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宁波乡镇概览解读宁波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宁波乡镇建设相关政策宁波特色乡镇概览22宁波,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还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长期以来,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宁波因为地处交通末端而成为一个边缘城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宁波的经济腹地明显扩大,直接进入上海经济圈的核心圈层,成为长三角核心副城之一,城市等级和南京、杭州并驾齐驱,与上海一起形成“一线三点三连星”的发展格局。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这对于宁波来说,无疑是增添了腾飞的翅膀。解读宁波33宁波市总面积9671.59平方千米,人口550万人辖6个市辖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2个县:宁海、象山代管3个县级市:慈溪、余姚、奉化全市共有57个街道、80个镇、11个乡44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64.1亿元,增长10.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4亿元,分别增长12%和18.6%。集装箱吞吐量1084.6万标箱,增长16%,进入世界港口前十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分别增长13.4%和13.9%。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2196.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1600.0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2︰55.4︰40.4。55在经济发展方面宁波的目标是: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在社会发展方面宁波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为社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保健全、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文明城市,确立浙江省高教和科研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在城市建设方面宁波的目标是: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规范有序。通过20年左右的时间,把宁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兼具国际港口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66规划形成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市域空间资源,引导人口、产业适度向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中心镇集聚,引导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空间协调、有序发展。重点发展北部都市区,扶植和培育区域二级中心城市,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职能: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778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探索以镇为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不断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构建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镇村联动建设、共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高潮,城乡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宁波市“1521”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图9等级城镇名称主要职能都市区核心(1个)中心城区(大三江片)宁波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区,承担全市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是市域生活与生产服务中心、经济中心。都市区功能组团(5个)镇海-北仑地区(镇海城关、北仑中心区)长三角南翼港口物流及远洋集装箱转运中心,国家石化基地和临港产业集聚地。余慈地区(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浙江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和浙东南生态旅游基地。奉化-鄞南地区宁波都市区中南部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与服装产业基地,都市中南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以名人文化、佛教文化与山水文化为特质的全国著名旅游观光休闲区。宁海县城宁波都市区南部中心,以机械模具、橡塑制品加工为主的制造业集群及生态产业为主的综合性中心。象山县城宁波都市区东部中心,以特色旅游、休闲度假、海洋产业为主导功能,以港口物流、高品位居住为延伸功能的生态型经济区。等级城镇名称主要职能都市区城镇组团(21个)慈城-九龙湖以历史人文及都市生态为主的旅游城镇春晓北仑东南片中心,临港工业城镇咸祥-瞻岐-塘溪鄞州东南片中心,滨海人居新城,无污染都市工业以及郊区型农业城镇集士港-横街-高桥-古林鄞州西北片中心,以先进、规模制造业为主的城镇鄞江-洞桥鄞州西南片中心,以机械制造业以及生态休闲旅游为发展方向的工贸城镇东钱湖-东吴-云龙-横溪鄞州东南片中心,以现代旅游、优质居住、高端房产为主的新城姜山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为主的工业城镇周巷-天元-长河-小曹娥慈溪西部中心,华东副食品集散中心以及发展高级消费电子制造加工业的综合城镇观海卫-掌起-匡堰-桥头慈溪东部中心,规模制造业及人文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城镇范市-三北-龙山慈溪东南部中心,以电器、机械制造为主的工贸城镇泗门-临山-黄家埠余姚北部中心,以机电、塑料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城镇梁弄余姚南部中心,以休闲、区域性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镇陆埠-河姆渡-三七市-丈亭余姚东南片中心,工贸及人文旅游城镇溪口奉化西部中心,人文旅游及都市无污染型工业城镇莼湖-裘村-松岙奉化东部中心,以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城镇西店-深甽-大佳河-强蛟宁海北部中心,以海洋产业为主的滨海工业城镇前童-岔路-桑洲宁海西南部中心,工业及人文旅游城镇力洋-长街宁海东部中心,工业发展后备基地以及特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城镇石浦-鹤浦象山南部中心,生态农渔业基地以及滨海休闲旅游城镇贤庠象山北部中心,船舶修造、仓储物流为主的临港工业城镇西周象山西部中心,临港工业城镇表1:宁波城镇体系等级职能结构表102006年起,宁波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宁波市逐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城市化率达到了63%。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紧邻杭州湾的余姚和慈溪成为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由于两市相邻、产业同构,区域整体优势不突出。为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基础设施不能集聚共享的突出问题,宁波又适时加快了余慈地区、象山港地区等重点次区域的统筹发展。宁波,从城乡融合到城乡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图景日渐清晰宁波乡镇建设相关政策1111近年来,宁波市按照统筹协调的要求,统筹规划城镇体系、村庄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稳步推进镇村撤并,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公交下乡,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促进了宁波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样宁波市把城市与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平台。宁波市委提出“六大联动”宁波市委在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六大联动”战略,那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上下功夫,在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上见实效,努力推进城乡联动,推进产业联动,推进港桥海联动,推进内外联动,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六大联动”是宁波市委在深入贯彻浙江省委“八八战略”过程中的一次理论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必然要求。12强龙工程百千工程农村新社区建设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人口梯度转移工程平安和谐工程2005年,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为了扎实推进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城乡联动发展的决策,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特制定《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到了城乡建设的“六大工程”: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县建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全市基本实现了市域1小时交通圈。•城镇型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农村生态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基本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统筹水平居浙江首位的宁波,已跨入城乡整体协调发展新阶段。1313(二)在任务重点上,突出“三个覆盖”,即设施覆盖、服务覆盖、文明覆盖(三)在推进路径上,加快“三个集中”,即土地集中、产业集中、人口集中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改变农民生产关系地位和生活居住方式,按照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加快土地集中、产业集中、人口集中,促进城乡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发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用。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的状况,消除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差别,实现城乡待遇公平、服务均衡,重点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覆盖。(一)在目标内涵上,把握“三个要求”,即体制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现在一些干部在认识上还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倾向,有的把城乡一体理解为城乡一样,导致城乡功能不分、建设类同、特色缺失;有的把城乡统筹的重点放在建设上,急于出形象,而对体制改革和机制构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工作难深化、成效难巩固。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发展,在推动城市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城乡统一体制,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优化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配置,带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概括起来,就是城乡“体制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14加快宁波建制镇与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方面,宁波政府主要是按照宁波市“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市域布局要求,统筹镇村规划,优化镇村布局,完善管理体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产业互动发展、社区建设互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增强镇区和中心村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镇政府管理效能,镇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联动的新格局。(一)统筹镇村建设规划要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抓紧完成镇村规划修编和编制工作,统筹考虑建制镇和村庄新一轮合并事宜,系统、科学、特色编制镇村规划。力争通过规划达到“四个更加”,即镇村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土地利用更加集中、人口要素更加集聚、公共功能更加完善。(二)优化镇村空间布局以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推动建制镇(乡镇)合并和村庄合并,促成“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城镇组团—卫星中心村—一般乡村居民点”的纵向葡萄串型、横向网络型的城镇和镇村空间体系。(三)理顺镇村管理体制理顺县(市)区、镇两级政府间的关系,着力改变建制镇建设责权不对等、多头管理等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四)突破镇村土地和资金瓶颈突破土地资源瓶颈,要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强化投资密度和容积率考核,用足用好土地利用指标,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镇村建设集约用地。(五)创建宜居宜业镇村建设强镇、富村、富民新镇村。优化镇村生态和人居环境。15近年来,宁波市城镇体系已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四个等级体系,形成了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五个副中心城市,14个中心镇为基本框架的市域城镇体系,基本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宁波全市共有80个建制镇,11个乡,57个街道办事处,492个居民委员会,3075个村民委员会,乡镇街道搭配日渐合理。上图:宁波城镇体系分布图宁波特色乡镇概览16行政区划和土地面积(单位:个,平方公里)地区镇乡街道办事处局面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土