虽为游记,为何只记梗概?阅读难点从客观上说,此游乃不成功的游览,并无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可记;从主观上说,本次记乃为借游览而说理,不想过多渲染景物来干扰对主题的阐述,且所记梗概,每处都服从于说理的需要。2、开放题:梁启超评价王安石文章时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联系本文谈感受。要点:本文结构谨严,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堪称典范;虽是游记,却避实就虚,突破常规写法,叙议结合,给人启迪;文如其人,看到了作者的执着与追求。16:51游褒禅山记393、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其主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太守之乐其乐”16:51游褒禅山记40写作特点16:51游褒禅山记41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16:51游褒禅山记42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一部分记游第二部分议论1.介绍褒禅山概况略2.记华山洞经过详山碑略详前洞和后洞概况游后洞经过前洞后洞经过补叙经过、写心情华山洞的心得借仆碑抒发感慨议志议力议物略略略略略详详详详详→→→→→→→→↑↑↑→16:51游褒禅山记43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16:51游褒禅山记44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道名词,路,道路动词,说,讲16:51游褒禅山记45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此余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得动词,得到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16:51游褒禅山记46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由山以上五六里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无物以相之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因为因为而修饰用来表并列,而连词,用来因为16:51游褒禅山记47于在在对于对于始舍于其址于人为可讥于是余有叹焉余于仆碑知识归纳——一词多义16:51游褒禅山记48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7、其孰能讥之乎?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16:51游褒禅山记49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下平旷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代词,它的,指华山洞16:51游褒禅山记50“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他的”“他们的”“它的”讲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16:51游褒禅山记51(3)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6:51游褒禅山记522语气词(1)表示反问的语气例:“其孰能讥之乎?”(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例:“其皆出于此乎?”(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例:“吾其还也”16:51游褒禅山记531、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入之甚寒,问其深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16:51游褒禅山记54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9、常在于险远10、至于幽暗昏惑11、后世之谬其传12、后世之谬其传13、莫能名者形→动,照明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形→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使动,弄错,使…错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16:51游褒禅山记55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识归纳——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16:51游褒禅山记56十一所以数字十分之一表结果……的原因用来……的(表凭借)于是于是余有叹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请他,于是他来了对于这种情况在此顺承连词16:51游褒禅山记57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