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站空间设计前期资料整理地铁的历史巴黎地铁的橡胶车轮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Railway。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下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但这条铁路并不算成功,在数月后便关闭。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是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最初铁路的建造者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电力机车,使其成为第一条电动地下铁。早期在伦敦市内开通的地下铁亦于1905年全数电气化。法国巴黎的巴黎地铁在1900年开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deFerMétropolitain是从MetropolitanRailway直接译过去的,后来缩短成métro,所以现在很多城市轨道系统都称metro。俄罗斯的地铁也顺理成章,只是改用了西里尔字母,称为Метро。亚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日本东京,于1927年开通。此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第一条地铁修建于1910年(隧道开挖于1875年,1910年以前使用马车),但因该城市坐落在欧洲,因此没有被算作亚洲第一条地铁。非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埃及开罗,1987年开通。中国大陆第一条地下铁路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香港的地铁在1979年开始投入服务。新加坡第一条地铁在1987年开通。台湾的第一条捷运是于1996年开通的台北捷运木栅线。朝鲜半岛的第一条地铁在平壤于1968年动工,1973年9月6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千里马线(ChollimaLine)通车。世界最深的地下铁路,有些城市的土质不稳,或者为了战略需要,隧道要挖得特别深。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地下铁路一般都超过100米深。然而,世界最深的地下铁路车站并没有定论:圣彼得堡本身的其中三个地下铁路车站都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深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乌克兰首都基辅都各有一极深的站。两站都是建在山下的。朝鲜首都平壤亦有一地下铁路站能角逐此位,它的最深处达地下200米,平均深度亦达100米。供电一般而言,城市轨道系统的供电可以第三轨、第四轨或架空电缆等方式。第三轨:在原有两轨路线侧边新增轨道带电,车辆则利用集电靴获得电力;电流经车轮和运行轨道回到发电厂。第四轨:原理同上,除了原有车轮支撑导引用轨道外,另外增设两条轨道各供应直流电正负两极,或者供应三相交流电,但不如第三轨式经济,故不常见。架空电缆:电力由架空的电缆提供,车辆则利用集电弓获得电力,有时亦会以车轮经过轨道将电流带回发电厂。车辆最初的城市轨道系统车厢是木制的,后来改为钢制以减少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危险。自1953年开通的多伦多的地下铁路,车厢开始再改良为铝制,有效减少维修成本和重量。多地下铁路行走的隧道,都比在主要干在线的为小;所以一般而言地下铁路的列车体积一般比较小。有时隧道甚至能影响列车的形状设计,例如伦敦地铁的部份列车便是。大部份的城市轨道系统都是使用动车组,而不使用机车牵引客车厢。若果使用机车,经常会用推拉运作。另外,部份较为先进的系统已开始引入列车自动操作系统。伦敦、巴黎、新加坡和香港等地车长都毋需控制列车。更先进的系统甚至做到了无人操控,就例如香港地铁的迪士尼线。同样,预计于10年通车的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也将在内地首创无人驾驶。轨道和车轮:一般的城市轨道系统使用铁轨和金属车轮。但近年来亦有系统使用混凝土路轨或橡胶车轮(和摩托车相近),或两者兼用。…地铁甫一出世,就开始扮演刻录城市历史发展年轮的重要而复杂的角色,这个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沉默的接送员,却也是城市发展进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各国地铁游历中,或许会缕析出属于地下空间的一条清晰掌线……各国知名地铁知名地铁站集锦伦敦1863年1月10日,历史之轨以英国伦敦为起始站,首发通往世界黑暗角落的地铁,第一天的乘客总数达到40000人,预示着人们的心理空间对“地下”本就无从抗拒。在战争期间,该地铁系统自成一格,担负过指挥中心、工厂、避难所以及绝密通道的功用,维护了战时国家安全和政府正常运作。在经历近150年的发展后,地铁系统成为主构伦敦城市的隐秘躯干与实在主体:400多公里营运里程,每日数百万乘客,同时伴随地下城的兴盛及其周边公共建筑与设施的完善。更有意味的是,伦敦的幽暗地下空间与内化的艺术紧密缠绕:从1908年英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弗兰克•匹克领导艺术家们在伦敦地下举行大规模的海报运动起,伦敦的地下世界自觉充当着艺术界的先锋角色。1931年亨利•贝克利用电子线路图知识设计的一张伦敦地铁地图在很多年后仍然被全世界的地铁系统效仿,成为举世公认的标志物。地下空间业已成为伦敦历史、时代的特出名片,亦是城市人口交流、融合的场所。巴黎巴黎是从诺曼时代的地下石块堆垒起来的城市——这座地表上最摩登的城市反转自地下石料,直至今天同样如此。因深受博览会的青眼,促使巴黎地下空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巴黎首条地铁随1900年世博会而启用。之后,意图改变地下空间给人造成的压抑,有关巴黎地铁空间的特殊设计美学、造型和象征艺术又纷纭而起。目前,300公里长的隧道和数个已经弃用的采石场构成了这个城市热闹街道外表下的内脏——如今的地下隧道和各种各样的洞穴都由几百年前的采石场改造而成,并且地下世界的最深处还建立了很多墓穴,以纪念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起义期间牺牲的将士。在巴黎的列•阿莱地区,曾经作为食品交易和批发中心的功能衰退后,它最终成为大型地下空间综合体:建成的综合体分为四层,地铁、城郊铁路、公交换乘站、车库、商店、步道、游泳池等都被有序归置于地下,形成一个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地下城,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旧城改造范例。而最为著名的地下与地上空间的肌体互渗可能要数贝聿铭对卢浮宫的扩建:利用宫殿建筑包围的拿破仑广场下的地下空间容纳全部扩建内容。广场正中和两侧设置了4个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剧场、餐厅、商场、文物仓库、一般仓库和停车场等设施全被有序地安排其下。纽约纽约地下空间系统,完全可将之比附为内心朴素、服务至上的仆欧:443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总长,及其504个水泥地面铺设的车站数量皆冠全球之最,每日接待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纽约中心商业区有5/4的上班族采用这种经济、高效的流动方式。纽约的地下空间开发强调功能为主,商业区依托于地铁,行政区或居住区则是地上地下空间互动互补的关系。其中,地下步行道系统因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使得人、车分流,实现地铁与公共汽车的快速接驳。而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能够获得集束串联。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统,就在10个街区范围内,实现了将主要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的宏景。除了交通基建外,纽约地下空间还实现供水系统的突破:将之完全布置在地下岩层中,石方量130万立方米,混凝土54万立方米,除一条长22公里,直径7.5米的输水隧道外,还有几组控制和分配用的大型地下洞室,每一级都是一项空间布置上复杂的大型岩石工程。东京狭小国土促使日本始终致力于延展空间的不饱和性,最终铺筑526公里的地下城。1930年,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设置“地下街”。如今其现有地下街的业态模式,也已从纯商业性转向为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对于日本国民来说,地下空间与日常息息相关: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1200万/日,占国民总数的1/9。日本是地下共同沟在世界上兴建数量居于前列的国家之一。1981年末,日本共同沟总长156.6公里,到21世纪,则达到526公里。近年来,新建的横滨港湾21世纪及其旧城区的名古屋,以及札幌城市中心区都实施了地下空间的规划、利用。日本也比较重视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步行道在空气质量、照明乃至建筑小品的设计上均达到了地面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地下高速道路、停车场、共同沟、排洪与蓄水的地下河川、地下热电站蓄水池的融雪槽和防灾设施等市政设施方面,日本充分发挥了地下空间的作用。目前,日本地下城已跻身世界兴建数量前列。蒙特利尔蒙特利尔地铁系统居全加拿大首位,共拥有68个站点,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巴黎地铁站,充满独特装饰和艺术展品,颇具人文特色。与其他城市的统一风格不同,蒙特利尔的地铁站设计征集了众多设计师的灵感创意精华,站点之间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但总体来说,蒙特利尔地铁站十分重视公共艺术宣传、展示,配有众多雕刻、彩色玻璃工艺品,以及不少精美壁画,艺术气息十分浓厚。蒙特利尔的“地下时光隧道”从1962年威力玛瑞地区“第一条地下人行通道”开始计时:其时,该地区的大型商业中心上面47层的十字塔与地下的双层停车场和中央车站入口处的火车调度场以及边界行人交通,一并组成与地上面积相同的地下28.5万平方米的巨构综合空间,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空间。它的成功运营,成为了后来者的效习对象。目前,蒙特利尔已经拥有了叹为观止的“地下城”:全长30公里的室内步行街网络,独一无二的地铁系统、舒适且宜人的地下环境。目前,地下城业已成为观光者的首选之景。地下城大约12平方公里的该区域位处两个重要的地理景观中间,北抵皇家山脉,南达圣劳伦斯河。故而除商业之外,亦是发达的社会文化活动之地。而在遍布岩石的地下10到15英尺中的蒙特利尔地铁也如同蛛网般致密、丰富,且功能强大:能与周边作为过道、行人自由活动区域的地下一、二层的中层空间实现穿行,不仅成为交通枢纽的亮点所在,并且也使得蒙特利尔成为由10个地铁站、2条地铁线与3万米的地下通道、室内公共广场、大型商业中心组合成的当之无虞的“地底城市”。蒙特利尔地铁站-02蒙特利尔地铁站-03蒙特利尔地铁站-04蒙特利尔地铁站-05香港香港地铁曾是两大轨道交通系统之一,自1979年起为乘客提供市区列车服务,并在2007年12月2日的两铁合并中,和九广铁路合并成港铁,自此,它发展成为一个有7条路线,全长91.0公里的铁路系统网络,包括超过129.1公里长的隧道所组成,共有53个车站。媒体灯箱、平面广告、mtr-shops(地铁商店)使得香港的地下空间的基建功能正向外延伸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空间,使得香港地下空间系统生发着新形态,成为具规模、流动、网状地下城的雏形。并通过承担双重使命的乘客与游人,使地铁系统呈现纷繁的语义——枢纽、通道、商场、“街”以及风景。此外,生活场景是地下空间的另一重立面:地铁站被喻为美术馆华盛顿地铁站就全美而言,华盛顿地铁系统仅次于纽约,它拥有86个地铁站。部分地铁站建筑设计出自一名师从阿尔瓦·阿尔托的芝加哥设计师哈里·威斯之手。这些地铁站颇具野兽派建筑风格,大都采用露石混凝土结构,并不断重复相同元素,感觉十分大气。设计:harryweese华盛顿地铁站-01华盛顿地铁站-02华盛顿地铁站-03华盛顿地铁站-04华盛顿地铁站-05蒙特利尔地铁站-01波尔图地铁站波尔图市位于葡萄牙北部,拥有68个地铁站和轻轨站点,共有5条主线,分布于地上、地下。波尔图地铁站的设计几乎都由一对葡萄牙设计师组合担纲。整套地铁站设计十分现代,大量使用玻璃、钢铁和混凝土作为装饰、建筑材料。琉璃瓦也被纳入建筑用料范畴,用于冲淡浓重的现代风格。虽说整体风格统一,但是每个站点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比如说,在某一站点施工过程中,施工队员发现了一座16世纪的喷泉遗址,而这一残缺建筑也被直接利用,纳入到地铁站装饰当中。设计:eduardosoutodemoura&alvarosiza波尔图地铁站-01波尔图地铁站-02波尔图地铁站-0波尔图地铁站-04热那亚地铁站意大利沿海城市热那亚拥有一套独立的地铁系统,单线上的6个站点为60万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便利。该系统于1990年启用,并被不断扩展。该线上的5个地铁站由著名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操刀设计。由于建筑工程学和实际地形的制约,每个站点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却统一在同一风格里面。站台、入口通道和标志设计便是共通元素。设计师采用穿孔弧形钢梁和玻璃挡板来保证空气流通,满足室内照明需要。热那亚地铁站-01热那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