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原设计图纸中:K10+100—KI0+258、K10+300—KI0+458、DK1+600—DK1+676.5、EK0+190—EK0+280进行堆载预压。预压总方量为:7857m3变更设计中:BK0+174—BK0+250、CK0+200—CK0+400、DK1+362—DK1+580、HK0+350—HK0+390进行堆载预压。总预压方量为:16817m3平均预压宽度25.3m—61m,预压期为3个月-10个月。二、堆载预压的预压量路堤一般采取等载预压方案,除预应力管桩处理的桥头路段采用欠载预压外,其余均采用等载预压。欠载预压施工高度=路床顶面设计高度+路基预压期沉降量等载预压施工高度=路基设计高度+路面材料与路堤填料密度不同应考虑的等效厚度差+路基预压期沉降量。三、观测基桩的埋设方法①、观测钢管基桩外径为5cm,管壁厚4mm,套管外径10.8cm,管壁厚4mm,底座钢板厚及加固钢板厚3mm。底座钢板长宽为:60cmX60cm。②、套管及钢管应随填土填高一节节焊接接长,套管露出填土面以上150cm为宜,钢管外露套管顶以上50cm。③、沉降盘四周应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撞坏沉降观测设备。④、基桩钢管的埋设应采用钻机成孔的方法进行埋设,不应采用捶击的方法埋设桩基,桩基底应与持力层接触,达到牢固稳定为准。四、沉降与稳定的动态观测沉降与稳定的动态观测是控制路堤稳定的有效方法,是验证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沉降量也是填料计量的重要依据。①、观测点位的布控一般在软土层厚度大于5m、路堤高度大于5m,及软土层横向有倾斜的软土路段,纵向每50米设一个观测断面,在路堤中心及两侧路肩布设3个观测点;一般路段纵向每100米布设一个观测断面,仅在路堤中心布设1个观测点,在过塘、过河路段根据实际情况增设观测断面。②、观测频率施工期:路堤填土高达到预压高度之前,每天需观测一次,因故停止施工,每三天观测一次。预压期间;第一个月每三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七天观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每半个月观测一次,直至铺筑路面前。③、侧向位移(稳定)观测A、侧向位移点及其桩基的布设侧向位移点布设在软土层厚度大于3米,路堤高度超过极限填土高度的路堤两侧的坡脚处及坡脚外路堤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侧向位移点纵向间距每50米路基两侧各设置一处。B、观测及平频率侧向位移桩和基桩设置好以后,采用刚尺量侧位移桩与基桩之间的距离,量测刚尺的拉力为5公斤,有条件时可用红外测距仪量测。观测工作在路堤填高超过3米时开始,其频率为每天观测一次,直至路堤达到设计的施工标高。④、不稳定状态的判断标准路堤在填筑过程中,沉降标准:中心日沉降量达到1.0cm/d时,立即停止填筑,待小于3.0cm/d时可恢复填筑施工;稳定标准:日测向位移量达3.0cm/d时,标志着不稳定状态的出现;测斜管控制标准:超过2.0cm/d时,存在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停止施工,超过3mm/d时,必须进行卸载。五、软基处理施工注意事项①、软基处理段沉降及稳定的观测非常重要,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观测断面和相应的观测频率进行观测,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增加观测断面。②、加强管理和施工现场控制,采取挖沟抽水、修筑围堰抽水等措施减低施工路段的地下水位。③、路基填筑时必须控制填土速率,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或根据检测单位提供的稳定、沉降观测数据计算来确定填土速率,以防路基填筑过快出项滑塌。④、桥台施工需待桥头路基预压期结束后方可进行施工。⑤、在预压及其观测过程中,做好施工记录,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向设计进行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补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